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智庫建設40人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智庫建設40人》推介40位在決策諮詢和智庫建設領域貢獻卓著、在國內外富有影響的智庫人物。2018年12月18日發布。

發布背景,榜單人物,

發布背景

40年,對於人類歷史來說,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但對於中國發展而言,卻是影響深遠的40年。為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記錄40年來中國智庫的發展歷程,中國青年網理論頻道特別推出“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智庫建設40人”。
推介智庫人物秉持其本人是中國智庫的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也是智庫的領導者或智庫重要專家,對中國智庫現狀和運行機制充分了解,所在智庫成立運營五年以上;具有一定的智庫研究成果,在關鍵時期出版或在重要媒體上發表過對“智庫建設”的著作、文章,並產生影響力;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時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為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作出奠基性貢獻等要求,積極促進樹立業界標桿、引導業界發展、營造良好生態,推動智庫質量整體提升。力爭進一步激發社會各界對於智庫建設、智庫研究、智庫作用的關注,深化各類人群對於智庫群體、智庫職能、智庫現狀的認識,共同促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與發展,不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榜單人物

男,1913年出生,2015年去世。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原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在新中國的政策研究歷史上,杜潤生是一位貢獻卓著的重要人物。杜潤生對於政策研究的建樹,既表現於八十年代農村改革初期,他主持起草五個中央一號檔案;也表現於五十年代農業合作化時期,他輔助鄧子恢試圖糾正激進政策而被貶斥;還表現於戰爭時代和建國之初,他對於土地改革政策的調研探索受到毛澤東讚賞。
由杜潤生創立於1981年的“中國農村發展問題研究組”(簡稱“農發組”)以及“九號院”,曾在農業和農村領域的改革開放決策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關於怎樣做政策研究,杜潤生既有豐富生動的經驗分享,也有深邃曠遠的理性闡發。可以說,杜潤生是在致力於開闢政策研究的新傳統。他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經濟決策諮詢工作的一位卓越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也是早期民間智庫的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他為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作出了奠基性貢獻。
男,1915年出生,2013年去世。曾任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原國家科委副主任。
于光遠學貫“兩科”,即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整個學術生涯中,他開拓了許多新的學科領域,尤其在促進中國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聯盟方面、在自然辯證法哲學學派的創立與發展方面、在反偽科學方面等等,他是勇敢的開拓者、辛勤的耕耘者。改革開放以來,他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幾乎所有重大的問題都有所涉及,並在很多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理論貢獻。他長期致力中國軟科學事業發展,不斷地組織各種形式的經濟活動,推動了中國生產力學會等諸多經濟研究和學術活動組織以及智庫平台的建立,為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作出了奠基性貢獻。
男,1920年出生,1993年去世。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兼任經濟管理出版社社長,《中國經濟年鑑》總編輯,重慶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改革》雜誌主編,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理事長。
蔣一葦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是對我國經濟改革理論和實踐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改革家。時任重慶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期間,蔣一葦和馬洪、李灝、陳錦華等同志倡議發起成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他是中國改革開放早期民間智庫的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
男,1920年出生,2007年去世。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馬洪同志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老一輩經濟學家之一,同時也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經濟決策諮詢工作的一位卓越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他是“理論聯繫實際”研究諮詢事業的首倡者和主要代表,也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智庫主要創始人與領導人”。馬洪認為中國的落後集中在經濟體制和科學技術兩大方面。在計畫經濟制度下的科學院、科委,與經濟無直接性關聯,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脫節。而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要求將技術和經濟結合在一起。馬洪同志傾注畢生心血創辦起來的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我國第一家社會型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都於2015年入選了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試點單位,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男,1926年出生。曾任廣東省副省長兼深圳市市長,中共深圳市委書記,深圳市市長。
