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青春夢:江西省高校思政課教育讀本》分為五章,在各高校推薦的一些經典案例的基礎上,依據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進一步篩選、歸類,分別從了解歷史、認清國情,民族復興、實現夢想,磨礪品性、明法知禮,珍愛人生、追求卓越和時代精英、奮發有為等五個方面針對教學過程中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的一些基本原理、重要論斷、重大事件以及不同歷史時期黨的重大政策策略等教學重點和難點,詳細闡述和分析其相關歷史背景、社會條件以及精神實質,以幫助、培養大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引導得出正確結論。
基本介紹
- 書名:放飛青春夢:江西省高校思政課教育讀本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301頁
- 開本:16
- 作者:徐斌 葉存洪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28.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放飛青春夢--江西省高校思政課教育讀本》分為五章,在各高校推薦的一些經典案例的基礎上,依據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進一步篩選、歸類,分別從了解歷史、認清國情,民族復興、實現夢想,磨礪品性、明法知禮,珍愛人生、追求卓越和時代精英、奮發有為等五個方面針對教學過程中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的一些基本原理、重要論斷、重大事件以及不同歷史時期黨的重大政策策略等教學重點和難點,詳細闡述和分析其相關歷史背景、社會條件以及精神實質,以幫助、培養大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引導得出正確結論。本書由徐斌、葉存洪主編。
圖書目錄
第一章了解歷史認清國情
文明古國悠悠中華
風雲變幻崢嶸歲月
開天闢地中國新生
奠基國本艱辛探索
第二章民族復興實現夢想
偉大轉折潮湧神州
世紀跨越發展新篇
以人為本共創和諧
復興偉業實現夢想
第三章磨礪品性明法知禮
加強修養錘鍊人格
道德立命奉獻社會
家庭美德感恩為先
法律精神健康生活
第四章珍愛人生追求卓越
堅定信念立志高遠
領悟真諦創造價值
水滴石穿匯流人海
追求卓越無悔人生
第五章時代精英奮發有為
變革創新時代精髓
時不我待勇於擔當
大海弄潮敢為人先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文明古國悠悠中華
風雲變幻崢嶸歲月
開天闢地中國新生
奠基國本艱辛探索
第二章民族復興實現夢想
偉大轉折潮湧神州
世紀跨越發展新篇
以人為本共創和諧
復興偉業實現夢想
第三章磨礪品性明法知禮
加強修養錘鍊人格
道德立命奉獻社會
家庭美德感恩為先
法律精神健康生活
第四章珍愛人生追求卓越
堅定信念立志高遠
領悟真諦創造價值
水滴石穿匯流人海
追求卓越無悔人生
第五章時代精英奮發有為
變革創新時代精髓
時不我待勇於擔當
大海弄潮敢為人先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文摘
著作權頁:
現實生活中無視道德的現象比較嚴重,主要表現為三種類型:
一是道德蔑視型:“老子有權,我怕誰?”道德作為一種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是人人應當遵守的,道德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權力的獨占性和擴張性使權力的占有者或控制者有可能無視法律或道德,從而做出違法或缺德的行為。這種人完全拋棄了權力本身所凝結的社會義務與責任,完全逃脫於道德的約束之外,認為自己有不受道德約束的特權。
二是道德褻瀆型:“老子有錢,我怕誰?”這些年,一些人隨著金錢財富的增多而“神氣”起來,忘乎所以,也開始成為道德約束之外的“自由人”。社會上一些“大款”、“富豪”其生活方式之腐化自不用說,就連一些並不富有者用多於罰款幾倍的錢來換起對“隨地吐痰”處罰的“瀟灑”,“不就是罰點款么?老子有的是錢”。廉恥、良心、道義就在金錢的支付中喪失了。在商品經濟社會,金錢交換特性的普遍化導致了金錢特殊地位的確立,有錢似乎就可以買到一切,包括榮譽、地位和尊嚴;有錢似乎就可以逃脫法律和道德的制裁。褻瀆道德的人是金錢的奴隸,儘管他們擁有金錢卻失去了保持德性的力量。拜金主義的盛行一方面表現了人們對金錢的熱忱,同時也導致了對道德的冷漠。加之,現行社會賞罰手段的唯金錢化傾向,有意無意地從正反兩方面強化了“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心理,金錢萬能成了道德有效實施的一大阻礙。
現實生活中無視道德的現象比較嚴重,主要表現為三種類型:
一是道德蔑視型:“老子有權,我怕誰?”道德作為一種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是人人應當遵守的,道德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權力的獨占性和擴張性使權力的占有者或控制者有可能無視法律或道德,從而做出違法或缺德的行為。這種人完全拋棄了權力本身所凝結的社會義務與責任,完全逃脫於道德的約束之外,認為自己有不受道德約束的特權。
二是道德褻瀆型:“老子有錢,我怕誰?”這些年,一些人隨著金錢財富的增多而“神氣”起來,忘乎所以,也開始成為道德約束之外的“自由人”。社會上一些“大款”、“富豪”其生活方式之腐化自不用說,就連一些並不富有者用多於罰款幾倍的錢來換起對“隨地吐痰”處罰的“瀟灑”,“不就是罰點款么?老子有的是錢”。廉恥、良心、道義就在金錢的支付中喪失了。在商品經濟社會,金錢交換特性的普遍化導致了金錢特殊地位的確立,有錢似乎就可以買到一切,包括榮譽、地位和尊嚴;有錢似乎就可以逃脫法律和道德的制裁。褻瀆道德的人是金錢的奴隸,儘管他們擁有金錢卻失去了保持德性的力量。拜金主義的盛行一方面表現了人們對金錢的熱忱,同時也導致了對道德的冷漠。加之,現行社會賞罰手段的唯金錢化傾向,有意無意地從正反兩方面強化了“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心理,金錢萬能成了道德有效實施的一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