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明月橋

明月橋,地處大橋明月村。南宋寶慶三年(1227),明月橋由陳壽卿為首修建。半圓形的石拱橋全部是花崗岩結構,跨徑11.4米,橋長10.98米,寬4.68米,高5.57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攸縣明月橋
  • 建造時間:南宋寶慶三年(1227)
  • 橋長:10.98米
  • 橋寬:4.68米
明月橋,地處大橋明月村。南宋寶慶三年(1227),明月橋由陳壽卿為首修建。半圓形的石拱橋全部是花崗岩結構,跨徑11.4米,橋長10.98米,寬4.68米,高5.57米。造型考究,工藝精良,迄今近800年之久,一直完好地凌空跨越在沙河源頭的明月江上游,是同治版《攸縣誌》記載的縣境內86座橋中建得早而未重修的四座古橋之一。
明朝,大學士李東陽在《月橋詩序》中就這樣寫道:“攸邑之東北八十里有山焉,奇聳峻拔,每月出則見其巔,登高而眺,一白萬頃,景象澄澈,得月之高,故名曰明月山。山之麓有橋,橫亘溪間,其長可數丈,憑空而步,左右顧盼,水光滉漾,與月上下,四無津涯,得月之廣。登茲山者必於茲,故亦曰‘明月橋’”。
明月橋,原是通往醴陵、湘潭(今株洲縣)的必經之橋,素有“一橋連三縣”之說。據史料記載:1852年,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率起義軍進入湖南後,連克道州、桂陽、安仁、攸縣,經此橋北進醴陵,連破清軍營盤多座,殺死清將數十人、清兵2000餘人,繳獲彈藥4000餘擔。民國七年(1918),護法軍劉建藩率領的南兵,途徑此處追擊張敬堯(北洋軍閥)的東路北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