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攘

擾攘

擾攘,漢語辭彙。

拼音:rǎo rǎnɡ,

釋義:1、忙亂;匆忙。2、混亂,騷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擾攘
  • 拼音:rǎo rǎnɡ
  • 出處:《史記·陳丞相世家論》
  • 解釋:混亂;騷亂
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詳解,

拼音

rǎo rǎnɡ

基本解釋

亦作"擾穰"。
1、忙亂;匆忙。
2、混亂;騷亂。

引證詳解

  1. 忙亂匆忙
    ①《史記·陳丞相世家論》:“傾側擾攘楚魏閒,卒歸高帝 。”
    ②宋蘇軾《上韓魏公論場務書》:“竊以為古人之所以大過於人者,惟能於擾攘急迫之中,行寬大閒暇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測而大服也。”
    ③《菜根譚》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擾攘者自冗。
  2. 混亂騷亂
    ①《漢書·律曆志上》:“戰國擾攘,秦兼天下。”
    ②《後漢書·馮衍傳下》:“遭擾攘之時,值兵革之際。”
    ③《隸釋·漢廣漢屬國侯李翊碑》:“時益部擾攘,為三府所選,拜廣漢屬國侯 。”
    ④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由此致南詔,擾攘西蜀。”
    ⑤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四回:“正擾攘之際,沿河無數人馬,紛紛來到。”
    ⑥孫中山 《中國革命史》四:“以上所述,皆十二年之擾攘情狀。”
    孫伏園《讀書與求學》“中華民國的擾攘不出二途,即文人爭國會,武人搶地盤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