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傳統的農業

改造傳統的農業

本書是在開發中國家農業問題方面的一本最重要的著作。作者反對輕視農業的看法,強調現代化農業對經濟成長的作用,並從三方面進行了分析:1)傳統農業的基本特徵是什麼?2)傳統農業為什麼不能成為經濟成長的源泉?3)如何改造傳統農業,全書對開發中國家農業問題的論述正是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的。

內容簡介,寫作背景,作者簡介,著名理論,書本目錄,

內容簡介

農業是一個定居的社會中最古老的一項生產活動,但令人驚訝的是,人們對在農民受傳統農業束縛的地方的儲蓄和投資的刺激了解很少。更奇怪的是,在分析窮國農民的儲蓄、投資和生產行為方面,經濟學倒退了。對於這些環境下適用的特殊類型的經濟均衡,老一些的經濟學家比現代經濟學家要懂得多一些。
雖然傳統農業的弱小是顯而易見的,但這種弱小性並不是一套獨特的、與工作和節約相關的偏好的函式這一點並不明顯。墓夜樂同樣不明顯的是:傳統農業的弱小性主要是由於農民已耗盡了作為他們所支配的投入和知識的一個組成部分的“生產技術”的有利性,而對於農民的儲蓄與投資以增加再生產性資本的各種形式的存量,幾乎沒有什麼刺激。本書研究的目的是要說明,傳統農業的基本特徵是向農民世代使用的那種類型農業要素投資的低收益率,此外,還要進一步說明為了改造這種類型的農業,就要發展並供給一套比較有利可圖的要素。發展和供給這種要素,並學會有效地使用這些要素,是投資——向人力和物質資本的投資——的事。
糧食和農業問題一再被作為檢驗新概念與分析工具的場所。相對於土地而言,勞動和物質資本的收益遞減與李嘉圖式的地租都是例證。從恩格爾的統計學開估煉始的需求收入彈性,以及後來亨利·舒爾茨(Henry Schultz)的不朽研究和吉爾西克(Girshick)、哈維爾莫(Haavelmo)、斯通(Stone)、托賓(Tobin)、巴克(Buck)、霍撒克(Houthakker)、戈倫克斯(Goreux)等的研究也是例證。最近納洛夫(Nerlove)對分配時延的解釋價值進行了檢驗,格里利切斯(Griliclhes)對生產函式的特別偏重,以及格里利切斯對雜交玉米這種新投入品的研究成本和社會收益都厚辯祖作了檢驗。在本書的研究中,我試圖槍驗在確定來自農業源泉的收入流價格中,供給和需求方法的有用性。
當我開始研究時,曾打算包括一個有關文獻的廣泛的書目。但是,我很快就明白了,儘管可以辯贈旬企得到許多有關窮國農業特徵的文獻,然而一般說來這些文獻與作為本書研究核心的基本經濟問題都無關。因此,我又決定,與其單獨列出書目還不如把它作為附註。結果是許多我所提到的公開發表的文獻條目代表了支持與我的分析不一致的學說和政策方法的觀點和淪述。

寫作背景

農業問題是發展經濟學的主要議題之一。農業能不能成為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的源泉,應該如何改鞏提擔墓造開發中國家的傳統農業,一直是經濟學家們爭論和研究的中心問題。關於開發中國家農業問題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然而,美國著名經濟學家、1979年諾貝爾經拔頌宙濟學獎獲得者之一舒爾茨在1964年發表的《改造傳統農業》一書卻獨樹一幟,至今仍有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西奧多·威廉·舒爾茨於1902年出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阿靈頓郡的一個德國移民家庭,父親是小農場主。他受教於威斯康星大學,畢業後先在衣阿華州立大學任教,四十年代後轉至芝加哥大學任教,一直到1972年退休。此外,舒爾茨還曾在美國政府農業部、商務部、聯邦儲備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兼職。現為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
舒爾茨六十年代後,把對農業經濟問題與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結合起來,研究開發中國家的農業問題,從而對發展經濟學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的主要著作除本書外還有:《不穩定經濟中的農業。(1945年)、《農業經濟組織》(1953年)、《向人力資本投資》(1961年)、 《經濟成長與農業》(1968年)、《人力資本投資》(1971年)等。
由於他在經濟學方面的這些貢獻,特別是由於《改造傳統農業》一書對發展經濟學有著重大的理論和政策意義,他於1979年與另一名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共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舒爾茨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1980年他來華訪問期間,曾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演講,讚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著名理論

在《改造傳統的農業》著作中,他提出了“收入流價格”理論,他認為收入是個流量概念,它由每單位時間內既定量的收入組成,收入的增加意味著經濟有了發展。收入流的來源決定於生產要素(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入烏囑訂。投入取決於供求,供求形成價格,所以他所謂的“收入流價格”理論,能夠解釋為“農業投入與回報”理論。在傳統的農業中,農民的投入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成本高,回報低,而在現代的農業中,農民的投入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成本低,回報高”,所以,改造傳統農業的關鍵,就是要尋求一種成本低的新的生產要素進行投入,作為經濟成長的源泉。這種新的生產要素的開發基於科技的開發和利用,而科技開發和利用在於人(人口質量和勞動力的素質)。

書本目錄

第一章 問題的提出
第二章 傳統農業的特徵
第三章 傳統農業中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
第四章 零值農業勞動學說
第五章 收人流價格理論的含義
第六章 傳統農業收入流的價格
第七章 投資有利性問題的引言
第八章 農場規模、控制和刺激
第九章 隱蔽在“技術變化”中的生產要素
第十章 新的有利的生產要素的供給者
第十一章 農民作為新要素的需求者
第十二章 向農民投資
舒爾茨六十年代後,把對農業經濟問題與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結合起來,研究開發中國家的農業問題,從而對發展經濟學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的主要著作除本書外還有:《不穩定經濟中的農業。(1945年)、《農業經濟組織》(1953年)、《向人力資本投資》(1961年)、 《經濟成長與農業》(1968年)、《人力資本投資》(1971年)等。
由於他在經濟學方面的這些貢獻,特別是由於《改造傳統農業》一書對發展經濟學有著重大的理論和政策意義,他於1979年與另一名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共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舒爾茨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1980年他來華訪問期間,曾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演講,讚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著名理論

在《改造傳統的農業》著作中,他提出了“收入流價格”理論,他認為收入是個流量概念,它由每單位時間內既定量的收入組成,收入的增加意味著經濟有了發展。收入流的來源決定於生產要素(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入。投入取決於供求,供求形成價格,所以他所謂的“收入流價格”理論,能夠解釋為“農業投入與回報”理論。在傳統的農業中,農民的投入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成本高,回報低,而在現代的農業中,農民的投入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成本低,回報高”,所以,改造傳統農業的關鍵,就是要尋求一種成本低的新的生產要素進行投入,作為經濟成長的源泉。這種新的生產要素的開發基於科技的開發和利用,而科技開發和利用在於人(人口質量和勞動力的素質)。

書本目錄

第一章 問題的提出
第二章 傳統農業的特徵
第三章 傳統農業中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
第四章 零值農業勞動學說
第五章 收人流價格理論的含義
第六章 傳統農業收入流的價格
第七章 投資有利性問題的引言
第八章 農場規模、控制和刺激
第九章 隱蔽在“技術變化”中的生產要素
第十章 新的有利的生產要素的供給者
第十一章 農民作為新要素的需求者
第十二章 向農民投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