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是唐代王維創作的七言律詩,是一首山水田園詩,此詩寫跟從岐王夜間事宴遊玩的情景,描述了衛家山池的月夜春景與縱情於歌舞歡飲的感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律
  • 作者王維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帝子遠辭丹鳳闕,天書遙借翠微宮
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
林下水聲喧語笑,岩間樹色隱房櫳
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敕(chi):帝王的命令、詔書。
②九成宮:唐代宮名,在陝西省麟遊縣西的天台山,原為隋代的仁壽宮,隋文帝避暑之處,每年春往冬還。唐貞觀五年,太宗修繕舊宮以備避暑,改名九成宮。
③帝子:皇帝的兒女,此指岐王。
④丹風闕.唐大明宮南面有五門.正南門稱丹鳳門:闕為門前兩邊的樓台。③芙書:帝王的痞書。翠微:山氣青翠貌。
⑤翠微宮,指九成宮在山色青翠的山腰。
⑥櫳(lóng):窗上的木格子。
⑦“何事”句:謂不必到天上去尋仙境。笙:管樂器名,用苦羊根長短不同的魯管制成,以口吹奏。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開元六年(公元718年),王維在長安遊歷,曾隨岐王在九成宮避暑。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首聯敘事,言岐王奉詔離開京城去九成宮避暑。“帝子”,指岐王。“丹鳳闕”,泛指帝京宮室。“天書”,天子詔命。“翠微宮”,非實指終南山之翠微宮,而是以“翠微”為形容語,直稱九成宮。山氣青蒼叫“翠微”,九成宮建在山上,以此相稱,便微透一股青翠幽靜之氣,既與題目的避暑相切,又開啟下文的鋪開描寫,有曲徑通幽之妙。
頷聯,頸聯集中寫九成官消暑勝地的景致。白雲繞窗,並從戶牖的縫罅中偷襲入來,沾惹衣上;捲起簾幔,劉鏡理妝,山泉的投影即在鏡中,則窒面懸瀑可知。瀑水投下峽谷,谷在林封樹掩之中,透過密林,傳來歡聲笑語般的嘩嘩水聲;而重重房室都在岩圍綠蔭之中。四句把“翠微”二字具體形象化,寫出一個雲擁霧繞、樹抱水環的勝境,這還不是如登仙界嗎?尾聯即順此以誇耀收結。仙境也未必勝過此地,不必學王子晉成仙了。“吹笙”,用王子晉的典故。《列仙傳》載,周靈王太子晉好吹笙作風鳴.游伊洛之間,被浮丘公接上嵩山。這個典故選擇甚妙。恰合“帝子”岐王的身份。

名家點評

顧毒:“句法天成,更不可易。起語敘事從容曲盡,下聯便見九成物色,結乃費諑,便成收柬。”(《王摩詰詩評》)
許學夷《詩原辯體》:“摩詰七言律,如‘帝子遠辭,、·洞門高閣,、‘積雨空林’等篇,皆淘洗澄淨者也。'”
金人瑞《聖嘆外書》:“雲霧通窗,山泉入鏡,此是極寫所借之地暑氣全無,清涼隔世,正特為題中‘避暑’二字。”
方東樹《昭昧詹言》:“起二句破題甚細,不似魯莽疏漏。帝子,岐王也,先安此句,次句‘借’字乃有根。中四句突寫九成宮之景。收句乃合應制人頌聖口吻。”
黃培芳《唐賢三昧集箋注》:“對疊起最好,後人多不解此法。鮮潤清朗,手腕柔和,此盛唐之足貴也。o顧可久云:頷聯宮上景,頸聯宮下景。使太子晉事翻案,清新俊逸。”

作者簡介

王維(698—759),唐代詩人。字摩詰。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開元年間中進士,累官至給事
王維王維
中。安祿山攻入長安後,王維曾受偽職。平亂後,依靠其弟的關係,未加刑罰,只降為太守中允。後又升為尚書右丞,後人稱怍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王維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生活為題材的詩篇,但其主要怍品還是山水田園詩。通過對山水田園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道思想,濤的藝術性極高,很有功力,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具有獨特成就。王維兼通音樂和繪畫,善寫善水及松石,筆跡雄壯,似吳道子。曾繪《輞川圖》,山谷鬱郁盤盤,雲水飛動。北宋蘇軾稱他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