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程度、再分配空間與財政分配能力研究》是依託武漢大學,由劉窮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收入不平等程度、再分配空間與財政分配能力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窮志
- 依託單位:武漢大學
《收入不平等程度、再分配空間與財政分配能力研究》是依託武漢大學,由劉窮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收入不平等程度、再分配空間與財政分配能力研究》是依託武漢大學,由劉窮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本課題擬拓展最新財政經濟分配理論,使用穩健的參數分析與非參數分析方法,在分析中國財政經濟數據的基礎上,探討收入不平...
國民收入分配是指一個國家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在社會成員或社會集團之間分配的過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指在與物質生產有直接聯繫的各階級、階層及其成員之間進行的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再次進行的分配。主要是通過國家預算、服務行業和價格體系等...
分配政策簡介 經濟體制改革 中國個人收入分配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政策。在以勞動收入為主體的前提下,國家依法保護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財產,鼓勵城鄉居民儲蓄和投資,允許屬於個人的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自1979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對勞動者個人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家庭聯產承包 農...
傳統的財政聯邦制理論強調過多的分權可能引致一系列的配置扭曲、區域不平等以及財政不穩定問題,區分哪些屬於全國性公共產品,哪些屬於地方性公共產品,分析事權、支出權、收人權如何劃分。這一理論往往涉及馬斯格雷夫提出的三大財政職能(資源配置職能、分配職能、穩定職能)在各級政府級次的劃分。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有關...
據估計,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在4億人左右,而要達到橄欖型的社會結構,至少需要中等收入群體達到8億多到9億多人,這為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指明方向。劃分標準 國際 學界關於中等收入群體的討論一般都是與研究收入和消費問題、分配問題、貧困問題、社會不平等問題、社會結構變動趨勢問題等相聯繫。因此,對中等收入...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收入不平等程度、再分配空間與財政分配能力研究”,主持人,2013-2016年,批准號:71273199。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居民收入不平等與財政歸宿效應:評估技術及套用”,主持人,2010-2012年,批准號:70973091。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經濟成長與社會公平:財政均衡激勵的...
2013.1-2016.12:《收入不平等程度、再分配空間與財政分配能力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0.1-2012.12:《居民收入不平等與財政歸宿效應:評估技術及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2.1-2004.12:《基於路徑依賴分析的管理哲理與第三種調節方式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8.1-2010.12:《第三配置與信用公共品的...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政府地理遷址與財稅政策的空間再配置:效應、機制與政策設計”,項目編號:72073103,2021.1-2024.12,在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能力貧困代際傳遞性度量及財政干預政策研究”,項目編號:20YJC790092,2020.1-2022.12,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收入不平等代際傳遞與...
這種分配狀況影響一個人的收入,從而影響到需求情況。供給方面也包含著兩種決定因素:一是生產要素的供給,即資源稟賦狀況;二是生產物質條件,這些物質條件決定了商品生產中生產要素的結合比例,表現出要素密集的性質。這就造成了國內外各地區生產要素價格的差異。由於國外和國內各地區生產要素稟賦的不同,因此各地區的...
這裡的公平不僅指的是經濟公平,而且是廣泛地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分配的合理、機會的均等、權利平等和司法公正,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含義。在社會學意義上,公平指的是社會成員之間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水平比較接近而不過分懸殊;在法學意義上,公平指的是權利與義務的對稱,人們的獲得應該與他們所承擔的責任...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通過不斷完善稅收制度,強化對高收入人群的稅收征管,逐步增加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中央政府對於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能力。建立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解決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當務之急是應該從體制上解決城鄉居民機會不均等和勞動力市場的地區分割問題。我國需要創造條件儘快取消對農村居民的各種非國民...
1.財政政策,通過賦稅財政實行收入再分配,用政府支出來彌補私人投資的不足。2.貨幣政策加以輔助,降低利息率雖然作用有限,但仍能對投資產生溫和的通貨膨脹。3.對外經濟政策以政府干預的方式擴大出口,限制進口。典型實踐 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小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實行...
稅收組織收入職能的充分發揮,能夠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提高國家進行巨觀調控的能力和空間;同時,國家巨觀調控能力的增強又可以促進經濟的更快增長,培植更多的稅源。反之,如果稅收的財政收入職能發揮不充分,不但政府難以獲得足夠的財政收入,還會極大的影響巨觀調控職能的發揮,進而影響經濟的穩定與增長; 而經濟的不景氣,...
