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向量機理論及其在網路安全中的套用

支持向量機理論及其在網路安全中的套用

《支持向量機理論及其在網路安全中的套用》是2011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雲、王選宏。

基本介紹

  • 書名:支持向量機理論及其在網路安全中的套用
  • 作者:肖雲 王選宏
  • ISBN:978-7-5606-2552-2/TP.1272
  • 定價:19.55元
  •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3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支持向量機理論及其在網路安全中套用的專著。全書共分為7章。前兩章介紹了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統計學習理論和支持向量機中的重要概念、原理、特點;第3~6章介紹了支持向量機在入侵檢測、入侵報警過濾、網路安全風險評估和態勢預測、病毒程式檢測、計算機鍵盤用戶驗真、垃圾郵件過濾等網路安全方面的具體套用;第7章展望了支持向量機理論的發展趨勢。
本書理論體系完整,材料取捨得當,內容全面新穎,充分反映了近年來支持向量機理論在網路安全中套用的研究動態,適合從事支持向量機理論研究和網路安全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教師參考,也可以作為相關學科專業的研究生教材

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概論 1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1
1.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 1
1.1.2 計算機網路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 5
1.1.3 網際網路套用的高速發展 7
1.2 現代網路技術發展的三大趨勢 7
1.2.1 從ARPANET到網際網路 8
1.2.2 從無線分組網到無線自組網和無線感測器網 8
1.2.3 網路安全技術 9
1.3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9
1.3.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功能 9
1.3.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1
1.3.3 計算機網路的結構和組成 12
1.3.4 計算機網路分組交換技術 13
1.3.5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與特點 17
1.4 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18
1.4.1 網路協定與網路體系結構 18
1.4.2 ISO-OSI參考模型 23
1.4.3 TCP/IP參考模型 23
1.4.4 網際網路管理機構 24
習題……..………. 25
第2章 網路技術的演變和發展 26
2.1 WAN技術的特徵與發展 26
2.1.1 WAN技術的主要特徵 26
2.1.2 WAN技術的發展趨勢 27
2.1.3 WAN技術與TCP/IP協定的關係 33
2.2 LAN技術的演變與發展 34
2.2.1 LAN技術的發展過程 34
2.2.2 高速乙太網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35
2.2.3 WLAN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37
2.3 寬頻MAN技術的演變與發展 39
2.3.1 MAN概念的發展與演變 39
2.3.2 寬頻MAN結構與層次劃分 42
2.3.3 接入技術 44
2.4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融合趨勢 47
2.4.1 計算機網路、廣播電視網和電信網的三網融合 47
2.4.2 區域網路、城域網和廣域網的三網融合 48
習題 48
第3章 網際網路套用技術 49
3.1 網際網路套用技術的發展與工作模式 49
3.1.1 網際網路套用技術發展的三個階段 49
3.1.2 C/S模式與P2P模式 50
3.2 網際網路的基本套用與套用層協定 52
3.2.1 遠程登錄服務與TELNET協定 52
3.2.2 電子郵件服務與SMTP協定 54
3.2.3 檔案傳輸服務與FTP、TFTP協定 56
3.2.4 網路新聞與NNTP協定 58
3.3 基於Web的網路套用 61
3.3.1 Web服務的基本概念 61
3.3.2 電子商務套用 64
