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海沉浮錄

政海沉浮錄

《政海沉浮錄》是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湯黎和余祖坤,2006年出版。 這是晚清重臣恭親王奕訢的傳記。

奕訢經歷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對清末政治有深遠影響,是太平天國的鎮壓者、洋務運動的開創者、也是諸多屈辱條約的簽訂者,主持三朝外交,人稱“鬼子六”,征途上三起三落,將中興的譽與辱國的毀全都留在身後。

他差一點當上皇帝,那樣晚清歷史也許要重寫。 本書力圖從奕訢這個人物的活動來看當時社會的大背景,同時又將人物放在具體的歷史背景中去作客觀的評判,內容豐富,圖文並茂。

基本介紹

  • 書名:政海沉浮錄
  • 又名:恭親王奕訢政海沉浮錄
  • 作者:湯黎 余祖坤
  • ISBN:9787216044059
  • 頁數:223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推薦,目錄,內容欣賞,

內容推薦

晚清歷史風雲變幻,爆發於19世紀中葉前後的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從內外衝擊著清王朝的統治基礎,有憂患意識的統治階層開始思索如何自強以抵禦外侮,於是自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他們發起並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自強”、“求富”運動——洋務運動
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的相繼爆發使洋務官員寄予辦洋務以自強禦侮的夢破滅,在封建社會內部孕育出的新生資產階級力量則開始思索一條新的社會發展的道路——鼓動光緒帝進行改良變法。
作為道先帝的第六子、鹹豐帝的六弟、同治和光緒帝的六叔,奕訢歷經四朝,是晚清是朝中頗有作為的一位皇室成員。他親身經歷了王朝的一系列變幻,在晚清的政治史、外交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活動是晚清宮廷權力鬥爭、社會發展和對外交往的一個縮影。鑒於此,本書力圖從奕訢這個人物的活動來看當時社會的大背景,同時又將人物放在具體的歷史背景中去作客觀的評判。
奕訢天資聰穎,加之受到良好的皇室教育,能力優於其他皇室成員,因而自小道光帝就對他寄予厚望。然而在爭奪宮廷最高權力鬥爭中,他卻是個失敗者,一生幾起幾落,這是時代、制度本身的局限。
他畢生都在盡全力維護王朝的穩定和發展,然而終究挽救不了大清的命運,這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所有這一切都決定了他一生的坎坷和悲劇性。
從個性上講,他既先進又保守,既高傲又謙卑,既平易也孤獨;他聰敏多智,勤于思考,在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善於與洋人打交道,人稱“鬼子六”。
如何立體地展現這樣一位個性豐富、政治思想複雜的人物,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一直在仔細思索的一個問題,作者盡力做到客觀、真實,將人物描寫豐滿。

目錄

第一章 道光皇帝的聰惠寵兒
第二章 與儲位失之交臂
第三章 韜光養晦
第四章 初試鋒芒乍浮沉
第五章 臨危受命
第六章 督辦和局
第七章 棄舊圖自強
第八章 鹹豐駕崩,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九章 辛酉政變
第十章 垂簾前的議政王專政
第十一章 平反冤獄,延攬人才
第十二章 重用漢臣,巢滅太平天國起義
第十三章 力排萬難辦洋務
第十四章 整頓吏治的矛盾
第十五章 趨利避害的守勢外交
第十六章 二遭嚴譴
第十七章 反擊誅殺安德海
第十八章 諫阻修園添嫌怨
第十九章 再佐新皇
第二十章 慈安之死
第二十一章 甲申朝變,再遭罷黜
第二十二章 十年賦閒
第二十三章 甲午戰爭與復出
第二十四章 反向主和
第二十五章 城下之盟的《馬關條約》
第二十六章 爭取歸還遼東
第二十七章 反對變法的守舊大臣
第二十八章 千秋功罪,後人評說
參考書目
後記

