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地方志辦

為進一步學習貫徹今年全國省級方誌機構主任宜昌會議、全國第二輪修志海南試點會議精神,6月3日至5日,省志編委黨組書記、副主任馬小彬同志率部分市州志辦主任赴北京、江蘇學習考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攀枝花市地方志辦
  • 釋義:政府部門
  • 國家:中國
  • 地點:攀枝花
考察報告
這次考察組由成都、巴中等16個市(州)志辦主任和省志編委相關工作人員組成。考察期間,考察組分別拜訪了方誌出版社,考察組受到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書記田嘉、秘書長李富強、副主任劉玉鴻、方誌社社長吳玉章的接見,馬小彬向中指組辦公室領導匯報了四川的工作。方誌社社長吳玉章就出版精品志書作了指導。6月4日,參觀了北京市方誌館,6月5日,參觀了江蘇省方誌館和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並就方誌館建設與管理、第二輪志書的編纂、志書出版、志書資源的開發利用、信息化建設和加強省市相互合作等事宜與北京市、江蘇省地方志辦進行了交流。
北京市、江蘇省的地方志各項工作的發展已步入全國各省市區工作的的前列。特別是這兩地已建成的方誌館,突出區域文化特色,把先進技術融入到地方志宣傳,給考察組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察組所到之處受到中指組辦公室領導、方誌出版社、北京、江蘇的熱情接待、精心安排,均以座談會形式與北京、江蘇地方志辦展開交流,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王鐵鵬、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方未艾分別率北京、江蘇地方志辦公室處以上幹部參加了座談。經認真總結和梳理,形成如下考察報告:
一、北京市地方志工作情況
(一)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機構概況
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現有編制40名,其中主任1人, 副主任3名。內設6個處,即秘書處(人事處)、市志指導處、區縣誌指導處、研究室、資料信息處、宣傳培訓處;下設兩個事業單位:北京年鑑社、北京市方誌館。
(二)北京市地方志工作的主要經驗
1、大力推進北京市方誌館建設
北京市方誌館是市地方志辦公室所屬正處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29人,處級領導職數為一正三副。有相對獨立的事權、財權、人事權。加掛北京市地情信息中心牌子。目前下設6個部門:地情采編部、借閱諮詢部、網路技術部、展示交流部、文獻編研部、後勤服務部。其主要任務是:從事地方志、地情資料的收集、整理、保存、編輯、研究、展示等工作,面向社會提供諮詢、借閱等服務,開展地情教育、地方文化交流活動等。已建成的北京市方誌館建築面積1萬平米,地下1層,地上6層,內設書庫、閱覽廳、展廳、計算機網路中心、多功能廳、編修室和會議室等。已建成的北京市方誌館的定位是“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即地方志和地情資料收藏展示中心,地方志和地情的研究諮詢中心,地方志和地方文化的交流宣傳中心,愛祖國、愛北京、愛家鄉的教育基地。
2、紮實推進舊志整理工作
2006年10月,北京市地方志辦與市新聞出版局聯合組織的北京舊志整理出版工程——北京舊志彙刊啟動。成立了北京市舊志整理編委會,組建了由多位專家、教授和高校研究生組成的舊志校點整理專業隊伍,在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整理標準和整理規範。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啟動23部舊志的校點整理,以《北京舊志彙刊》形式出版了8種,其中完成整理出版明清3部順天府志工作,成為舊志校點整理重要階段成果的突出標誌,在社會上產生較大影響。中共北京市委發布的《關於發揮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意見》,提出了“加強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進文化典籍資源數位化”的要求,並將北京舊志的整理出版工作納入這項重大的文化建設工程中。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制定北京舊志整理出版規劃,包括總目錄的制定、版本調查、總體目標的設定、不同階段的具體任務、校點整理標準與規範的完善、出版成果的研究與宣傳、舊志資源的數位化等。
3、加強對地情資源的開發
北京市在編纂出版規劃內志書的同時,還組織編纂出版了一批地情文化叢書和特色志書。《北京風物圖志》、《北京胡同志》、《北京古鎮圖志》、《北京名人故居》叢書陸續成稿出版。2011年還正式啟動《北京四合院志》的編修工作。同時,北京一些鄉鎮、街道、企事業單位也自發修志,社會修志編鑒在社會上蔚然成風。據初步統計,目前各區縣已啟動編修基層志書137部。其中村鎮志書121部,部門志書14部,其他2部,已經出版69部。
