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適度性

收入差距適度性是指一定時期內,社會成員之間通過經濟活動而形成的可支配收入在數量上的差距在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之間所取得的一種協調狀態,處於這種狀態下的收入差距,既能對經濟成長發揮有利的影響,又有助於實現社會的穩定與公平。

收入差距的適度性既是社會成員對收入差距的客觀上評價,又反映了社會成員對收入差距的主觀感受,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適度的收入差距是保證和維持社會機器高效運轉的潤滑劑,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謂收入差距的適度性,實質上是對收入分配結果在效率與公平之間的權衡問題。

基於以上認識,收入差距適度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從量上看,收人差距要處於合理性區間;二是從質上講,收入差距要是“健康”的,也就是說不會危害社會公平,不至於對社會的穩定產生根本性的破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收入差距適度性
  • 外文名:Income gap is moderation
  • 標準:基尼係數、“倒U拐點”等
  • 目的:實現社會的穩定與公平
基本定義,基尼係數,倒U拐點,輔助指標,

基本定義

收人差距的適度性標準是對適度性進行判斷的依據。標準不同,判斷的結果就會不同。因此,標準的確定尤為重要。

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Gini)根據著名的洛倫茲曲線提出的判斷收入公平程度的指標。從理論上說,基尼係數的合理值應是0.25左右,其合理界限在0.2~0.3之間。
儘管基尼係數自身存在著某些局限性,如,不能反映社會不同收入階層的收入分布狀況;受人口規模等非收入分配因素的影響等。但由於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而成為目前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指標。

倒U拐點

按照著名的庫茲涅茨“倒U”假說,一國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會隨著早期經濟發展而惡化,達到最高點後,又隨著後期經濟發展而改善。同時得出結論:人均國民收入在300~500美元之間,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達到最高頂點。其頂點在這一收入分配的“倒U”曲線上,成為“拐點”。由此,“拐點”出現時的人均收入水平(300~500美元)就成為人們判斷收入差距適度性的又一種尺度。

輔助指標

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以及一國國內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試圖以一個精確數值來衡量是否適度,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因此,收入差距適度性的判斷標準可以採取一般與特殊相配套,並且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來進行選擇。據此,可採用基尼係數指標輔以若干輔助指標,作為收入差距適度性判斷的參考。輔助指標可考慮:
1.各收入分組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由於基尼係數本身不能體現社會收入分層的實際分布狀況,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通過截面數據的橫向或縱向比較,判斷不同收入分組在一定基尼係數水平下財富占有的均等程度及其變動趨勢。
2.各收入分組收入水平增長率。在同一基尼係數或收人分組靜態水平下,各收入分組的收入水平增長率高低所體現的意義是不同的。例如,10%最低收入戶和10%最高收入戶的人均收入實際增幅在總體平均收入增長的情況下可能存在的差異。
3.貧困發生率和貧困距比率。從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和政策手段看,其對手入分配調控的主要著力點應是在如何增加社會分配公平度、緩解貧困上面。而貧困距比率羽I貧困發生率兩項指標就可以將貧困狀況基本體現出來,從而成為政府相關政策的參照。貧困發生率體現的是貧困的規模,貧困距比率體現的足貧困的程度。如,1996年,城鎮貧困發生率4.2%比上年降低0.2%,說明貧困規模減少;而貧困距比率為21%,比1995年擴大了9個百分點,說明貧困程度比1995年明顯加深。據此測算出,如將貧困人口平均收入提高到貧困線水平,國家需比1995年多投入18億元,即42億元扶貧救濟金,才能使這部分人脫貧。對貧困層的關注和對貧困問題的緩解,將會直接緩解收入差距,提高社會收入分配的公平度。這於政府對收入分配關係的調節具有更直接和更顯著的意義。
以基尼係數為中心指標,輔以若干輔助性指標,有助於更加全面、深入地對收人差距適度性作出判斷分析。而一定的指標數據又必須以對經濟成長和社會穩定的影響判斷為基本依據,才能體現不同時期收入差距適度性的差異。這一判斷方法不僅適用於城鎮,也應該適用於其它範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