他是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銳意改革的政府官員的代表性人物,是深圳特區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市委書記,是中國改革開放早期民間智庫的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在任期間,他多次提出在深圳成立民間智庫,1989年2月,馬洪、李灝、蔣一葦、陳錦華等同志倡議發起創辦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1989年,在綜合開發研究院成立大會上,李灝就“辦一個什麼樣的智庫來支持國家改革開放”發表講話。
男,1929年出生,2016年去世。曾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原國家計委主任、黨組書記。
陳錦華長期擔任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領導工作,有著領導全局的才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成功地領導籌建寶鋼、中石化等特大型企業。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陳錦華同志為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經濟界、企業界享有很高的聲望。1989年2月,他和馬洪、高尚全等人創建的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是國內第一家綜合性、全國性的社會智庫,有改革試驗者的面貌,最先嘗試市場化運作。1991年,他和高尚全在海南創建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他是中國改革開放早期民間智庫的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
男,1929年出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
中國改革開放廣泛匯聚了各方面的智慧,高尚全就是其中一位參與者與推動者。從1982年起,他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從事經濟體制改革的研究、設計和有關領導工作,6次參加中央重大檔案的起草。香港回歸,是他主持了特區籌委會經濟小組工作。步入新世紀,他又是最早提出政府治理改革的學者之一。上世紀改革開放初期,他赴歐美智庫考察,回國後建議中央在改革開放沿海地區成立民間智庫。1989年2月,他和馬洪、李灝、蔣一葦、陳錦華等同志倡議發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1991年,他和陳錦華創建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他是中國改革開放早期民間智庫的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中國特色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8.吳敬璉
男,1930年出生。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改革開放以來,他多次參與設計黨和國家發展中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的對策性研究,他為在中國開闢比較經濟體制研究這個新的學術領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998年6月,他與劉鶴、樊綱發起的一個重要經濟智囊團體——中國經濟50人論壇,聚集了具有國內一流水準、享有較高的社會聲譽、並且致力於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一批著名經濟學家,目前已成為中國經濟學家討論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一個重要場合,它不僅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而且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政府主要綜合部門在制定經濟政策時,經常聽取論壇的意見或委託論壇展開討論,認真聽取論壇對國內重大經濟問題的看法。他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與實際推進作出獨特貢獻。
9.糜振玉
男,1931年出生。曾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糜振玉於2003年參與創辦成立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此機構是從事國家安全戰略研究的全國性民間智庫機構,成立以來成功舉辦了十多屆大型“國家安全論壇”,60多次小型論壇。分別圍繞21世紀國際戰略形勢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國家經濟安全與發展、大國興起中的國家安全、戰略機遇期的把握與利用、文化建設與國家安全、城市發展與安全、生態文明建設與國家安全、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國家安全、未來10年我國面臨的安全環境及戰略對策等主題展開研討,並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了諮詢報告。他在軍民共建智庫行動探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影響力。
男,1932年出生。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
鄭必堅參與起草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多個黨內重要檔案,為黨中央有關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為研究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鄭必堅擔任理事長的中國改革開放論壇,致力於從國家戰略角度出發,圍繞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出現的熱點及難點問題,組織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進行研究與交流,並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政策性建議,成果顯著,為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貢獻。他是中國政黨智庫的積極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中國特色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男,1935年出生,2015年去世。曾任第九屆、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建國會第六屆、七屆、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第八屆、九屆理事會理事長。