4、挖掘整理豐富的地方志資源
為了解北京市地方志文獻現存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文獻搶救工程,向北京市社科規劃辦申報《北京文化名人收藏的北京地方文獻狀況調研》項目,重點收集北京的文化名人所藏書籍。近幾年一直在開展的北京口述史採訪工作,通過錄音、錄像、文字記錄等方式保存了一批反映北京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人物的口述資料,將作為方誌館的資料留存和北京發展的歷史見證。在前幾年所採訪主編口述北京歷史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北京志主編口述北京歷史》系列採訪活動,側重於親歷、親見、親聞,獲得原始的第一手資料。為留存民間的活的文化史料,開展了採訪錄製京郊方言系列節目,不斷創新地方志資源新形式。截至目前,已完成平谷區、門頭溝區、延慶縣、密雲縣的方言採訪錄節目的錄製。節目形式歷經由音頻到視頻的變化,密雲方言一期還增加了外景拍攝及實地採訪。
5、加強地方志網站及信息化建設
北京市地情資料網(簡稱“京網”)於2005年6月初步建成,2008年5月正式運行。作為傳播地方志信息的京網,具有政府官方網、文化網及地情資料網的三重功能。2005年“京網”建成並開通以來,欄目建設推陳出新。一是不斷開闢新的欄目,設定京韻視聽欄目,線上播放京郊方言採訪錄系列節目,設定圖像背景欄目,加入數百張胡同及四合院照片,設定網上投稿、留言板等功能模組;二是不定期加入修志培訓視頻,方便全市修志工作者的觀看和下載,線上培訓修志人員;三是加強資料庫建設,目前北京地情庫共入庫志鑒148部,同時與統計部門合作開展志書統計數據採集工作,深入挖掘第一輪志書中的珍貴數據資料,目前已完成《道路交通管理志》、《公共運輸志》、《人口志》、《衛生志》的統計數據採集工作,共採集統計數據5764條。為配合方誌館的功能定位,志辦還向北京市經信委申報《北京市地方志網路信息平台升級改造方案》並通過審批,資金落實到位,完成方誌館圖書管理系統、業務資料管理系統、圖片查詢系統、區域網路設備、辦公信息系統、數字方誌館系統等的招標工作,目前正在具體實施階段。
6、與媒體合作加大地方志宣傳力度
北京市方誌辦通過與《北京日報》副刊合作,以“志說北京”欄目的形式,介紹北京的風物風貌、社會民俗、行業沿革、掌故傳說、歷史遺存等內容。通過與《北京晨報》合作,開辦“志書擷英”欄目,由晨報的編輯根據志書資料撰寫文章,從讀者的視角去挖掘地方志的內涵。《志說北京》和《志書擷英》的合訂本將集結出版。利用建黨90周年契機,與《北京日報》共同推出《回望紅色足跡 我的親歷感動——慶祝建黨90周年》徵文活動。同時,還將《京都志趣》搬上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在城市管理頻道“茶餘飯後話北京”欄目中向廣大聽眾宣傳北京志書和歷史文化。
7、加強學科理論研究水平
北京市志辦積極發揮地方志刊物的引領作用,探討理論熱點,推進學科建設。作為志鑒理論研究陣地的各種地方志期刊,《北京地方志》、《東城史志》、《西城追憶》、《海淀史志》、《朝陽方誌》等雜誌和報紙連續編纂出版,在信息傳遞、經驗交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北京地方志學會及其下屬北京年鑑工作委員會2個社會團體將地方志理論研討作為學會工作的一個重點,每年召開工作會和學會年會,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召開部分會員單位小型工作研討會,營造學術理論研究氛圍。自2008年開始,北京市方誌辦與市文史館、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市社科院等部門共同組織北京文史論壇,目前已形成四家單位輪流聯合組織北京文史論壇的合作機制。於此同時,北京市志辦開展了對第一輪志書的研讀工作,且首輪志書研讀已經形成一批階段性研究成果。自2010年以來,北京市志辦還通過不定期舉辦修志沙龍、片會、條塊結合會等多種形式的小範圍、專題性研討會,搭建更為靈活的理論學術交流平台,有針對性地研究解決第二輪修志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
二、江蘇省地方志工作情況
(一)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概況
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是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現有在職人員58人,其中主任3人,1正2副。內設秘書處、省志編纂指導處、市縣指導處、年鑑工作指導處、信息處(研究室)五個處,下設江蘇年鑑社、江蘇省方誌館兩個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二)江蘇省地方志工作的主要經驗
1、以方誌館為平台,不斷擴大地方志的影響力
