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錦標賽體制

政治錦標賽體制

政治錦標賽體制是由周黎安(2004,2007)、李宏彬和周黎安(Li 和 Zhou,2005) 等一系列研究成果給出,該理論認為在我國的集權型政治體制之下,上級官員主要依據經濟成長來考核和提拔下級官員,因此下級官員有著很強烈的動力來發展經濟以求能夠獲得政治上的升遷,地方政府官員越來越多的被認為是“政治人”而非有金和輝、錢穎一和溫格斯特(Jin、Qian 和 Weingast,2005)提出的“財政聯邦主義”中的“經濟人”(陶然等,2010)。具體的,周黎安(2007)說明了我國錦標賽制度的前提(上級對人事權利的集中、有可衡量 的客觀競賽指標、相對競賽成績可分離和比較、參賽官員可以控制和影響最終結果、參與人不易形成合謀)得到了滿足,因而可以有效的實施。在一定條件下(比如參賽人的風險傾向是中性的),錦標賽可以取得最優的激勵效果(周黎安,2007)。這一概念的提出引發了大量學者從地方官員的晉升激勵這一視角就中國經濟展開了分析,如財政競爭、公共品投入等等(見傅勇和張晏,2007;鄭磊,2008 等等),並且逐漸形成一條重要的文獻支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治錦標賽體制 
  • 外文名:Political tournament system
中國行政體制由中央、省、市(地區)、縣和鄉鎮等幾個等級政府構成,基於中國政府體制的同構性,政治錦標賽在中央以下的各級政府中均能起作用,使得政治錦標賽得以廣泛推行。通過層層向下推進,各級政府都在不斷放大的錦標賽激勵下,推進了當地的經濟成長
第一,引入地方政府的競爭機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政治競爭推動了地區的經濟競爭,促使地方政府對生產要素的態度發生改變。地方政府圍繞發展地區經濟的主題,在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制度安排、政策完善上皆進行了一系列的最佳化。從根本上說,政治錦標賽是企業產權得以保護、政策環境得到最佳化的行政基礎,作為一種地方官員的治理模式,提供了諸多的產權保護和有益於企業發展的政策優惠等政府服務。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理工具,經濟績效是該模式的核心。在中國特殊的政治體制和勞動力市場中,各級官員會抓住一切機會實現晉升,最終形成經濟成長晉升的連鎖效用。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面,政治錦標賽功不可沒。
第二,提供地方公共產品的供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在政治錦標賽的激勵下,地方官員將注意力轉移到整治工程和形象工程上,對於不同公共品的供給也不相同,最大收益在於隱形公共產品的提供上,如鐵路、公路、機場、公交等建設上,地方政府只要加大投資即可直接產生GDP增長效應,也可以通過收費來回籠資金,亦可通過降低交通成本以提高本地企業經濟效益。中國高投資率是政治錦標賽的效用之一,亦是其制度根源。而地方政府吸引高投資的一個邏輯在於有投資才能拉動GDP增長,吸引投資又需要地方政府的制度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基於這樣根深蒂固的邏輯,地方政府治理重心又回歸到地方公共產品的供給上,改善企業投資環境,這也是“用腳投票”機制的合理運用。
第三,解決地方政府軟預算約束,最佳化資源配置
陳健認為政治錦標賽在地方政府的軟預算約束問題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成效甚至比財政激勵帶來的成效還要大,因為,即使存在一定的亂收費等造成的預算外收入,地方政府也難以將其用於補貼虧損企業,除非國家命令地方財政出錢用來補貼。政治錦標賽的位置是基於相對排名的,因而,地方政府在對影響GDP相對增速的問題上均持有各自的計較。 在政治晉升錦標賽的壓力和激勵下,地方政府在處置預算外收入時更多地考慮將其置於更有利位置,大多地方政府會將其花在改善投資環境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