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經濟政策偏好理論由中國經濟學家高連奎在《“政府經濟政策偏好”理論——政府對經濟政策的選擇研究兼議中國經濟成功的原因》的論文中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府經濟政策偏好理論
- 出處:《“政府經濟政策偏好”理論——政府對經濟政策的選擇研究兼議中國經濟成功的原因》
- 提出者:高連奎
- 所屬學科:經濟學
政府經濟政策偏好理論由中國經濟學家高連奎在《“政府經濟政策偏好”理論——政府對經濟政策的選擇研究兼議中國經濟成功的原因》的論文中提出。
政府經濟政策偏好理論由中國經濟學家高連奎在《“政府經濟政策偏好”理論——政府對經濟政策的選擇研究兼議中國經濟成功的原因》的論文中提出。經濟政策偏好差異的來源要想研究清不同政治制度下不同政府的經濟政策偏好,就要對政府的政治...
《分權治理、地方政府偏好與公共政策執行機制研究》是2016年03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為傑。內容簡介 GDP政績考核體系與以政府分權為核心的政府治理是中國轉型期的一項獨特製度安排,對地方政府行為偏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政治集權決定了地方政府以上級政府的考核標準作為自身偏好,而經濟分權成為實現其...
當今公共選擇理論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阿馬蒂亞·森(AmartyaKSen)概括了“不可能性定理”的一個新突破口:1940年代以來,偏好或者其相應的保序函式——效用函式——作為解釋個人選擇行為的基礎已經逐漸成為經濟學家的共識。(三)投票規則———多數同意抑或一致同意 在投票規則設計上,長期以來存在著多數規則與一致同意...
特里西的偏好誤識分權論簡介 美國經濟學家特里西(Richard W·Tresch)在1981年出版的《公共財政學》("Pbulic Finance",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1981)中指出: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失誤。因此地方政府的存在是合理的。特里西針對以往分權理論中的疏漏,提出了“偏好誤識”的分權理論。特里西認為...
一、經濟政策有巨觀經濟政策和微觀經濟政策之分。巨觀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等;微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一些反對干擾市場正常運行的立法以及環保政策等。二、執行層 主要的經濟政策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分別由各級財政部門和中央銀行執行。內容 經濟政策正確與否,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
根據凱恩斯的理論,要確保經濟穩定,政府要審時度勢,主動採取一些財政政策,即變動支出水平或稅率以穩定總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價穩定的充分就業水平。政策介紹 當認為總需求非常低,出現經濟衰退時,政府應通過削減稅收、降低稅率、增加支出或雙管齊下以刺激總需求,即採取擴張性(膨脹性)財政政策。當總需求過高,即...
赤字政策 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有效需求決定就業的理論,他認為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主要是由三個基本心理因素即消費傾向、靈活偏好和對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期決定的。而資本主義之所以存在失業和經濟蕭條,就是由這些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凱恩斯提出的相應措施是加強國家對經濟...
他以調節有效需求和實現充分就業作為制定財政政策的理論依據,認為有效需求決定社會就業量。有效需求指的是保證投資者獲得最大利潤的社會總需求。按照他的理論,社會需求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兩部分所構成,而最終決定有效需求規模的因素是所謂“消費傾向”、“對資本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期”和對貨幣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基本...
這不僅是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如果說人類社會自產生階級和國家之後政府即已存在並體現它的威嚴和發揮其作用的話,那么,到現代社會,政府從未像今天這樣行使著它巨大無比的職能和作用,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政府的職能,也已不僅僅是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其經濟職能發揮的領域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顯著...
5、巨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為了達到巨觀經濟目標所採取的手段和措施。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社會總產品在物質形式上分為生產資料(機器、原料、材料和燃料等)和消費資料(食物、衣服、住房、日用品等)。理論基礎 巨觀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的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即IS—LM模型。該模型說明了商品市場和...
巨觀財政政策理論是現代西方巨觀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政府如何根據既定的目標通過政府支出和稅收的變動以影響一個國家的巨觀經濟活動水平的理論。財政政策工具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即政府根據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而主動採取的增加或減少政府支出、減少或增加政府稅收的決策。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
第三章從乘數效應、擠出效應和馬太效應三個維度來刻畫財政支出結構偏向對巨觀經濟所造成的消極影響。第四章分析了財政競爭背後的經濟機制和理論本質,釐清了財政競爭和公共支出結構之間的內在聯繫。第五章分析認為在中國式標尺競爭的推動下,地方官員自利行為是財政支出結構偏向的直接誘因,論證了公共支出結構是由政府治理...
2.1經濟規制的概念與目標 2.2經濟規制的內容和方法 2.3經濟規制的結構與程式 2.4經濟規制政策與法律的地位與體系 2.5巨觀經濟政策與經濟規製法律、政策 2.6經濟規制理論在西方經濟理論中的地位 2.7經濟規製法律政策的分析範式 第三章 經濟規制理論發展脈絡 3.1經驗研究階段 3.2傳統規制理論研究階段 3...