成思危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卓越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尤其在他任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時期,對中國民主黨派建設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他推動了風險投資事業“一號提案”等多項改革,被稱為“風投之父”和“創業板之父”。他長期致力中國軟科學事業發展,是民間智庫的積極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1998年,他赴歐美智庫考察,回國後給中央寫了一個報告,報告有四個內容,其中第四個內容就是推進中國智庫的建設。2002年,他倡議支持創建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2013年7月,他在“中國智庫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了“中國智庫的素質和責任”主題演講,引起廣泛反響。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他為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作出了奠基性貢獻。
男,1937年出生。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團結基金會主席,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作為香港智庫的代表,董建華在擔任香港首任特首以來,支持創辦了“香港政策研究所”“智經研究中心”“中美交流基金會”多個香港智庫機構。這些智庫關注國際問題和區域問題,以香港長遠整體利益為依歸,重點圍繞香港市民最關心和涉及其根本利益的問題開展研究工作,為維護“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在香港的落實發揮重要的輿論引領作用。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親歷者、見證者、實踐者,是港澳台新型智庫建設的積極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港澳台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男,1938年出生。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原國務院參事室參事。
任玉嶺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期間,在參政議政、建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績。因參政議政深入、有效,其提出的建言之多、影響之大、領域之廣,被媒體稱之為“任玉嶺現象”。他身上濃縮了參事、代表與委員的特點:第一,對國家和民族高度負責;第二,言論大膽、開放,又深具建設性;第三,發民眾之所欲發,言他人所未敢言。他推出的很多提案、建言都引起國家的重視,如免除農業稅、免費義務教育、大飛機製造、節約用水、醫療垃圾、收容管理等。任玉嶺通過切身體驗,提出智庫建設的“六個三”,被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大會全文刊入了“委員須知”。他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頂層設計與實際推進作出獨特貢獻。
男,1938年出生。曾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他長期從事巨觀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研究,參加過中央一系列重要檔案的起草工作,在計畫和投資體制改革、巨觀經濟調控、中長期發展政策等領域具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男,1938年出生。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原國務院副總理。
2009年3月,金融危機爆發一年後,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親自批示組建了一個超級智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以下簡稱國經中心),71歲高齡的曾培炎出山擔任理事長。由於曾培炎的前副總理身份,以及國經中心領導層的超豪華陣容,這個智庫成為了中央決策的最高智囊機構之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成立以及兩年一屆的“全球智庫峰會”的成功舉辦,是中國智庫史乃至世界智庫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曾培炎領導下的國經中心匯集了中國政界、商界、學界力量,成立之初就有5億人民幣基金作為後盾,在體制設定、媒介宣傳、國際合作等方面對中國智庫業發展有啟智作用。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男,1944年出生。現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院長,曾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黨組書記,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
他在黨中央、國務院巨觀經濟和重要綜合部門工作30年,主持或參與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和決策諮詢研究,取得一大批有重要價值和重要影響的科研、諮詢成果,為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為研究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探索者、實踐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男,1945年出生。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他長期從事巨觀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研究,曾參加中央一系列重要檔案的起草工作,在計畫和投資體制改革、巨觀經濟調控、中長期發展政策等領域具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他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探索者、實踐者,積極推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智庫建設。他倡議發起“全球智庫峰會”,為促進以人類共同及長遠利益為宗旨的戰略研究,提供更多切實有效的全球危機預防及解決方案,向世界展示中國新智庫。
男,1946年出生,2014年去世。曾任北京思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總裁,思源兼併與破產諮詢事務所所長,北京思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總裁。
曹思源是中國改革開放早期民間智庫的探索者、實踐者,他是中國第一家民營智庫——四通社會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國內第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智庫的人,因為他後來創建了一個專業從事破產與經濟研究的民間研究機構——北京思源破產事務研究所。曹思源對中國的破產法、民營經濟、憲政的研究均有獨到之處,最大的影響是促進了全國人大頒布《破產法》,並在《破產法》制訂過程中促進了人大常委會議旁聽制度,被法學界尊稱為“曹破產”。他一直為民營經濟吶喊,成效顯著。
19.王榮華
男,1946年出生。第十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名譽理事長,歷任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副書記,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校長等職。
