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雲舞起源於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50年歷史。擺雲舞曾流行於流泗、馬影一帶,起初表演比較簡單,隨著歷史的發展在服裝道具表演等方面也不斷地改進,成為了廟會社日和節日慶典的主要活動表演形式。
擺雲舞有兩種表演形式:一是踩高蹺表演。高蹺隊由21人組成,8人踩高蹺表演,8人牽扶確保全全,5人鑼鼓隊,表演者各著八仙裝扮,手持雲片作舞,漸漸地匯集在一起,擺出“天下為公”、“天下太平”等字樣。在表演的同時,還配以歌曲,主要曲目是民間小調,如《小放牛》、《開門調》、《十繡》、《梔子花》等。有條件的表演隊,還加上戲曲唱腔用的笛子,嗩吶等樂器伴奏。並伴以打蚌殼,手絹、扇子等雜技表演。
二是平地表演,多為過去民間戲班開戲前熱鬧舞台場面,吸引觀眾人氣而表演擺雲舞,同時伴唱小調或吹奏笛子鎖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