3.3.3 電子政務套用 66
3.3.4 遠程教育套用 67
3.3.5 遠程醫療套用 68
3.3.6 搜尋引擎套用 68
3.4 基於P2P的網路套用 72
3.4.1 檔案共享P2P軟體 72
3.4.2 即時通信P2P軟體 74
3.4.3 流媒體P2P軟體 75
3.4.4 共享存儲P2P軟體 76
3.4.5 分散式計算P2P軟體 78
3.4.6 協同工作P2P軟體 78
3.5 其他套用 79
3.5.1 部落格套用 79
3.5.2 播客套用 80
3.5.3 微博套用 81
3.5.4 網路電視的套用 81
3.5.5 網路電話與無線網路電話的套用 82
習題 84
第4章 套用層協定與套用系統設計方法 85
4.1 網路套用與套用系統設計方法 85
4.1.1 網際網路端系統與核心交換的基本概念 85
4.1.2 套用進程間的相互作用模式 87
4.1.3 套用層C/S工作模式與P2P工作模式 88
4.1.4 網路套用與套用層協定 89
4.1.5 網路套用對低層提供服務的要求 90
4.1.6 網路套用對傳輸層協定的選擇 91
4.2 域名系統DNS 93
4.2.1 DNS的概念 93
4.2.2 域名結構 94
4.2.3 DNS的實現 96
4.2.4 域名解析的基本原理 97
4.2.5 域名系統的高速快取 99
4.3 動態主機配置協定DHCP 99
4.3.1 主機配置的基本概念 99
4.3.2 DHCP協定的基本內容 100
4.4 電子郵件系統 103
4.4.1 電子郵件系統的基本功能 104
4.4.2 電子郵件系統結構與工作原理 104
4.4.3 郵件報文交付的三個階段 107
4.4.4 SMTP協定的基本內容 107
4.4.5 MIME協定的基本內容 111
4.4.6 POP3、IMAP4協定與基於Web的電子郵件 111
4.5 FTP協定與檔案傳輸 112
4.5.1 FTP的特點 112
4.5.2 FTP協定的工作原理 113
4.5.3 FTP互動命令與協定執行過程 114
4.6 Web服務與HTTP協定 116
4.6.1 Web服務概述 116
4.6.2 HTTP的工作機制 116
4.6.3 HTTP報文格式 119
4.6.4 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 125
4.6.5 Web瀏覽器 127
4.7 即時通信與SIP協定 129
4.7.1 即時通信工作模型 129
4.7.2 SIP協定的基本內容 130
4.8 網路管理與SNMP協定 134
4.8.1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134
4.8.2 SNMP協定的基本內容 137
習題 140
第5章 傳輸層協定與軟體編程方法 142
5.1 傳輸層的基本概念 142
5.1.1 傳輸層的基本功能 142
5.1.2 傳輸層與套用層、網路層之間的關係 143
5.1.3 套用進程、傳輸層接口與套接字 144
5.1.4 網路環境中的套用進程標識 145
5.1.5 傳輸層的多路復用與多路分解 147
5.2 傳輸層協定的特點與比較 147
5.2.1 TCP協定與UDP協定的比較 147
5.2.2 TCP協定、UDP協定與套用層協定的關係 148
5.3 用戶數據報協定UDP 149
5.3.1 UDP協定的主要特點 149
5.3.2 UDP數據報格式 150
5.3.3 UDP校驗和計算 150
5.3.4 UDP協定適用的範圍 152
5.4 傳輸控制協定TCP 153
5.4.1 TCP協定的主要特點 153
5.4.2 TCP報文格式 155
5.4.3 TCP連線建立與釋放 157
5.4.4 TCP滑動視窗與確認重傳機制 160
5.4.5 TCP視窗與流量控制及擁塞控制 165
習題 173
第6章 Winsock網路編程方法 174
6.1 Winsock概述 174
6.1.1 網路進程通信 174
6.1.2 定址方式與位元組順序 175
6.1.3 Winsock庫載入和釋放 177
6.1.4 獲取本地主機地址信息 178
6.2 Winsock套接字編程 180
6.2.1 客戶/伺服器模型 180
6.2.2 套接字的基本概念 181
6.2.3 Winsock編程流程 182
6.2.4 基於TCP的Winsock編程 187
6.2.5 基於UDP的Winsock編程 191
6.2.6 原始套接字 192
6.3 Winsock I/O模型 195
6.3.1 Winsock I/O模型的基本概念 195
6.3.2 套接字的阻塞模式 195
6.3.3 套接字的非阻塞模式 195
6.3.4 Select模型 196
6.3.5 WSAAsyncSelect模型 198
6.3.6 WSAEventSelect模型 201
6.4 IP Helper函式 205
6.4.1 IP Helper函式的功能 205
6.4.2 IP配置信息 205
6.4.3 獲取網路狀態信息 208
6.4.4 獲取路由管理信息 210
6.4.5 ARP表管理 210
6.5 Windows下套接字編程示例 211
