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權

收益權

收益權是指獲取基於所有者財產而產生的經濟利益的可能性,是人們因獲取追加財產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收益權是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所有權的存在以實現經濟利益和價值增值為目的,這最終體現在收益權上。收益權能是指權能的權能,作為實現所有物價值的基本手段,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已上升為所有權最核心的權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收益權
  • 外文名:right to earnings
  • 地位:上升為所有權最核心的權能。
  • 實現形式:所有權在經濟上
  • 歸屬:所有權
簡介,形成及發展,聯繫與區別,

簡介

收益權質押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權利證券化的日益興盛,正在成為銀行業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當前金融產品的創新,信貸業務的拓展,都對收益權質押提出了現實需求,但目前我國有關收益權質押的立法很不完善,散見於部分司法解釋、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中,不成體系,效力層次也比較低;物權法雖然明確了公路、電網收費權可以質押,但因為所規定的品種有限,仍難滿足信貸業務和金融創新的發展的需要。鑒於這種情況,有代表建議儘快開展完善收益權質押立法的工作,並從立法體例、可質押的收益權種類、收益權質押成立條件和質權實現方式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立法建議。

形成及發展

在羅馬法的所有權概念中,排斥了收益的權能,這種法律現象是羅馬社會簡單商品經濟的反映。簡單商品經濟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所發生的簡單商品交換,這種交換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所有人的生產和生活的消費而不是在生產的基礎上追求價值。這樣,所有人注重的是使用權,而往往忽視追求物的價值的權利,即收益權。同時,由於在自然經濟條件下,生產規模狹小,財產的所有人就是財產的實際占有和使用人,他集占有、使用和處分權能於一身,並沒有、也不需要將其中的某項權能轉移出去。由於財產和所有人沒有分離,這樣就不可能產生在所有人和作為實際生產者的非所有人之間的利益分配。因此,收益權由所有人行使時,就會在觀念上把它視為一種由使用權所派生出來的權能,而不是一種獨立的權能。收益權的概念是中世紀注釋法學派在解釋羅馬法時所得出的。這種解釋是適應中世紀歐洲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分離,所有權體現為收益權時所得出的。在當代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所有權基本上表現為一種收益權。由於近代資本社會化運動的發展,股票和其他有價證券的權利已不能完全表現為財產的占有、使用和處分權,而主要表現為對於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占有權
收益權是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人們擁有某物,都是為了在物之上獲取某種經濟利益以涸足自己的需要,只有當這種經濟利益得到實現後,所有權才是現實的。所有權在經濟上實現自己,團了獲取物的使用價值和換取物的價值以外,還要取得用物化勞動所產生出來的價值(收益)。

聯繫與區別

一般來說,在使用權的行使中,會出現四種情況
一是因使用而收益,例如使用物而獲取天然孽息。
二是既使用又收益,例如典權中典權人的權利。
三是只使用不收益,例如,租賃關係中承租人的權利。
四是只收益不使用,例如,股東對股票的權利。在後兩種情況下,使用顯然和收益是完全脫離的。即使在前兩種情況下,使用和收益的性質也是不一樣的。使用是為了獲取物的使用價值,而收益是為了獲取物的價值。所有人和非所有人享有使用權和收益權,是為了分別追求不同的經濟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