政府為滿足經濟發展全局需要而實施的微觀財政政策,不過是提供了種激勵機制,只對企業具有引導或誘導作用,而不具有強制力;企業是否據此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與行為,完全取決於企業偏好,政府無權強令其執行之。各國的實踐證明,微觀財政政策作為不具有強制力的間接調節手段,之所以常常引起企業的敏感反應,其關鍵在於這些...
所以社會主義國家制定、實現產業政策屬於巨觀調控的範疇,資本主義國家制定、實現產業政策屬於政府干預經濟的範疇。以國有企業和財政投融為主導實現產業政策是社會主義國家巨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表現,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之一。政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巨觀...
3.2偏好顯示機制設計 本章小結 關鍵字 複習思考題 第四章 政府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 4.1公共支出增長的衡量 4.2財政支出規模增長的理論解釋 4.3政府公共支出結構與經濟成長理論 4.4公共支出與經濟成長模型 本章小結 關鍵字 複習思考題 第五章 官僚理論與政府失靈 5.1官僚行為 5.2政府失靈 本章小結 關鍵字 ...
在一些財政政策研究和執行文獻中,往往重視政策目標與政策工具,而忽視政策主體的行為與偏好,這種看法有失全面。事實上,在政策的執行中,違背政策目標和濫用政策工具,往往是政策主體的行為不當導致的後果。內容 內容包括: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分配政策、預算收支政策、稅收政策、財政投資政策、財政補貼政策、國債政策、...
因此,開發中國家不僅要在微觀層次上消除經濟中的各類扭曲,而且還要以西方扭曲理論所未有的角度(例如體制轉軌的視角)探索中觀與巨觀領域的各類扭曲現象及其矯正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我國的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在激發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例如通過政策優惠積極開展對外貿易...
財政分權理論是為了解釋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彌補新古典經濟學原理不能解釋地方政府客觀存在這一缺陷而提出來的,即解釋為什麼中央政府不能夠按照每個居民的偏好和資源條件供給公共品,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從而論證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蒂布特的“以腳投票”理論 蒂布特(Charles Tiebout)在《地方...
這是市場機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無法替代的。形勢的變化,緊迫的客觀需要,使中國的財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其三,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一種政策類型,而是一種政策措施選擇。中外的經濟理論表明,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政策,大體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三種類型...
第七章政府支出理論與政策 177 第一節政府支出概述 178 第二節政府支出規模及增長 183 第三節政府支出的政策效應 191 第四節政府支出的主要項目 195 第八章政府稅收理論與制度 213 第一節稅收的基本理論 214 第二節稅制模式選擇與設計 230 第三節稅收的轉嫁與歸宿 236 第四節稅收與經濟效率 240 第九章調控...
3.政府管理 4. 區域貿易協定 5. 開放的市場經濟 正是上述的五個因素綜合起來發揮作用,從而使林德爾的需求相似理論只能在滿足一定的前提假設下才能發揮作用;面對複雜的現實經濟生活,需求偏好相似理論的解釋能力則大打折扣。而上述的分析具有一般性,因此也同樣適於對中國貿易結構的解釋,即中國的貿易結構並不很好地...
財政理論是指運用財政範疇來表述財政運動的規律。人們在財政實踐中建立和發展財政理論,同時又套用財政理論,認識和掌握財政分配的規律性,據以制訂正確的財政政策,以之指導財政實踐活動沿著科學的軌道發展。所以,財政理論是制訂財政政策的依據,財政政策是從財政理論到財政實踐的橋樑。財政理論可以區分為基礎理論和套用...
凱恩斯主義(也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建立在凱恩斯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成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赤字財政,刺激經濟,維持繁榮。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指出,巨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
微觀經濟環境主要指企業所在地區或所服務地區的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消費偏好、儲蓄情況、就業程度等因素。這些因素直接決定著企業目前及未來的市場大小。重要監視的關鍵經濟變數:GDP及其增長率、中國向工業經濟轉變貸款的可得性、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消費(儲蓄)傾向、利率、通貨膨脹率、規模經濟、政府預算赤字、消費模式、...
PEST分析是指巨觀環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經濟(economy),S是社會(society),T是技術(technology)。在分析一個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的時候,通常是通過這四個因素來分析企業集團所面臨的狀況。進行PEST分析需要掌握大量的、充分的相關研究資料,並且對所分析的企業有著深刻的認識,否則,此種分析很難進行下去...
與古典經濟學派相反,他認為單純的價格機制無法解決失業問題。引入不穩定和預期性,建立了流動性偏好傾向基礎上的貨幣理論:投資邊際效應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薩伊定律和存款與投資之間的因果關係。他的這些思想為政府干涉經濟以擺脫經濟蕭條和防止經濟過熱提供了理論依據,創立了總量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凱恩斯一生對經濟學作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