6.5.1 TCP通信服務程式 211
6.5.2 UDP通信服務程式 214
6.5.3 使用ICMP協定實現ping命令 216
6.5.4 使用ARP協定實現主機掃描 218
習題 218
第7章 網路層與IP協定 220
7.1 IPv4協定的演變與發展 220
7.2 IPv4協定的主要特點 221
7.3 IPv4地址結構 222
7.3.1 IP位址概念與地址劃分方法 222
7.3.2 標準分類IP位址 224
7.3.3 劃分子網的三級地址結構 229
7.3.4 無類別域間路由 CIDR 232
7.3.5 專用IP位址與內部網路地址規劃方法 235
7.3.6 網路地址轉換技術 236
7.4 IPv4分組格式 238
7.4.1 IPv4分組結構 238
7.4.2 IPv4分組頭格式 238
7.4.3 IP分組的分段與組裝 240
7.4.4 IP分組頭選項 243
7.5 路由選擇算法與分組轉發 244
7.5.1 分組轉發和路由選擇的基本概念 244
7.5.2 路由表的建立、更新與路由選擇協定 250
7.5.3 路由信息協定RIP 251
7.5.4 最短路徑優先協定OSPF 253
7.5.5 外部網關協定BGP 257
7.5.6 路由器與第三層交換技術 259
7.6 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定ICMP 264
7.6.1 ICMP的作用與特點 264
7.6.2 ICMP報文類型和報文格式 265
7.6.3 ICMP差錯報文 266
7.6.4 ICMP查詢報文 270
7.6.5 ICMP報文的封裝 272
7.7 IP多播與IGMP協定 272
7.7.1 IP多播與單播的區別 272
7.7.2 IP多播地址 274
7.7.3 IGMP協定的基本內容 274
7.7.4 多播路由與IP多播中的隧道技術 275
7.8 QoS保障機制 276
7.8.1 資源預留協定RSVP 276
7.8.2 區分服務DiffServ 278
7.8.3 多協定標記交換MPLS 280
7.9 地址解析協定ARP 286
7.9.1 IP位址與物理地址的映射 286
7.9.2 地址解析協定 287
7.9.3 ARP分組格式與封裝 287
7.9.4 地址解析的工作過程 288
7.9.5 ARP欺騙與防範 291
7.10 移動IP協定 292
7.10.1 移動IP協定的基本概念 292
7.10.2 移動IP的設計目標與主要特徵 292
7.10.3 移動IP的結構與基本術語 293
7.10.4 移動IPv4的工作原理 295
7.10.5 移動結點和通信對端的基本操作 299
7.11 IPv6協定 300
7.11.1 IPv6協定的基本概念 300
7.11.2 IPv6的主要特徵 301
7.11.3 IPv6地址結構 302
7.11.4 IPv6分組結構與基本報頭 303
7.11.5 IPv6擴展報頭 308
7.11.6 IPv4到IPv6過渡的基本方法 310
習題 313
第8章 數據鏈路層協定與編程方法 315
8.1 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 315
8.1.1 鏈路與數據鏈路 315
8.1.2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316
8.1.3 數據鏈路層向網路層提供的服務 316
8.2 差錯的產生與差錯控制方法 316
8.2.1 設計數據鏈路層的原因 316
8.2.2 差錯產生的原因和差錯類型 317
8.2.3 誤碼率的定義 318
8.2.4 檢錯碼與糾錯碼 318
8.2.5 循環冗餘碼的工作原理 319
8.2.6 海明碼的工作原理 321
8.2.7 差錯控制機制 323
8.3 數據鏈路層的流量與擁塞控制 324
8.3.1 數據鏈路層協定模型 324
8.3.2 單幀停止等待協定 324
8.3.3 連續傳送ARQ協定 326
8.3.4 滑動視窗協定 327
8.4 面向字元型數據鏈路層協定 330
8.4.1 數據鏈路層協定的分類 330
8.4.2 面向字元型協定BSC 330
8.5 面向比特型數據鏈路層協定HDLC 332
8.5.1 HDLC協定產生的背景 332
8.5.2 數據鏈路的配置方式和數據傳送方式 332
8.5.3 HDLC的幀結構 334
8.5.4 HDLC協定的工作過程 337
8.5.5 數據鏈路層與物理層的關係 339
8.6 PPP協定 340
8.6.1 網際網路數據鏈路層協定 340
8.6.2 PPP協定的基本內容 341
8.7 乙太網的工作原理與區域網路組網 343
8.7.1 IEEE 802參考模型 343
8.7.2 乙太網的基本工作原理 345
8.7.3 乙太網卡與物理地址 351
8.8 現代乙太網技術 353
8.8.1 交換式區域網路技術 353
8.8.2 快速乙太網 354
8.8.3 千兆乙太網 356
8.8.4 十千兆乙太網 357
8.8.5 虛擬區域網路技術 358
8.9 乙太網設備與組網方法 359
8.10 區域網路互聯與網橋 362