王榮華同志最早提出“社會主義新智庫”概念,帶領上海社科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實踐,獲得了全國和上海市決策部門的肯定,贏得了地方社科院和兄弟單位的認可,為地方社科院的功能轉型發揮了引領和推動作用,由他組建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在智庫研究上領先一步,打造“智庫的智庫”,對智庫本身開展深入研究,為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出了大量貢獻。
20.紀明葵
男,1948年出生。少將軍銜,現任國防大學教授。
他自1976年開始軍事外交、戰略、戰役、指揮和軍事運籌學科的研究,參與了軍事外交政策、法規的制定,提出了戰略危機和地區危機控制理論、戰略決策理論、軍事領域合作理論、現代戰役研究、軍事運籌基礎模型建設理論等。作為《國家智庫》《中國智庫》執行主編,他積極推動國防與地方合作智庫建設,為傳播宣傳中國智庫的頂層設計與實際推進作出獨特貢獻。
男,1950年出生。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曾任中國社科院院長。
他在任中國社科院院長期間,以3家首批國家級高端試點智庫為重點,構建起以綜合性智庫為統領、專業化智庫為樣板、所(院)級智庫為主體的院級——專業化智庫——所級“三位一體”的智庫建設格局,在人才隊伍、經費管理、成果評價、套用轉化等體制機制方面構建起智庫建設的“四梁八柱”。同時,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研究智庫建設,還圍繞經濟體制與財稅體制改革、經濟新常態問題、國家治理問題、依法治國問題、廉政問題、“一帶一路”建設等開展對策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為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決策作出了貢獻。他積極推動中國社科院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與實際推進,是中國智庫的探索者、實踐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男,1951年出生。現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作為一家民間智庫的負責人,研究改革三十年的遲福林不僅能言、敢言、善言,也是一位探索自身改革的執著實踐者。他每年主持多個改革熱點課題的研究,使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這個偏於一隅的智庫機構放眼八方,蜚聲海內外,大能量輻射全國,成為中國改革研究重要基地,有著智庫產業示範作用。他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頂層設計與地方智庫實際推進作出獨特貢獻,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實踐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影響。 
男,1952年出生。現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副院長),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中央政研室副主任。
何毅亭在黨建理論與政府決策研究等領域具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他曾主持中央一系列重要檔案的起草工作,為黨中央有關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為研究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積極推動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高端智庫制度建設,他牽頭制定了《中央黨校高端智庫專家庫人才入庫及管理辦法》《中央黨校關於實施教學與智庫建設創新工程的意見》《全面提升黨校科研質量措施二十條》《全國黨校系統內參報送辦法》等等,把智庫建設作為中央黨校創新工程的核心內容,放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來抓,做到制度化、規範化,努力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端智庫專家人才聚集高地。他關於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一系列制度設計,成為新型智庫理論和實務界的重要風向標,對於當下的中國特色新型政黨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男,1952年出生。北京大學教授,國務院參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
他植根於改革開放實際,自主創立並實踐了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體系,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力。豐富完善農業經濟學理論,重新構建開發中國家制度安排和巨觀經濟理論,為我國經濟學理論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是中國智庫的探索者、實踐者。1994年,林毅夫聯合多位海外留學歸來的經濟學人,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前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簡稱CCER),並出任主任一職。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CCER/國發院的教師們參與了幾乎每一次的改革討論,在國企改革、電信改革、股市治理、新農村建設、土地制度改革、醫療體制改革等諸多領域作出了顯著的貢獻,一些政策建議更是直接被政府所採納。國發院的智庫建設既是科學研究的自然延伸,也是國發院全體教師踐行經世濟民理念的體現。CCER/國發院已經被公認為世界知名的智庫之一。
25.王戰
男,1952年出生。現任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教授,上海市決咨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理事長,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等職。
王戰同志專長世界經濟、中國經濟與政策研究,在國內決策諮詢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他是地方智庫建設的典型代表人物,他對上海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與地方實際推進作出獨特貢獻。
男,1953年出生。中科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
在任中國科學院院長期間,積極推動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在發揮學術引領作用、傳播科學知識、建設科學文化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工作進展和成效。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中國科學院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與實際推進作出獨特貢獻。
