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736) 青海廣惠寺寺主活佛,清代駐京呼圖克圖。今青海省化隆縣夏瓊寺附近沖察貢阿地方人。幼年在夏瓊寺學經,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迎人郭莽寺坐床,並從卻藏·丹貝堅贊受出家戒和沙彌戒-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西藏朝拜,於哲蚌寺學經。翌年,郭莽寺因羅卜藏丹津事件被清軍焚毀。雍正四年(1726年),清朝考慮到郭莽寺和敏珠爾活佛在青海蒙古族和藏族等民族中的廣泛影響,派使臣持敕封敏珠爾呼圖克圖的印章、封文等,專門去西藏,召請他去北京。雍正五年,雍正帝敕賜帑金命他重修郭莽寺。同年四月,他從北京返回青海,籌備重建寺院,至雍正七年(1729年),郭莽寺重新建成,恢復了顯宗、密宗、密咒及醫明四大學院,雍正帝頒賜“廣惠寺”寺額。雍正十年(1732年),出任青海門源朱固寺法台。雍正十二年(1734年)三月,奉召去京,住東黃寺,受任多倫諾爾掌印大喇嘛。自此,敏珠爾系統成為駐京呼圖克圖,其地位僅次於章嘉,居駐京喇嘛左翼二班。隨著敏珠爾地位的提高和清朝的支持,廣惠寺迅速發展成青海湟北地區僅次於佑寧寺的大寺。在歷史上,它下轄今青海省門源縣的朱固寺、二塘寺、加多合寺、班固寺,互助縣的松番寺,大通縣的煤洞靜房,甘肅省天祝縣的大宛寺、達那寺等共九座屬寺,以及分布在今大通、互助、門源等縣一帶的向化(阿藏)、新順(加多合)、歸化(班固)、興馬(夏吾奈)、那童(那楞)等五個部族,總稱為廣惠寺的“九寺五族”,另在新疆塔城一帶也有其屬寺和蒙古族信徒。因此,一般地把廣惠寺、塔爾寺、佑寧寺、夏瓊寺和隆務寺並稱為青海五大格魯派寺院。清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敏珠爾二世於多倫諾爾匯宗寺圓寂,其遺體龕坐運回本寺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