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歷史溯源,
基本簡介
“一片紅沙,閒看白日依山盡;千里赤地,空望蒼天送雨來”,攸縣誌上曾入選的這副景象雄渾、意境深沉的名聯,系高梘白日坳涼亭的楹聯,歷來受文士稱道。風景名勝往往系“景以人承”,白日坳涼亭則可說是“亭以聯傳”。
白日坳地處丘陵,那些小山頭都是紅頁岩風化後形成的紅沙,不長樹木,甚至不長雜草。而路面則是“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團糟”,行人叫苦犯難。當年,從湖南坳的同心、自村、自嶺等地通往高梘、鵬江、萍鄉,都要經過白日坳。不管是天晴還是下雨,也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白日坳上行人絡繹不絕。其中許多挑著擔子的戒記海人,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來歇歇肩。清末年間,白日坳這裡有一戶人家把房子建在路邊,他家的屋檐下常有過路人停下來休息。特別是雨天,過路人總是挨著他家房子牆壁站著,有時人多了就站殃宙謎立到他家的門邊。
這戶人家,雖不算富裕,但由於主人善於經營家計,一家人的生活還算殷實。主人丁雲軒見到路人的艱辛,便打算這裡建一座亭子,讓過路人歇歇腳。他妻子也十分支持丈夫為鄉人做一頁危陵察件積德行善的好事。丁雲軒就請來磚匠、木匠,順著自己房子的前檐,蓋了一間過路涼亭,並且在四個方柱之間各放上一根刨光的木料,讓行人當凳子坐。上面用小青瓦蓋好,天晴遮住了太陽,雨天避開了雨水。過路的人從此可以安閒地休息,無人不稱讚叫好。並且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很遠的地方。
這樣一來,遠近的人知道了這裡有了一座遮日散雨的亭子,就有事冇事走到這裡來聚聚聊聊。晚飯後,附近的人大都到這裡來聊天,當時這裡成了一個熱鬧的地方。
歷史溯源
湖南坳小陂一位很有名氣的先生,名叫劉振綱,字愈輝,是清朝同治年間的廩生。第二年盛夏時節,劉振綱路過此地,也在亭子裡休息,他望著周圍的小山頭,儘是紅沙,草也不長;山下壠里的禾苗,由於天旱缺水,都幹得枯黃了,毫無生氣。於是,觸景生情,口擬亭聯一副:“一片紅沙,閒看白日依山盡;千里赤地,空望蒼天送雨來。”戶主丁雲軒立刻端來紅紙和筆墨,請劉先生寫好,將亭聯貼在中間的兩個方柱上。
劉振綱這副對聯,不但對仗工整,平仄協調,而且畫面遼闊,厚重有力,把眼中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聯中的“紅沙”、“赤地”,切合地理特色,是當地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聯中“白日依山盡”,巧妙地借用了王之渙《登鶴雀樓》中的全希名句,又天衣無縫地嵌進“白日”當地的地名。“空望蒼天送雨來”,抒發了當地百姓遭受乾旱的無奈,道出了當地農民內心的祈求。過往行人在亭子裡歇腳,凡是略通文墨淚霸院的人,都十分欣賞這副對聯。
丁雲軒的兒子丁瑞庭,看到經常有人到亭子裡來,就開了個小商店,又在另一邊開屠賣肉,生意一直很好。“文革”期間,“割資本主義尾巴”,他只好關店歇業。
這個地方涼亭喇祖府已沒有了,唯有丁雲軒的曾孫丁雲樂建的房屋,現在從這裡經過的不僅是行人,備勸籃更多的是摩托、卡車、轎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