男,1953年出生。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樊綱於1996年創建民間智庫——國民經濟研究所,長期致力於推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中國政府經濟主管部委制定重大決策時,樊綱經常受邀提供政策諮詢和改革建議。他是中國改革開放早期民間智庫的探索者、實踐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影響。
男,1953年出生。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作為中國國情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之一,胡鞍鋼以深厚的理論支撐與紮實的國情調研,為中央和地方規劃孜孜建言。其著作《如何認識當代中國:談國情研究與智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胡鞍鋼的觀點》收錄了關於智庫建設的重要觀點,是國內第一本書專門討論中國智庫建設成就的著作,特別介紹了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和作者本人的實踐與體會。同時,發表《將新型智庫打造成國家發展的智慧型“外腦”》《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參與全球智庫競爭》《國家五年規劃決策中的智庫角色研究》《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實踐與總結》等觀點,被廣泛轉載。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影響。
男,1953年出生。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副書記,第十三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
作為中國高端智庫的領導者,李偉非常重視智庫的發展,不僅帶領著國研中心發揮著“國家智囊”的作用,更多次為中國智庫發展建言獻策。發表《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之路》《如何發揮一流智庫的作用?》等重磅觀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國研智庫論壇”更是匯聚眾多專家學者,為中國智庫發展提出寶貴意見。他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探索者、實踐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男,1954年出生。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曾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黨組書記,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河南省委書記、省政府省長。
從智庫回歸智庫,謝伏瞻走了32年,其間他主政地方大省河南,兩度獲經濟學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兩進兩出國務院核心智囊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研究室,曾擔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謝伏瞻掌舵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稱為“國家級綜合性高端智庫”,其發展目標是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知名智庫。在當前中美經貿摩擦逐步升溫、金融風險加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被列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的大背景下,以他的實踐與理論背景,將帶領社科院更好地為中國經濟轉型出謀劃策提供理論支撐。他的一系列觀點表述和行動探索,對於當下的智庫建設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男,1958年出生。現任全球化智庫理事長、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王輝耀於2008年創辦全球化智庫(CCG),秉承“以全球視野為中國建言,以中國智慧為全球獻策”的理念,推動中國與世界的溝通與交流。他每年向國家部委、地方省市等政府部門提交建言獻策參考百餘篇,推動多項中國國際人才政策落地,其中設立國家移民局的建議獲得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並最終在2018年見證了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由於出色的建言獻策成果,王輝耀作為中國智庫界代表被聘任為國務院參事。王輝耀帶領CCG在國內社會智庫中率先“走出去”,近年來先後多次帶領CCG專家團深入華盛頓、紐約等美國政商中心,就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與美國主流智庫等深入交流。王輝耀也在國際上得到了高度認可,擔任了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IOM)國際顧問,也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起的巴黎和平論壇指導委員會委員。同時CCG也是中國唯一獲得聯合國特別諮商地位的中國智庫。王輝耀被評為“2016—2017年度十大中國管理價值年度人物”。2018年代表CCG獲得《中國新聞周刊》影響中國年度人物。
男,1959年出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現任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清華大學二十一世紀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他是國內最早關注並研究中國智庫的學者之一,早在1996年就發表智庫研究論文,倡導在中國加強智庫建設。他分別於2006年和2014年發表的《“中國思想庫”:涵義、分類與研究展望》《智庫熱的冷思考:破解中國特色智庫發展之道》,雄居國內智庫研究論文中最高被引論文的前兩名。在“全球智庫峰會”“國研智庫論壇2014”等多個智庫研討會上發表對中國智庫建設的思考。參加論道節目談論《中國智庫:期待國際話語權》,引起廣泛關注。
男,1962年出生。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華南理工大學IPP學術委員會主席。
他曾作為首席專家承擔教育部重大課題《決策諮詢制度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研究》,圍繞本課題發表了多篇智庫問題的研究成果。他領導的東亞研究所促進了外國政府對中國的了解,他也將東亞研究所的智庫運作模式帶到中國。
男,1967年出生。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黨組書記。
