攈拼音jùn/pèi,部外筆畫16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攈
- 拼音:jùn/pèi
- 部首:扌
- 倉頡:QIPD
- 總筆畫:19
- 五筆86:RYNT
- 五筆98:ROXT
- 四角號碼:50094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6508
基本字義
- 用力極
攈拼音jùn/pèi,部外筆畫16 。
攈拼音jùn/pèi,部外筆畫16 。基本字義1. 古同“捃”,拾取:“舍吾言革思者,是猶舍獲而~粟也。”攈pèi基本字義 用力極古籍解釋康熙字典《唐韻》《正韻》居運切《集韻》《韻會》俱運切,𠀤君去聲。《說文》拾也...
攈綴 攈綴,讀音為jùn zhuì,漢語詞語,亦作攟綴。意思是拾綴。整理﹐歸攏。解釋 1.亦作"攟綴"。2.拾綴。整理﹐歸攏。出處 清·魏源《再書宋名臣言行錄後》:“矧朱子答呂東萊,謂‘茲録隨手攟綴,不成文字’,而用修謂其自擬《春秋》,又何據耶?”
無叀鼎,又名無叀鼎、無惠鼎、焦山鼎,西周晚期時器,原藏鎮江焦山定慧寺,據說曾入藏鎮江博物館,後毀於日軍戰火。三代、積古、攈古、從古、金索、愙齋、奇觚、周金、大系錄、小校、集成、總集、綜覽、銘文選、郁華閣等均有著錄。內壁鑄銘文九十四字(其中合文一)。解釋 西周無叀鼎,西周晚期。高54....
西周格伯簋,為西周的盛食器,舊稱“倗生簋”,據《攈古錄金文》中為“青州所出”,是一件中原器物。西周格伯簋傳世共四件,現分別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另一件下落不詳。 西周格伯簋在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皆有器無蓋,通高23.5厘米,寬30.8厘米,重7.58千克;上海博物館...
原分二卷,《共考釋清吳式芬》《攈古録金文》中摹刻的比較重要的銅器銘文一百零五篇,容庚校刻時改為三卷,使之輿《攈古録金文》卷次相應。圖書目錄 序 概述 第一編 搖曳的燈火(1840-1912)第一章 永康試院 第一節 二修試院 第二節 胡鳳丹 第三節 崇善祠 附錄 一、試院 二、崇善祠碑記 三、重建試...
加封披雲真人制詞碑出土于山東省掖縣長生萬壽宮 責任者 [佚名]撰 年代 元至元7年(1270)3月 地點 山東省掖縣長生萬壽宮 拓片原物狀況 刻石月份《攈古録》及《金石匯目分編》均作正月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顧千里、瞿鏞藏拓 書體與行款 正書 裝裱獲得方式 丁惠康捐贈 數目與尺寸 1張92×51cm 題跋印記 ...
蔆、蕨攈。郭雲。今水中芰。按蕨攈、芵光皆雙聲。爾雅。薢茩、芰光。或可以決明子釋之。不嫌異物同名也。而說文之芰、薢茩。卽今蔆角。本無疑義。不知徐鍇何以淆惑。司馬相如說蔆從䢯。此當是凡將篇中字。藝文志曰。史游作急就篇。李長作元尙篇。皆倉頡中正字也。司馬相如凡將篇則頗有出矣。據是則倉...
《唐韻》《正韻》居運切《集韻》《韻會》俱運切,𠀤與攈攟同。《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荀卿孟子韓非之徒,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書。《前漢·藝文志》武帝時,軍政楊仆捃摭遺逸,猶未能備。《注》捃摭謂拾取之。《唐書·李翛傳》帝以浙西富饒,欲掊捃遺利。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舉蘊切。與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