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

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

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是指在整體上雖然資源也是按市場經濟原則進行配置,但政府以強有力的計畫和政策對資源配置施加影響,以達到某種短期和長期增長目標的經濟模式。

特點,影響,

特點

(一)政府擁有巨大的可供自己直接配置的資源
1.財政收入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發展起來,經濟高速增長,政府的徵稅能力和手段越來越強,政府所掌控的財力也越來越多。 尤其是自1994年試行分稅制改革以後,政府稅收每年都是超高速增長,政府掌握的資源越來越多,1994-2010年, 政府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8.98%。1
2011年財政總收入達到103740億元, 約占當年GDP的22%,財政收入構成政府可以直接支配的最直接最大宗的資金資源。
2.土地出讓金收入
土地出讓金收入是指政府以出讓等方式配置國有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全部土地價款。 在現行體制下,由於征地制度規定地方政府壟斷城市土地供給,因此各級政府很容易用很低的價格把土地收到自己手裡,變成支撐GDP高速增長的重要手段。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高達2.94萬億元,相當於地方財政收入的71%。 土地出讓金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平均達50%,西部一些城市甚至高達80%以上。 另據國土資源部公布的《2011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據初步統計,2011年全國出讓國有建設用地面積33.39萬公頃,出讓契約價款3.15萬億元。 毫無疑問,土地出讓金收入是地方政府可支配的重要資源。
3.金融資源
金融改革雖然市場化了, 但是各級政府對於金融機構發放信貸仍有很大的影響力。 例如2008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完成中央下達的4萬億投資的配套資金,規避《預算法》中地方政府不得發債的規定,地方政府進行“金融創新”:建立融資平台以紓緩資金短缺。 具體做法是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門通過劃撥土地、股權、規費等資產,包裝出一個資產負債指標可達融資標準的公司,並用政府信用給予隱性擔保。 地方政府將這類公司專門用於到商業銀行獲取信貸資金,一般稱之為“融資平台”。 這些融資平台只是一堆資產的組合,總量巨大而現金流十分有限,有些融資平台基本上沒有現金流,根本沒有償還債務的能力。 然而地方政府卻可以憑藉行政權利創造出巨量的信用,獲取貸款,並投向大批現金流回報很低甚至沒有回報的項目。
4.財政借款
財政借款即財政債務,亦即政府債務。 財政債務分為中央財政債務和地方財政債務。 2010年國家審計署通過審計發布數據: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達到10.7萬億。 其中包括中央代地方發行的400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7.66萬億元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信貸等。 截止2010年底,中央財政債務餘額達到300761.5億元。債務意味著政府的借債支出, 構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當期支出。 可見中央與地方的龐大債務,也構成政府可以支配的資源。
(二)政府部門掌握大量的政策資源
除了各項財政金融資源外, 政府還掌握了制定各種政策的權利, 而且至今仍然進行巨細靡遺的審批。 在巨觀調控的過程中,層出不窮的各項政策,更是對整個國民經濟有著直接影響, 對許多微觀主體有著殺伐予奪的後果。
(三)政府本身成為市場主體
以政府為主導的經濟體制改革, 政府本身成為市場主體,例如中央政府搞“特區”,各地政府搞“開發區”、縣裡搞招商引資這種方式。 省委書記就相當於一個省的董事長,省長就相當於這個省的總經理,這其實是一種企業家精神的社會化, 大家都在搞經濟建設。 顯然,這勢必會扭曲市場機制。

影響

(一)政府主導經濟之利
1.政府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作為“主導型政府”或“強勢政府”,在政治動員、力量整合、 政策推進等方面具有其他經濟主體難以企及的權威。 如前所述,中國政府集中掌握著大量國有土地、金融資源和自然資源,在經濟建設方面具有很強的資源動員和干預能力, 短期內就可以達成政府希望達成的任何目標。 無論是奧運會、世博會、貫通全國的高速公路、高鐵等等,莫不受益於此。 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可以進行細緻的全局規劃, 某些難度高或短期見不到效益的項目可以用“搞運動”的方式強力推行。 因此,中國在過去30年建成了開發中國家少有的基礎設施, 這些基礎設施為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 這種優勢,既是其他經濟制度難以企及的, 也是中國30多年來取得令世界矚目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2.政府可以創造經濟發展的環境,推動經濟成長對於中國很多地區來說, 完全靠市場經濟自發地成長起來優越的投資環境,是非常困難的,有的地方由於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的制約,幾乎就不可能。但在地方政府的強力作用下, 卻可以有效地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斯蒂格利茨在分析同是二戰後獨立的中國與非洲到今天何以經濟區別如此之大的原因時, 歸結為非洲缺乏像中國這樣強有力的組織經濟發展的政府。
(二)政府主導經濟之弊
1.政府目標出現偏差,扭曲了自身的行為。市場經濟下政府的職能主要是公共服務, 即使二戰結束後在西方各國大行其道的凱恩斯主義,也只是主張政府進行巨觀調控, 並不主張政府成為市場主體。
2.產生權貴集團,政府官員尋租貪腐成為必然的制度性現象。在政府主導模式下,政府將經濟資源和權利資源集於一身, 必不可免會產生一個凌駕於社會之上的特權階層。 尋租腐敗現象盛行,為權貴資本主義的生成和發展提供土壤。
3.不利於平等競爭市場秩序的建立。國有企業是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中政府手裡的重要工具。 國有企業不僅活動在公益事業、自然壟斷行業中,而且廣泛活動在競爭性行業中。 這就極大地縮小了非國有經濟活動的空間, 民間資本很難與有政府背景的國有企業一決高下, 很難建立起良性的市場秩序,並且會衍生一系列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