8.10.1 區域網路互聯的基本概念 362
8.10.2 網橋的層次結構 363
8.10.3 網橋的路由選擇策略 363
8.11 WinPcap協定分析方法 365
8.11.1 WinPcap API的基本功能 365
8.11.2 WinPcap的結構 366
8.11.3 庫函式載入和主要結構體 367
8.11.4 抓包的主要步驟與相關函式 368
8.11.5 以太數據幀的嗅探實例 370
習題 372
第9章 物理層與物理層協定 374
9.1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374
9.1.1 物理層的主要服務功能 374
9.1.2 物理層協定的類型 374
9.2 信息、數據與信號 375
9.2.1 信息與數據 375
9.2.2 信號與信道 377
9.3 數據編碼技術 377
9.3.1 數據編碼類型 377
9.3.2 模擬數據編碼方法 378
9.3.3 數字數據編碼方法 380
9.3.4 脈衝編碼調製方法 381
9.4 數據通信系統結構與通信方式 383
9.4.1 數據通信系統結構 383
9.4.2 數據通信方式 383
9.5 傳輸介質的主要類型 386
9.5.1 雙絞線的主要特性 386
9.5.2 同軸電纜的主要特性 387
9.5.3 光纖電纜的主要特性 387
9.5.4 無線與衛星通信技術 388
9.6 數據傳輸速率的定義與信道速率的極限 391
9.6.1 數據傳輸速率的定義 391
9.6.2 信道頻寬與香農定理 392
9.7 多路復用技術 393
9.7.1 多路復用的基本概念 393
9.7.2 時分多路復用 394
9.7.3 頻分多路復用 396
9.7.4 波分多路復用 397
9.7.5 碼分多址與正交頻分多路復用 397
9.8 同步光纖網SONET與同步數字型系SDH 398
9.8.1 SONET與SDH的基本概念 398
9.8.2 基本速率標準的制定 399
9.8.3 SDH速率體系 400
習題 401
第10章 無線網路技術與發展 402
10.1 無線網路的基本概念 402
10.1.1 無線網路技術的分類 402
10.1.2 無線分組網與無線自組網 403
10.1.3 無線自組網與無線感測器網路 403
10.1.4 無線自組網與無線網狀網 403
10.2 無線區域網路與802.11協定 404
10.2.1 無線區域網路的套用領域與協定制定 404
10.2.2 802.11的層次模型結構 405
10.2.3 802.11的CSMA/CA工作原理 406
10.2.4 無線區域網路的物理層傳輸技術 408
10.3 無線城域網與802.16協定 411
10.4 藍牙、ZigBee與802.15.4協定 412
10.4.1 藍牙技術與協定 412
10.4.2 無線個人區域網與802.15.4協定 414
10.4.3 ZigBee技術與協定 416
10.5 無線自組網套用技術 417
10.5.1 無線自組網的特點 417
10.5.2 無線自組網的主要套用領域 418
10.5.3 無線自組網關鍵技術的研究 420
10.6 無線感測器網(物聯網)套用技術 421
10.6.1 無線感測器網路發展的背景 421
10.6.2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 423
10.6.3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套用前景 423
10.6.4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基本結構 425
10.6.5 無線感測器網路關鍵技術的研究 428
10.7 無線網狀網套用技術 432
10.7.1 無線網狀網發展的背景 432
10.7.2 無線網狀網的特點 432
10.7.3 無線網狀網的網路結構 433
習題 436
第11章 網路安全與安全協定 437
11.1 計算機網路安全性問題 437
11.1.1 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 437
11.1.2 網路安全的威脅因素 437
11.1.3 網路安全的評估標準 438
11.2 網路安全策略 439
11.3 網路安全機制 439
11.3.1 加密 440
11.3.2 鑑別 442
11.3.3 數字簽名 442
11.4 網路防火牆技術 443
11.4.1 防火牆的基本概念 443
11.4.2 防火牆的功能 444
11.4.3 包過濾技術 445
11.4.4 代理服務技術 447
11.4.5 防火牆系統的基本組件 449
11.4.6 防火牆系統結構 450
11.4.7 使用防火牆系統的優點和局限性 453
11.5 網路安全協定 454
11.5.1 網路層安全協定 454
11.5.2 傳輸層安全協定 460
11.5.3 套用層安全協定 462
習題 463
參考文獻 46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