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開放下中國金融安全與監管研究

擴大開放下中國金融安全與監管研究

《擴大開放下中國金融安全與監管研究》是2009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變花

基本介紹

  • 書名:擴大開放下中國金融安全與監管研究
  • 作者:李變花 
  • ISBN:9787501788835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3-1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對金融安全的概念及其與相關範疇的關係出發,對金融安全與金融監管的相關理論進行探討。馬克思早期在論述貨幣、資本本質時,他的金融安全思想也初見端倪,馬克思通過對資本的本質揭示之後,緊接著揭示了資本主義的金融危機理論,對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或一般條件進行了分析。亞當·斯密在極力主張自由放任與自由競爭的學說中顯示出其對經濟安全問題的關注。李斯特的經濟安全思想是,根據各國所處的不同階段特點選擇保護程度對於確保國家經濟安全至關重要。凱恩斯從國內投資的角度及其後繼者從對外貿易的角度所提出的乘數理論,在投資或貿易收支的層面上表現出了經濟安全的觀點。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界對於金融安全問題的研究更加深入。
金融開放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金融安全問題是伴隨開放的推進而出現的。縱觀世界各國經濟金融發展的實踐,金融安全問題總是如影隨形,那就是金融安全問題的普遍存在。本書在歸納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聯繫中國經濟金融改革開放的實際,分析了危及和維繫中國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未來幾年維護金融安全、防範金融危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適度加強金融監管主要措施。在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上,力圖構建一個全面、系統研究中國金融安全與金融監管問題的理論框架。
隨著金融業和金融監管的不斷發展,理論界先後湧現出許多不同的監管理論派別,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對金融監管的必要性進行了解釋c而在眾多監管理論中,作為金融監管理論基礎的主要有金融風險論、公共利益論和管制失靈論;新制度經濟學則為金融監管制度的建立與變化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而金融安全問題的國別差異使各國維護金融安全的能力與信心有所不同,從而影響各國金融安全的因素也就有所不同,包括國內因素、國際因素及金融體系自身存在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展開對世界主要國家金融業開放的程度進行比較,對我國的金融安全與監管的實際狀況進行比較全面的分析。
各國金融開放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提高金融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金融安全帶來隱患。金融業的開放度,是衡量一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的指標體系。在金融業開放的初始階段,內資金融機構還未能適應開放所造成的競爭與衝擊,或者說對這種來自外界的競爭與衝擊還沒來得及做出充分的準備,這時如果金融業的開放度過高,國內金融業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但到了開放的成熟期,由於經過了較長時期的優勝劣汰,生存下來的金融機構自然是質量較高、抗風險能力較好的機構。正確測度、判斷中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水平,是確保我國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業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發展、穩定與安全的前提和基礎。本文首先給出了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構建了能全面、準確衡量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水平的測度模型;藉助於該模型,對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水平進行了測度與判斷。研究結果表明:與自身相比,中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水平一直處於上升狀態。且在入世過渡期間上升幅度迅速加大;而與成熟的美國銀行業相比,中國銀行業全面對外開放水平還不高,仍有較大差距。
金融危機的預警系統提供的是一個較及時地估價金融危機發生可能性的工具,由於它與金融安全密切相關,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金融危機的預警同時也是對金融安全的預警,進而關於金融危機的預警模型也可以作為金融安全預警模型來進行分析。在對中國金融狀況的實證分析中,從金融危機的角度入手挖掘影響我國金融安全的經濟、金融指標。在指標選取上,充分根據我國的自身經濟特點,結合金融危機的引發根源和參考各金融危機預警研究成果,設計出符合我國特徵的經濟、金融指標體系;在實證方法E,借鑑和改進已有模型和成果,分別使用多元logit方法和回歸分析對東南亞金融危機國和我國的金融安全問題進行解釋和探討。結果顯示,在我國實際匯率的變動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大,這也就表明在近期內,對我國的金融系統而言,外源性的投機衝擊將比內源性的金融危機更嚴重。這一點正是因為中國的銀行都是由國家所有,有著國家信用作為其堅實的後盾。而更重要的一點,也是由於現階段我國巨觀經濟走勢良好,國民經濟快速發展,金融改革穩步推進,所以內源性的金融危機在近期內爆發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一旦當我國全面放開資本項目時,由於我國經濟的巨大潛力,國際遊資將會蜂擁而至,衝擊我國的資本市場,進一步對我國的匯率造成衝擊,兩者合力作用的結果就是引發貨幣危機。因此,在當前情況下最危險的就是外部力量的衝擊,而防範這一危機實現的前提就是對國際遊資進行限制,不能過早地放開對資本項目的管制。
一般來說,東道國金融開放度越高,國內的金融體系越健全高效,外資銀行對該國金融安全的影響程度就越低。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的可選擇路徑有:成立外資獨資銀行;在中國開辦獨立的分支機構;購買並持有中國國內銀行機構的股份;與中國方合資建立新的銀行。外資銀行進入中國既有積極效應,也有消極效應,並對中國的金融安全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如何對境內的外資銀行實施更有效的監管,是當前迫切需要關注的重大課題。

作者簡介

李變花,女,1964年5月出生。1986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4年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5年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5年9月進入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學在站博士後,現為漳州師範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  近年來,在《金融研究》、《上海金融》、《經濟體制改革》等國內有影響的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2003年出版《知識經濟結構下的金融理論與實踐》專著,並參加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研究方向主要為社會主義經濟成長理論與金融問題。

圖書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分析與研究意義
1.1.1 金融管制的放鬆對銀行利率形成的風險效應
1.1.2 金融自由化對金融安全性帶來的威脅效應
1.1.3 金融創新形成的衍生金融風險效應
1.1.4 國際金融一體化與自由化對金融監管的挑戰效應
1.1.5 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2 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2.1 國外的研究現狀
1.2.2 國內的研究現狀
1.3 研究的重點內容與創新
1.3.1 研究的主要內容
1.3.2 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1.3.3 研究的方法與思路
1.3.4 研究的創新之處
第2章 金融安全及其與相關範疇的關係分析
2.1 金融安全的概念及其特點
2.1.1 金融安全問題的提出
2.1.2 國內學者對金融安全概念的界定
2.1.3 國內外學者在金融安全概念使用上的分歧
2.1.4 金融安全的內涵與特點
2.2 與金融安全相關範疇的關係分析
2.2.1 金融安全與金融風險
2.2.2 金融安全與金融危機
2.2.3 金融安全與金融穩定
2.2.4 金融安全與金融效率
2.2.5 金融安全與資本外逃
2.2.6 金融安全與金融開放
第3章 金融安全與金融監管的基本理論分析
3.1 金融安全的相關理論分析
3.1.1 馬克思的金融安全思想
3.1.2 亞當·斯密對經濟安全問題的關注
3.1.3 李斯特的經濟安全觀
3.1.4 凱恩斯的經濟安全理論
3.1.5 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經濟安全問題的理論
3.2 金融監管的一般理論
3.2.1 金融監管的理論基礎
3.2.2 金融監管的目標和原則
3.2.3 金融監管模式分類
3.2.4 最佳金融監管程度
3.2.5 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第4章 影響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5章 中國金融開放程度及其國際比較
第6章 中國金融安全狀況的實證分析
第7章 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的金融安全的影響分析
第8章 越南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安全的警示
第9章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安全的警示分析
第10章 金融監管制度與模式的比較分析
第11章 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變遷與金融安全
第12章 構建與全面開放相適應的金融監管體制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