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放鷓鴣詞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放鷓鴣詞1
楚越有鳥甘且腴2,嘲嘲自名為鷓鴣3。
徇媒得食不復慮4,機械潛發罹罝罦5。
羽毛摧折觸籠籞6,煙火煽赫驚庖廚7。
鼎前芍藥調五味8,膳夫攘腕左右視9。
齊王不忍觳觫牛10,簡子亦放邯鄲鳩11。
二子得意猶念此12,況我萬里為孤囚。
破籠展翅當遠去,同類相呼莫相顧。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鷓鴣:鳥類,背部和腹部黑白兩色相雜,頭頂棕色,腳黃色。
2.楚越:泛指南方。楚,周代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在今湖北、湖南一帶。越,周代諸侯國,在今浙江一帶。腴(yú):肥。
3.嘲嘲(zhāo):鳥鳴聲。
4.徇媒:以活鳥為餌,誘捕鷓鴣。媒,指用以誘捕他鳥之活鳥。
5.“機械”句:謂設陷阱網羅鷓鴣。罝罦(jū fú),捕鳥獸的網。
6.籠籞(yù):鳥籠,竹子做的籠子。籞,一作“御”。
7.赫(hè):火紅色。驚庖廚:指鷓鴣驚見己身處於庖廚。
8.“鼎前”句:謂在鍋中投入芍藥調味,以便烹煮鷓鴣。芍藥,植物名,可作香料。
9.膳(shàn)夫:掌管王家飲食的人,這裡是指廚師。攘(rǎng):撩起、挽起。
10.“齊王”句:《孟子·梁惠王》:“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觫,若無罪而就死地。’”觳觫(hú sù),恐懼顫抖貌。
11.“簡子”句:《列子·說符》:“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12.二子:也作“二君”,指齊王和簡子。
白話譯文
楚越之間有一種鳥兒味道鮮美並且豐腴有肉,嘲嘲地自己叫著自己的名字為鷓鴣。
從捕捉它的人那兒得到飼料一點兒也不顧慮,卻沒想到暗藏著的機關突發而身觸羅網。
它的羽毛折斷而身陷鳥籠,吃驚地發現自己竟置身於煙火蒸騰的廚房當中。
烹鼎前的香料調和著五味,廚師在那裡挽著袖子左右顧盼。
當初的齊王也不忍心牛從他面前戰抖著經過,越簡子也放飛了邯鄲人獻給他的斑鳩鳥。
他們兩個人身處富貴尚且還那么善良,更何況我如今被放逐到萬里之外身為囚徒呢?
我打開鳥籠讓它展翅遠飛,即使那些同類呼叫也不要回頭去顧盼。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元和三年(808年)前後,柳宗元因“永貞革新”失敗而被貶永州,此時其心境可謂悲苦交加,因此當他看到籠中鷓鴣鳥,即將淪為人的腹中物,不禁興起悲憫之心,即有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人以即將被宰殺的鷓鴣自喻,以寄感慨,抒發了嚮往自由的心情。詩人覺得凡是飛鳥,都應該在天空自由飛翔,不忍心見它誤觸網罟,就成為鼎中美食。此詩前一部分就說鷓鴣這種,又大又肥,因而多被人當成美食。獵人利用一隻鳥來逗它誘它,用捕鳥的網將它捉住了,任它怎樣衝撞,除了撞斷了幾根羽毛外,還被拔了毛加了一些香料給煮了吃。這正好是詩人自我處境的寫照。詩的後一部分,以齊王、簡子放生的故事,表明自己也有仁慈之心。“況我萬里為孤因”,這一句表明此時是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失敗之後,被貶到永州時。只是“萬里為孤因”之語,又暗暗透露遠謫僻壤的幽怨:“我放走鷓鴣,誰又能讓我也‘破籠展翅’呢?”末兩句囑鷓鴣被放後應展翅遠去,不要再上所謂“同類”的當。這些都是作者自喻,說明他的憤慨之深。與《籠鷹詞》《跂烏詞》相比較,此篇則流露出柳宗元內心軟弱的一面,使人更同情其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