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敖德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內蒙古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人物履歷,人物特點,創作歷程,個人職務,個人作品,
人物履歷
1924年, 阿·敖德斯爾出生在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巴林草原上一戶富裕的牧民家中,自幼便受到蒙古族民間文學的薰陶,神話、傳說、英雄史詩、歌謠、好來寶等民間文學形式和民間藝人的演唱,給了他豐富的營養。12歲那年,開明的母親為了不讓兒子一輩子跟著牛羊走,將他送進了學堂。抗戰勝利後,他懷著民族解放的願望參加了革命,還參加過農村牧區減租減息及對漢奸惡霸的清算鬥爭。 敖德
經歷
1946年10月,阿·敖德斯爾參加了內蒙古自衛軍,22歲就擔任了內蒙古自衛軍騎兵第四師32團政治處主任。
在接受短期培訓後,阿·敖德斯爾先後出任騎兵第三師宣傳隊隊長、宣傳科科長以及內蒙古軍區文工團團長等職務,並且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過多次戰鬥,榮獲三級解放勳章。在1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他寫過一些蒙古文詩歌和幾個小劇本,豐富了蒙古族戰士的文化生活。
人物特點
敖德自幼受到蒙古族民間文學的薰陶,神話、傳說、英雄史詩、歌謠、好力寶等民間文學形式和民間藝人的演唱,給了他豐富的營養。作家的青年時代,是在戰火紛飛的草原上度過的。早期的作品常取材於草原牧民和部隊的戰鬥生活騎兵和牧民是其描繪的主要對象。短篇小說《草原之子》、《遙遠的戈壁》都是以戰爭年代為背景,描寫內蒙古騎兵部隊的戰鬥生活和水乳交融的軍民關係,色調鮮艷,氣魄雄偉,充滿了濃郁的草原氣息。特別是後期的小說,人物個性更為鮮明。他長於寫短篇小說,也創作長篇小說、話劇和電影劇本。長篇小說《騎兵之歌》(1979),獨幕話劇《草原民兵》(1955),電影文學劇本《騎士的榮譽》(1959),是其代表作。短篇小說結集出版的有《遙遠的戈壁》(1962),其中許多篇被譯成英、法、日等國文字。 敖德
創作歷程
阿·敖德斯爾曾經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為我國與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學交流做出了貢獻。他是被收入《中國大百科全書》的蒙古族當代著名作家之一,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者津貼,1996年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首屆傑出貢獻獎。
個人職務
阿·敖德斯爾,蒙古族,1924年11月11日生於赤峰市巴林右旗;1946年參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從部隊轉業,先後擔任內蒙古作協主席、《花的原野》和《草原》雜誌主編、自治區文聯副主席,現任自治區文聯名譽主席、內蒙古作協名譽主席等職務;中國作協第三屆、第四屆理事,第五屆、第六屆全國委員;1984年被評為國家一級作家;
個人作品
著有長篇小說《騎兵之歌》(合作),中篇小說集《草原之子》,中短篇小說集《遙遠的戈壁》、《撒滿珍珠的草原》、《月亮湖的姑娘》、《藍色的阿爾善河》,短篇小說集《時代性格》、《布穀鳥的歌聲》、《敖德斯爾小說選》,散文集《銀色的白塔》、《敖德斯爾散文集》,論文集《敖德斯爾研究專集》、《生活與創作實踐》、《敖德斯爾文集》,話劇劇本《草原民兵》,電影文學劇本《騎士的榮譽》,兒童文學集《鋼寶魯尋母歷險記》等。
敖德-設立敖德斯爾文學獎
他來自草原熱愛草原,用自己的文學作品回報草原。阿·敖德斯爾常說:草原是養育我的家鄉,我熱愛那裡的人們;草原是一部寫不盡的書,永遠令我一往情深。現在,已經83歲的阿·敖德斯爾精神矍鑠,樂觀開朗,筆耕不輟,他在自傳體長篇小說《歲月》的扉頁上寫到:“人生的道路像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時而歡暢,時而沉積,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遇到艱難險阻。它之所以一瀉千里,無可阻擋,是因為處於無數小溪小河的下游。”
阿·敖德斯爾告訴記者,從2005年開始創作的中篇小說《活佛的故事》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將於今年與廣大讀者見面。今年是自治區成立60周年,阿·敖德斯爾一生作品的精華《敖德斯爾文學集》也將出版,這是他向自治區60華誕獻上的一份厚禮。
敖德-雙語文學開創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