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

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K.馬克思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為他的經濟學巨著《政治經濟學批判》寫的一部手稿,通常被稱作《資本論》的第2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
  • 別名:《資本論》的第2稿
  • 作者:K.馬克思
創作背景,內容簡介,作品評價,

創作背景

《手稿》共有7本,308頁。1939年和1941年用德文分兩冊先後在莫斯科公開出版,當時編者加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草稿)》的標題。1953年,在柏林重新出版,從此,便在全世界廣泛傳播開來。第1箇中譯本由劉瀟然翻譯,1961~1978年由人民出版社分5個分冊相繼出版。第2箇中譯本由中共中央編譯局翻譯,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冊,分別於1979年和1980年出版。

內容簡介

《手稿》分3部分:《貨幣章》、《資本章》和《價值》。
①《貨幣章》。文中建立了不同於古典經濟學派的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和貨幣理論。闡明了商品具有二因素,即使用價值和價值,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金銀作為貨幣,即一般等價物,是這一矛盾發展的結果。還分析了貨幣作為價值尺度、交換手段等重要職能,建立了他的貨幣理論。
②《資本章》。分為3篇: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和資本是結果實的東西,構成了《手稿》的主要部分,基本上建立起作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基石的剩餘價值理論。這章中,詳細地闡述了勞動力商品的買和賣,第一次把勞動和勞動力兩個範疇明確地區分開。分析了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解決了資本的價值保存和價值增值的相互關係,並建立起馬克思的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學說,通過對剩餘價值生產過程的分析,徹底地揭露了剩餘價值生產的秘密,弄清了勞資間階級對立的深刻經濟根源。還深入地研究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剩餘價值所產生的影響,提出了科學就是生產力這一著名論斷。
③《價值》。這一章已發現了在商品中包含著資本主義一切矛盾的萌芽,找到了從商品分析入手闡明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和途徑。

作品評價

《手稿》是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經濟學手稿,是《資本論》創作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手稿》第一次全面地、系統地敘述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對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經濟學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完成了馬克思一生中第2個偉大的發現,制定了剩餘價值理論。《手稿》是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第一次在政治經濟學上得到全面的套用,並在套用中得到充實和發展。《手稿》所得出的革命結論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手稿》在整個馬克思主義形成史上占著特殊的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