192 張錦華 我國欠發達地區教育公共投資低發展陷阱研究——基於代際傳遞的實證分析 194 胡永剛 財政農業支出對農村產出與居民消費影響的SVAR分析 196 劉小川 2010中國財政發展報告——國家預算的管理及法制化進程 198 叢樹海 收入分配與財政支出結構 200 於 洪 社會保障支出與政府再分配職能研究 202 張 熠 ...
要使農民收入繼續有較快的增長,必須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打破傳統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擴大農產品市場容量及農業經營規模,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增加農民收入。應逐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鄉居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機會平等。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繁榮農村經濟。要架起農戶和市場之間的橋樑...
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投入,提高農民福利水平。加強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城鄉統籌規劃。規範對農村公共品投入並使其制度化,國家新增財政收入和股權收益,用於投資和社會福利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農村的分配比例。第六,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鼓勵農民建立新型的經濟合作組織,...
鄉村人口數量不斷萎縮,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鄉村產業用地空間不足,部分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化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支持灘區、湖區、庫區等重點區域走出特色發展路子;...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
中國部門之間公務員收入存在巨大差異的具體原因有三個:一是中國的財政制度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缺陷,收入制度和支出制度都很分散,很多有收入的部門同時還掌握著對收入的分配權,財政資源豐富的部門可以利用其占用的公共資源來充實部門利益;二是實權部門有更多的職務撥款和任務撥款,並且對其來說也存在更大的權力尋租空間;...
在稅收公平與否的衡量方面,能力原則一般被認為較為合理且易於實行。但在如何評定納稅能力上存在著主客觀兩種觀點。客觀說認為,應以納稅人所擁有的財富的多少作為衡量其納稅能力的標準,即要綜合運用財產、收入、支出這三種表示財富的尺度來衡量納稅能力的強弱;主觀說認為應以納稅人因納稅而感到的肉痛程度作為衡量其納稅...
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收入的分配政策會受到該循環的前一個節點經濟水平的制約,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其政策空間也是有限的。根據對我國現階段消費性狀的分析,我們應該重新認識經濟循環運動中的“消費”這一節點。經濟形勢的緊縮造成居民的消費預期過高,結構的失衡造成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的偏差都成為困擾消費乃至整個經濟...
而桑德斯主張與特殊的空間傾向決裂,發展一種新的消費社會學。活動影響 無論對於卡斯特還是桑德斯來講,集體消費的提出其意義遠不止於重新界定都市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更重要的是,他們試圖圍繞集體消費的分析,對資本主義城市社會中的社會分層、社會不平等展示一個與傳統社會學分析不同的新圖景。在早期資本主義,市場化...
要建立以稅收為主、收費為輔、稅費並存的財政收入運行機制。中央對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越權設定或巧立名目設定的不合理亂收費項目予以取消;對於確實需要保留的收費項目,國家通過法律法規予以規範,同時納入國家預算統一管理;對大量具有稅收性質的基金和收費,則通過“費改稅”設定新稅種等辦法加以規範,併入國家預算,...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調整和規範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係。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正確處理好個人收入分配中提倡奉獻精神與落實分配政策的關係、反對平均主義與防止收入懸殊的關係、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係。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也就是說,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只要經營的項目屬於國家稅法列舉的徵稅項目,就得按營業收入和相應的稅率繳納營業稅。反過來說,如果經營的項目不屬於國家稅法列舉的徵稅項目,就不需要繳納營業稅。假如某企業準備將一部分不動產出售,由於該企業熟知營業稅條例中...
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進一步最佳化,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民生活品質顯著改善。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建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社會救助基於國家財政向社會特殊群體提供基本生活需要,既不是強調國家公權對公民權利的干預,也不是規範公民、意思自治。社會救助法律制度規範國家調節對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承擔對社會困難群體的扶助責任和義務,保證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在公平與效率之間尋求適度平衡,一定程度實現社會公平。社會救助法是實體法和程式...
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的精神,建議修改《物權法》,賦予農民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使用權以抵押權能,從而提高農民的融資能力,擴大其財產收入的渠道,進一步強化農民承包土地的長期行為。修改《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取消其中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諸多限制,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