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京畿丁役及免稅制

《放京畿丁役及免稅制》是唐代常袞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放京畿丁役及免稅制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常袞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放京畿丁役及免稅制
敕:王者承天命以養人也,愛之如身,豈止如子,餒者食之,寒者衣之,猶恐仁之不至,愧悼之心,惻隱於內,而不能已也。故天下有道,藏於百姓,古之使人,不過三日,可以長孺齒,可以養孤老,蓋太平至理之化,何施而集於此乎?朕承奉大業,於茲八年,不能恢宏至道,被之六合,雖德之寡昧,未燭於理,常亦憂勤損節,以濟元元。豈不知乾坤以易簡成物,帝王以惇儉守位,從賦斂之薄省哉。然時或多故,事非獲已,屬外攘夷狄,連歲備邊,兵車之會,不下十萬餉饋耗竭,邦畿大殘。又郊社宗廟之祀,府庫賜與之用,庶事之費,皆仰給焉。急賦暴征,日益煩得,加以水旱相乘,歲非豐熟,方冬之首,谷已翔貴。又宿豪大猾,橫恣侵漁,致有半價倍稱,分田劫假。於是棄田宅,鬻子孫,蕩然逋散,轉徒就食,行者甚眾,念之疚心。夫安土重遷,人之常性,向非誅求之數,豈去父母之邦哉?蓋以朕不敏不明,郁於教化,德之寡薄,以至於斯。《傳》曰:“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書》曰:“民非後何戴?後非眾罔與守邦。”今縣內告病,流亡不已,失於撫育之道,得不愧於心乎!哀痛勤約,明發不寐,在予之情,懼惕良深,宜有蠲除,以惠貧弱。其京兆府今年秋稅,於所征數內減十萬石,百姓應納諸色物等,比緣朔方軍糧,轉輸勞弊,又時方收斂,務從便省。其草粟等,並於中渭橋東渭橋納,仍各隨當縣道路穩便,如法般入苑南及於苑北面貯積及檢約等,宜委中書門下與所由計會處置。百官及府縣官職田,歲月深久,多被換易,縱有本主,皆是蒿荒,虛配戶人。令出苗子,閭閻之內,其弊至深,今年宜四分征一,餘並放免。其諸司諸使丁役及夫匠掌閒三衛纊騎等戶,多非正丁,皆率貧弱,頃雖減省,猶慮艱辛宜委中書門下即各與本司計會,如灼然須役正身者,具所要色目事由聞奏。除此之外,商量和雇,並百姓先出資者,並官出錢充資,畿內至來五年月已來,一切停差遺。來年準旨及敕並度支符應年支諸色雜物,合各征科百姓等,宜據所由供數,並官出錢置,使依市糴供所征,百姓宜停。應供往來郵遞,從來年正月至麥熟以來,並官出給。百姓應有負欠,一物已上,及諸雜夫役庸課未酬納者,一切容至麥熟填還。所由不得輒有干擾,如官典隱盜在腹內及有欠負者,不在免限。且風化之由,繫於長吏,黜陟之典,所宜大明,宜令御史台切加糾察。其戶口有減,田萊不除,或流庸稍歸,農畝加辟。即宜具名條奏,當峻刑賞。庶使凋瘵之人,僅予蘇息,憂動之志,上達神明。宣示詔書,令知朕意。
  

作者簡介

常袞(729—783),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天寶十四載登進士第,授太子正字,歷補闕、起居郎。寶應二年入翰林,遷考功員外郎、郎中,知制誥,轉中書舍人。袞文章俊拔,為時推重,與楊炎並稱“常楊”。大曆九年。遷禮部侍郎。十二年,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德宗盤,貶河南少尹,再貶潮州刺史,遷福建觀察使,卒。有《常袞集》十卷,又《詔集》六十卷,均佚。《全唐詩》存詩九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