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空間回響:廣東城市發展30年》是2008年11月1日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奇峰。
《改革開放的空間回響:廣東城市發展30年》主要內容: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的偉大曆程。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充分發揮了“試驗田”、“視窗”和“示範區”作用。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認真研究總結廣東改革開放的成就和經驗,有助於深化人們對改革開放重要意義的認識,對於全省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改革開放的空間回響:廣東城市發展30年
- 頁數: 448頁
-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叢書名: 廣東改革開放30年研究叢書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218059945
條形碼: 9787218059945
尺寸: 22.6 x 14.8 x 2.6 cm
重量: 621 g
作者簡介
袁奇峰,江西尋烏人,1965年生於雲南普洱,工學碩士,198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現為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城市規劃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華南理工大學兼職教授。研究方向為城市發展理論與規劃,擅長於研究型、決策型的發展戰略研究,大尺度的城市設計。先後主持了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惠州、河源、南海、番禺、瀋陽、南京、成都、南昌、九江、鶴壁等多個城市近百個規劃研究與設計項目。曾獲“廣州市建設者獎章”,多次獲得建設部優秀城鄉規劃獎、金經昌城市規劃教育基金會優秀論文獎。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廣東城市化30年
一、城市化的歷史基礎
二、城市化的重新啟動
(一)城市型產業的拓展
(二)城市的發展
(三)城市化的進展
三、城市化的特徵
(一)小城鎮發展是基礎
(二)外源型經濟推力巨大
(三)工業化促進城市化
(四)大城市日益重要
四、城市化的挑戰
(一)“0.7城市化”之困
(二)環境壓力加劇
(三)城鄉差距持續擴大
(四)地區差距持續擴大
第二章 省域城市格局
一、珠江三角洲的極化
(一)區域的開發
(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三)珠訌三角洲的極化
(四)進一步發展的約束
二、珠江三角洲的一體化
(一)區域的全面競爭
(二)“一體化”的驅動力
(三)三大都市區先行
三、周邊地區的發展
(一)粵東的發展
(二)粵西的發展
(三)北部山區的發展
四、省域空間的協調發展
(一)國家調控區域經濟布局
(二)珠江三角洲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
(三)承接產業轉移,周邊得發展
第三章 農村地區的城市化與小城鎮發展
一、農村產業結構的變遷
(一)無農不穩,一包就活
(二)無商不活,流通改革
(三)無工不富,雙輪驅動
(四)農村社區工業化
二、農村地區城市化與小城鎮發展
(一)農村地區城市化
(二)專業鎮與產業簇群
(三)東莞虎門,通往繁榮之路的專業鎮
三、農村城市化的挑戰與轉型
(一)欠發達地區
(二)珠江三角洲
四、東莞的城市化轉型
(一)東莞的崛起
(二)城市化模式
(三)城市化轉型
(四)城市發展形態
五、南海的城市化轉型
(一)發展成就
(二)南海模式
(三)農村社區工業化及其利益格局
(四)難以承受的“城鄉一體化”
(五)園區工業化及其利益格局
(六)農村收益增長緩慢
(七)走向緊湊集約的城市化
第四章 特區城市的崛起
一、經濟特區的發展
(一)國家經濟特區的設立
(二)廣東省的三個經濟特區
(三)新時期經濟特區發展要求
二、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
(一)新興城市,一鳴驚人
(二)超速發展,起承轉合
(三)空間拓展,結構最佳化
三、珠海經濟特區的發展
(一)追求跨越,回歸平常
(二)宜居城市,經濟滯後
(三)西岸中心,積極應對
四、汕頭經濟特區的發展
(一)粵東重鎮,小型特區
(二)高調起步,坎坷發展
(三)省府扶持,區域中心
第五章 培育新的中心城市
一、培育新的“增長極”
(一)新設中心城市的背景
(二)“市帶縣”體制
二、設立新的中心城市
(一)撤地設市(1983-1988年)
(二)撤縣設市(1992-1996年)
三、中心城市帶動區域發展
(一)經濟欠發達地區——“弱縣弱市”
(二)經濟發達地區——“強市強縣”
(三)中等發達地區——“強市弱縣”
四、山區城市河源市的發展
(一)山區城市,遠離中心
(二)產業轉移,經濟起飛
第六章 原有中心城市的拓展
一、城市發展方針之變
(一)“小城鎮,大問題”
(二)大城市規模難以控制
(三)“市帶縣”分權帶來的弊端
(四)大城市的“再中心化”
(五)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二、廣州的戰略拓展
(一)區劃調整,重拾生機
(二)雲山珠水,商貿名城
(三)山城田海,工業重鎮
(四)建設新區,保護名城
三、佛山的城市整合
(一)行政區劃的變化
(二)2002年行政區劃調整
(三)地區分工,協同發展
(四)統一規劃,統籌建設
第七章 城市社會的變遷
一、城市社會結構變遷
(一)人口增長與空間分布
(二)人口職業結構與城市社會階層分化
(三)城市社會組織結構變遷
二、城市社會空間演變
(一)城市社會空間——從“單位”轉向“社區”
(二)居住空間分異
(三)典型空間:珠江三角洲高密集城中村的形成
三、城市社會發展問題
(一)城市社會的“三元化”
(二)外來人口挑戰公共服務供給
(三)社會管理偏向於政府主體
(四)高密集城中村治理赤字
四、小結
第八章 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城市發展
一、分稅制改革的影響
(一)分稅制改革
(二)對廣東的影響
二、土地制度的改革
(一)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建立
(二)土地產權制度及其影響
(三)土地徵用制度
(四)舊城房屋拆遷制度
(五)土地的儲備與經營
三、城鎮住房制度改革
(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1980年代
(二)住房商品化探索階段,1990年代
(三)住房商品化提速,2000年至今
四、城市改革獲得成功
(一)分稅制催生城市經營
(二)再塑地方政府行為模式
(三)土地經營推動城市拓展
五、產業結構最佳化推動城市發展
(一)產業結構的演進
(二)工業化推動城市空間拓展
(三)服務業推動城市空間最佳化
六、城市競爭力,檢驗改革成效
(一)廣東城市競爭力的提升
(二)廣東2006年城市競爭力
(三)城市成為廣東經濟發展主角
參考文獻
一、著作
二、論文
三、其他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