陳東曉主要從事中國外交、中美關係、聯合國集體安全機制等領域的研究,主持並參與國家社科項目、外交部、財政部和國台辦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他是地方國際智庫建設的典型代表人物。他領導的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從戰略和政策角度對當代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問題及中國的對外關係進行跨學科的研究。他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積極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他的一系列行動探索,對於地方國際智庫建設具有影響。
35.袁鵬
男,1967年出生。現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如果將中國比作一個“坐標原點”,中國歷史及其現代化進程為“橫坐標”,中國的國際觀為“縱坐標”,那中國在每一個時間段上如何看世界,就形成了中國與世界的對應“關係”。袁鵬領導的現代院,正是如何準確定位並解讀這種“關係”,使命重大,任務艱巨。改革開放以來,現代院兢兢業業,安危之大情要察,成敗之大數要計,始終站在了國際關係研究的“潮頭浪尖”上:培養了一批國際問題研究專才,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前沿;拿出過很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識機知變,獨樹一幟;發揮著重要的政策影響力,其中有的工作和“產品”不為人知,正所謂“事已立而跡不見,功已成而人不知”。現代院以戰略性、前瞻性、政策性為特色的研究成果,為國家的安全、穩定和發展服務,為中國發展與各國之間的關係作貢獻。現代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並作為這一偉大進程的積極參與者,一路走來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國際問題研究機構,CICIR被譽為有中國特色的一個智庫品牌。
男,1970年出生。現任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總編輯,上海大學智庫產業研究中心主任。
於今是中國特色智庫理論開拓、決策諮詢和管理運營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特色智庫的積極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其改革創新思想和行動引領中國特色智庫建設,對助推黨和國家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他一直探索“中國特色”智庫發展模式,較早創造性提出“中國特色智庫”“智庫產業”等概念。他主持、撰寫的諸多前瞻性的政策建議納入國家政策設計和制度安排。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僑聯“建言獻策特等獎”。他所在的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曾主持國家重點項目《科學發展觀叢書》等課題,完成千萬字以上的系統性科研成果和智庫報告,其中主持的社會智庫等課題多次獲民政部部級獎。他創辦的《國家智庫》《中國智庫》《中國智庫發展報告》是中國第一套以智庫為名的系列政策研究讀物,在中外智庫領域具有影響。他積極推動創新中國智庫“二軌外交”模式,為拓展智庫外交、傳播中國聲音、提升國家形象作出了重要貢獻。
女,1976年出生。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新聞學院副教授。
她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智庫研究的學者之一,也是最早一批中國大學智庫的研究者和管理運營者之一。2008年至今,她先後出版了《旋轉門—美國思想庫研究》《智力資本—中國智庫核心競爭力》等專著,在核心期刊、內參、媒體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智庫建設的論文和評論文章,對中國智庫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她也是首位進入美國頂尖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進行思想庫研究的中國學者。
38.王海明
男,1976年出生。現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秘書長。
作為國內從事智庫工作的研究者和管理運營者之一,王海明以CF40為起點,10多年來持續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發展模式。CF40成立於2008年4月,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台。成立以來,CF40在非營利框架下開展了一系列組織模式創新,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國家決策諮詢,並逐步從平台走向“平台+實體”的新型智庫模式。CF40每年圍繞經濟金融領域的前沿、熱點問題開展深入的政策研究,每年召開百餘場閉門研討會,並與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等數家國際頂尖智庫和IMF等國際組織形成了穩定的交流機制。基於研討和研究成果,CF40每年出版內部智庫建議報告、《新金融評論》期刊以及金融類專著100餘冊。王海明長期關注和研究美國一線智庫的發展,他的著作《政治化的困境:美國保守主義智庫的興起》見解獨到,尤其對美國共和黨背後的保守主義智庫的剖析入木三分。
39.朱旭峰
男,1977年出生。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智庫研究中心主任。
作為中國最權威的智庫研究者之一,朱旭峰自2002年發表第一篇智庫研究論文以來,領導了多項全國問卷調查、大數據分析和比較案例研究工作,為國際社會深入認識中國智庫以及智庫運作模式作出卓越貢獻。朱旭峰已在智庫研究領域獨立出版英文專著2部、中文專著3部,在智庫研究領域已發表中英文論文28篇,其中被SSCI收錄的英文期刊論文就有11篇。發表《Zhu, Xufeng, The Rise of Think Tanks in Chin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3.》《中國思想庫:政策過程中的影響力研究》《中國智庫不需要照搬外國模式》《中國智庫不能與政府隔絕》《評價中國優秀智庫的三個關鍵標準》等文章被媒體廣為轉載。近年來還領導發布《中國智庫透明度報告》和《清華大學智庫大數據報告》,獲得廣泛關注和影響。
40.王文
男,1980年出生。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兼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作為近年來極速崛起的一家高校智庫運營管理者,王文撰寫的研究報告與相關建議、承辦的活動數十次獲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批示,連續多年參加G20峰會,與G20國家多數領導人均有面對面交流。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王文是受邀參加並發言的十位學者代表之一。他所在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出訪調研的足跡遍及五大洲100多個國家,獲得4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接見與會晤,與50多國智庫開展實質性合作。從G20到“一帶一路”,從綠色金融到金磚會晤,人大重陽與中國一同走向世界中心,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王文在智庫研究領域出版《伐謀:中國智庫影響世界之道》《看好中國:一位智庫學者的全球演講》等著作也引起廣泛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