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轉換是國際收支調整中,通過改變支出結構即改變支出在外國產品與本國產品之間的比重以彌補外匯市場供求缺口的調整方式。
支出轉換政策可以通過貶值或貿易政策得到實現,即通過提高外幣的價格來誘使進口數量的減少、出口數量的增加,或通過外匯管理和進口關稅直接限制進口的數量,通過出口補貼、出口退稅等措施來獎勵出口。
支出轉換是國際收支調整中,通過改變支出結構即改變支出在外國產品與本國產品之間的比重以彌補外匯市場供求缺口的調整方式。
所謂支出轉換政策指能夠通過影響本國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改變支出構成而使本國收入相對於支出增加的政策,如匯率調整、關稅、出口補貼、進口配額限制等都屬於支出轉換...
支出轉換是國際收支調整中,通過改變支出結構即改變支出在外國產品與本國產品之間的比重以彌補外匯市場供求缺口的調整方式。...
國際收支吸收分析法亦稱“國際收支支出分析法”。從國民收入的產出與支出關係的角度來闡釋國際收支差額的理論。“吸收” 即支出,指一國居民購買商品和勞務的總支出...
吸收論(Absorption Approach)又稱支出分析法,它是1952年詹姆士·愛得華·米德和當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的西德尼·亞歷山大(Sidney Stuart Alexander)提出,在凱恩斯...
米德衝突(Meade Conflict)是指在許多情況下,單獨使用支出調整政策或支出轉換政策而同時追求內、外均衡兩種目標的實現,將會導致一國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之間衝突。在...
吸收論(Absorption Approach)又稱支出分析法,在現代國際經濟學中被用於分析國際收支調節,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工作者亞歷山大在凱恩斯總量經濟學的基礎上於1952年提出的...
根據上述理論公式,吸收論所主張的國際收支調節政策,無非就是改變總收入與總吸收(支出)的政策,即支出轉換政策與支出增減政策。當國際收支逆差時,表明一國的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