內容欣賞

第一章 道光皇帝的聰惠寵兒(1)
天下大勢,興亡誰定?這是人們對歷史的永恆的追問。中國歷史的長流,浩浩蕩蕩,奔突而進,似乎瞬息之間,流走了上下幾千年,淘盡了無數風流人物。時至清代,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這樣一個中國古代歷史的最後一個繁榮昌盛的時期,天下大勢,急轉而下,走向衰落,清王朝開始呈現出“日之將夕,悲風驟至”的衰敗氣象。尤其是到了道光帝時期,秋葉飄零的暮色籠罩了頹敗的大清王朝,於是龔自珍——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詩人,憤怒了,他以極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的聲音向天疾呼: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深夜,整座紫禁城沉浸在夢境之中。子夜時分,靜妃博爾濟吉特氏的寢宮樂道堂里,一男嬰呱呱墜地,啼聲劃破了沉寂的夜空,給死氣沉沉的紫禁城增添了一些生機。愛新覺羅家族又一個皇子降生了,這就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皇子,在其以後幾十年波瀾起伏的政治生涯中,曾對大清王朝的內政外交、興衰榮辱,甚至對整箇中國近代的歷史進程都產生過重要影響的——奕訢。
在此之前,道光皇帝已有五個皇子,但長子奕緯,已在去年因病而歿,卒年恰值風華正茂的24歲,這對道光帝是個沉重的打擊。次子奕綱、第三子奕繼都是靜妃所生,可惜相繼在一二歲時早夭。長子奕緯死時,皇二子、皇三子已夭折有年,皇四子奕詝等諸子尚未出生,帝業一度出現了後繼無人的危險局面。待全貴妃生下皇四子奕詝,才緩解了道光帝的無後之憂,奕詝也頗得道光皇帝喜愛。至於第五子奕誴,系貴人鈕祜祿氏所生,生而狀貌拙陋,不為道光所喜,後來過嗣給亡弟綿愷為後。
皇六子降生的喜報飛快奏到天廷,道光帝得知,龍心大悅。經歷了連殤三子之痛和帝業繼承的無後之憂,年過半百而喜得皇子,叫他怎能不感到喜悅呢?他也很久沒有像今天這樣高興了。自從接過祖宗基業,為力挽頹勢,他夙興夜寐、殫精竭慮,然而,無論他怎樣勤勤懇懇,形勢卻總讓他心中充滿了無可奈何。今日喜得皇六子,大清帝業後繼有人,道光帝感到非常欣慰,於是當即賜名為“奕訢”,訢的意思,就是高興。
奕訢自幼聰明伶俐,與皇四子奕詝一起,深受道光皇帝的寵愛。這一點,可以從奕訢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在宮內地位的升遷看出。雖然在奕訢出生之前,博爾濟吉特氏在道光帝當時具有后妃名號的十二名妃子中,已經位居第五了,除皇后外,她位列全貴妃、和妃、祥妃之後;但是,道光十四年十一月,也就是奕訢將近兩周歲的時候,她被晉封為貴妃,地位迅速攀升,超越了和妃、祥妃。而這時,原來的孝慎皇后已經去世,皇四子奕詝的生母接替晉升為皇后,這樣,博爾濟吉特氏身為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在等級森嚴的後宮裡,母以子貴是常有的事,博爾濟吉特氏在後宮中地位的迅速攀升,表明了道光帝對奕訢的寵愛非同一般。
照清代祖宗家法,皇子到六歲時就要入學,上學的地方叫上書房,教師由皇上指派,稱“授讀師傅”,均由人品高尚、學識淵博的大臣肩負其任。上書房不僅教授經史詩文,還有武藝高超的師傅(稱為“諳達”)傳授騎馬、射箭等滿族的傳統武功。上書房的設立,其意在使皇子從幼年時即接受嚴格的教育,為以後的治國平天下奠定良好的基礎。
皇四子奕詝、皇六子奕訢先後被送入上書房讀書,道光帝為他們各選了品才兼優的飽學之士,盡心授讀。為奕詝選的師傅是杜受田。杜受田,字芝農,山東濱州人,道光三年進士,官至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深受道光帝的信任。為奕訢所選的師傅是翁心存。翁心存,字二銘,江蘇常熟人,道光二年進士,曾任國子監祭酒,補授大理少卿。不過,他只教了一年,便以母老乞養,回歸故里,由賈楨接替。賈楨是山東黃縣人,道光六年榜眼,比杜受田和翁心存的科考等第都高。道光帝為奕訢選擇這樣一位榜眼作師傅,再一次透露了他對奕訢的偏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