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京三首

收京三首

《收京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組詩作品。這三首詩當是至德二載(757年)十月杜甫在鄜州時所作。第一首詩從兩京陷落說至收復兩京,第二首詩寫收復兩京的喜悅,第三首詩寫對收復兩京事後的擔憂。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收京三首
其一
仙仗離丹極,妖星照玉除。
須為下殿走,不可好樓居。
暫屈汾陽駕,聊飛燕將書。
依然七廟略,更與萬方初。
其二
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
忽聞哀痛詔,又下聖明朝。
羽翼懷商老,文思憶帝堯。
叨逢罪己日,沾灑望青霄。
其三
汗馬收宮闕,春城鏟賊壕。
賞應歌杕杜,歸及薦櫻桃。
雜虜橫戈數,功臣甲第高。
萬方頻送喜,無乃聖躬勞。

點評鑑賞

……然則人亦有事非當用,而爐錘驅駕,若出自然者。杜子美 《收京》詩,以“櫻桃”對“杕杜”,“薦櫻桃”事,初若不類,及其云:“賞因歌杕杜,歸及薦櫻桃”,則渾然天成,略不見牽強之跡。如此乃為工耳。
詩藪》:
蓋詩富碩則格調易高,清空則體氣易弱。至於終篇洗削,尤不易言。惟杜《登梓州城樓》、《上漢中王》、《寄賀蘭二》、《收京》……等作,通篇一字不粘帶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古今能為詩者,僅見此老。世人率以雄麗掩之,余故特為拈出。第肉少骨多,意深韻淺,故與盛唐稍別,而黃、陳一代尸祝矣。
《唐詩歸》:
鐘云:典致(“賞應”二句下)。
《唐詩鏡》:
《收京》數首多血誠語、憂喜所至,如寫家事。
杜臆》:
“歸及薦櫻桃”,(劉)須溪云:“不言宗廟,而顛覆之感,收京之事俱見,非虛點綴點。”“雜虜橫戈”,謂回紇,吐蕃以兵相助。
唐宋詩醇》:
一喜一痛,忠愛之誠藹然而見。
唐詩別裁》:
此還師之詩(“賞應”句下)。此收京而為事後之慮也。恐虜橫、臣驕,復成蹂躪扈之勢。反詞致諷,言外可思(末句下)。
杜詩鏡銓》:
此首預擬。是時王師復二京,圍安慶緒於鄴城未下,故言方春必可平賊,正值櫻桃薦廟之時,蓋預期之也。末後一轉,尤見摯情切慮。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是時九月收京,今雲“春”,雲“歸”,及“薦櫻桃”,不知何也?二句著“春”字增情,又用生出第四意,“歸及”句最婉倩。張乾一口;結是空際語,意旨飛動。
吳曰:英壯(“雜虜”句下)。吳曰:杜公詩無論言憂言喜,皆有至情流露,感切心脾。此至性也。

作者簡介

杜甫像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