江蘇省方誌館編制15人,2008年落成,2010年正式開館,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是一個集中反映省情的基礎文化設施,同時也是一個集收藏、借閱、展覽、交流培訓、資源開發和服務於一體的公益性文化場所。現館藏圖書14000多種,12萬多冊,其中江蘇省三級志書及鄉鎮志212種,全國各地新方誌及舊志8200多種。藏有明刻本《越絕書》、同治刻本《吳郡圖經續記》等7種珍貴原本舊志。建成近800多平方米“方誌之鄉”展廳,採用多媒體、動漫化等展示形式,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江蘇省方誌館還積極為社會提供服務,與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共建教學實習基地,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2、加強網站和數位化建設
“江蘇省地方志”網站自2006年底開通後,經過三次改版,設定政務信息公開、志鑒動態、江蘇概況、省志、市縣誌、舊志、年鑑等40個一級欄目,總頁面2000多個。網站載入志書、年鑑、地情書共392冊4.1億字以及約320G的圖片資料,點擊率達20多萬次。與江蘇省政府入口網站、中指組網站、全國近20家省級地方志網站及全省53家市、縣(市、區)地方志網站等連結,實現資源共享。江蘇省13個省轄市105個縣(市、區)級地方志辦公室共有53家建立地方志網站,10家正在建設,其他各市、縣(市、區)均已做好規劃。已建成的網站載入志書、年鑑、地情資料等數位化資源共536冊約5億字,共享資源內容豐富。省、市、縣(市、區)三級已數位化並上網共享的地方志資料累計有1325冊約11億字,主要是:首輪《江蘇省志》,部分市、縣(市、區)志、全套《江蘇年鑑》25冊和部分市、縣(市、區)年鑑,全套《江蘇地方志》雜誌和部分市、縣(市、區)雜誌、簡報等,還有一些專業制、鄉鎮志和地情書等。
2005年,江蘇省志辦組建了內部區域網路,去年還投入5萬元開發了全省地方志系統公文傳輸及信息報送平台,今年又開發了網上辦公系統。
3、舊志整理工作穩步推進
江蘇是方誌大省,現存歷代舊地方志800多種,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江蘇歷代編修的省志、府志和縣誌等志書約有1000多種,現存舊志中,成書年代大部分都超過200年。江蘇省志辦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全面開展全省舊志收藏整理普查工作,已編輯出版《江蘇舊志收藏整理普查總表》。江蘇省志辦先後與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和中科院南京湖泊地理研究所等合作,完成舊志收集複製約400部。下一步計畫將用5年左右時間收集整理、影印、數字製作《江蘇歷代方誌全書》,開展珍本再造工程。
4、與新聞媒體合作,擴大地方志的影響力
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與江蘇省廣電總台新聞中心合作,聯袂完成30集電視系列資料片《60年一瞬間》的製作播出,開創了省志辦與新聞媒體聯手、共同宣傳江蘇、弘揚主旋律的先例。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與南京人民廣播電台聯合製作的廣播專題節目“虎踞龍盤今勝昔”,在南京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台連續播出100集。編纂的《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60年精彩薈萃》在《南京日報》連載刊登。
5、做好服務基層平台
江蘇省志辦每年將《江蘇年鑑》、《南京年鑑》、《揚州年鑑》等免費贈送省、市、縣(市、區)各部門,主動跟進服務。揚州市、鎮江市、南京市建鄴區、張家港市等地積極開展送書進軍營、社區、圖書館、學校、企業活動。南京市鼓樓區地方志辦公室堅持修用並舉,努力發揮地方志服務社會的功能。利用編修區志的豐富資料,與街道合作,相繼建成石頭城歷史文化館、頤和路將軍館。中宣部劉雲山部長專程到石頭城歷史文化館參觀,給予高度評價。為了回響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戰略,從今年開始,江蘇省志辦將每年編纂一部約20萬字,圖文並茂的《江蘇年鑑》英文版,並同步推出以平板電腦為載體的新媒體應用程式,進一步對外宣傳江蘇、推介江蘇。同時,充分利用年鑑資料,編纂《年度紀事》,為社會各界提供便捷服務。
三、幾點體會
通過這次深入的學習考察活動,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總結北京、江蘇兩地地方志事業蓬勃發展的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北京、江蘇兩地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方誌事業的發展,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支持下,在人財物方面給予地方志工作以極大的支持,成為地方志事業發展的堅強後盾;二、北京、江蘇兩地地方志機構領導轉變觀念,主動爭取上級領導和主管部門支持,積極做好服務政府、服務領導、服務社會,創新管理體制,通過“有為”來爭取到“有位”;三、拓寬思路,創新方式,讓地方志事業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參與到現代媒體對文化的傳播和宣傳上,融入到文化建設的主流隊伍中去,真正把地方志同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