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療

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療是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利用穿刺、插管、植入等手段,經血管、體腔、囊腔、組織間質或淋巴收集區,以適當的載體將高活度的放射性核素製劑引入病變部位,從而直接對病變組織、細胞進行照射的一系列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療  
  • 外文名:RadionuclideInterventional Therapy
根據介入途徑的不同,可將各種各樣的方法歸納為腔內介入治療、組織間介入治療和動脈介入治療等三類。
介入治療顯著提高了放射性核素的治療效果,避免或減少了射線對全身及局部正常組織的照射,從而也就有效的減少了併發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也大幅度的拓寬了發射性核素治療的套用範圍。
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內介入治療:
引入病變體腔的放射性膠體經充分稀釋後,可以比較均勻地覆蓋在體腔漿膜和間皮表面或粘著於積液中的游離癌細胞上,核素髮射的β-射線可以破壞轉移灶抑制其分泌漿液使積液產生減少或停止達到姑息治療的作用。臨床主要用於癌性胸腹水的治療。
放射性核素組織間質介入治療:
將放射性膠體直接注入或在超聲、腔鏡引導下注入腫瘤組織內這種治療方法稱為放射性核素組織間質介入治療。該法可使腫瘤組織本身受到足夠劑量的照射而周圍組織只接受很少的劑量同時部分放射性膠體被吞噬細胞吞噬後進入轉移的淋巴結而起內照射治療作用。
射性核素動脈介入治療:
結合常規的介入栓塞治療,將32P或90Y玻璃微球、131I明膠微球經動脈插管直接注入腫瘤病灶區域,一方面微球栓塞造成腫瘤血液供應阻斷另一方面利用放射性核素產生的β-射線抑制和殺傷腫瘤細胞達到雙重治療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