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的這首詩,反映了他人生觀中複雜的一面。鮑照家世貧賤,才秀人微,在他的詩文中,常常塑造之間孤直耿介的形象,然而,他並不是超凡出世的詩人,畢竟未能忘情於人生的歡樂。這種企羨榮華、及時行樂的情緒,構成了鮑照詩歌感情世界中的一抹陰影。這一抹陰影的存在,卻不能簡單地、籠統地視為糟粕。如果具體細緻地分析下去,透過這抹陰影,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鮑照真實的全人,看到他內心的深刻矛盾,看到他在解決人生態度問題時的某種自我申訴和自我懷疑。才足夠角度看鮑照,也是很有意思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擬行路難·君不見枯籜走階庭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作者:鮑照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君不見枯籜走階庭,何時復青著故莖。
君不見亡靈蒙享祀,何時傾杯竭壺罌(1)。
君當見此起憂思,寧及得與時人爭。
生人倏忽如絕電,華年盛德幾時見(2)。
但今縱意存高尚,旨酒佳肴相胥宴。
持此從朝竟夕暮,差得亡憂消愁怖(3)。
胡為惆悵不能已,難盡此曲令君忤(4)。
注釋
(1)君不見:君子您看不見。枯籜tuò:乾枯的筍殼;竹皮。竹筍外層一片一片的皮。走:行走。風吹走在。階庭:台階前的庭院。何時:什麼時候。復青:再返青。重複返青。著:附著在。穿著在。故莖:原來故舊的竹筍莖幹。亡靈:死亡的靈魂或祖靈。蒙:承蒙。享祀:餐饗和祭祀。享,饗。享用。傾杯:傾倒酒杯(亡靈喝酒)。竭:竭盡。壺罌yīng:酒壺和裝酒的罌瓶。罌,罌缶(陶瓶瓦罐)。大腹小口的瓶。
(2)君當:君子您應當。見此:看見這個或這些。起:興起。升起。憂思:憂愁的思緒。憂國憂民的愁緒。寧及:豈能涉及或及時。得與:得失而與。得以和。得以跟。得到和給與。時人:當時或時下的人們。爭:互相爭奪。爭吵。生人:活著的人。眾人。人生。倏shū忽:頃刻,極短的時間。形容時間或光陰迅速流逝。絕電:斷絕的閃電。華年:精華之年。青春年華。指青年時代。盛德:興盛的德行。指盛美之事。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幾時:何時。什麼時候。多少時候。見:看見。見到。
(3)但今:唯有今天。但,僅,只。縱意:放縱心意。刻意。肆意,隨心所欲。存:保存。儲存。高尚:指高潔的節操。指志行高潔的人;隱逸之士。旨酒:美酒。帝王下旨賜予的美酒。還應指脂酒,即乳脂甜酒。酒液混合乳液和果汁的一種甜酒。羊脂酒。佳肴:味色上佳的菜餚。指精美的飯菜和可口的食品。相胥宴:互相共同宴請。相胥,互相。胥,互相。都。持此:保持或堅持這樣做。拿來這些。從朝:從早晨或上午。竟:竟直到。一直。從頭到尾:竟日。夕暮:夕陽暮晚。又稱黃昏、傍晚。差chà得:差點兒就得以。差得就是。差些不能。不得以。亡憂:滅亡憂思。消:消滅。消失。愁怖:悲愁和恐怖。怖,畏懼;非常害怕。
(4)胡為:何為。為何。為什麼。胡,文言疑問代詞,為什麼,怎樣。惆悵chóu chàng: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惆,失意。悵,不痛快。已:停止。罷已。難盡:難以窮盡。難以唱盡。此曲:這歌曲。指《行路難》。令:使得。忤wǔ:忤逆,牴觸,不順從。觸動。
作品賞析
詩的開篇四句,是冷峻而簡勁的起興。在“君不見”這種古歌行常用的詰問句中,有力地肯定了人生難再的事實。枯萎的竹葉繞階亂,它不能返青再長到原來的竹枝上去;死去的亡靈空享祭祀,它不能舉杯重飲甜美的酒漿。人生的歷程是一次性的。生命之杯之許你啜飲一次。人生態度,只能在直接面對這個嚴峻的事實的基礎上,才能合情合理的確立。
而且,人生還“倐忽如絕電”,華年盛德,為時極短,這又是一個嚴峻的事實,亦是思索人生態度問題的人不能不面對的。
鮑照就是這樣,將人生難再、人生倏忽這兩個冷峻的事實用詩意的意象,鮮明地擺在這首詩的接受者——大概是一位比鮑照社會地位高的友人——面前。
鮑照對這位友人勸告,一是勸他不要與時人爭競,二是勸他意存高尚而不妨行樂忘憂。可能是這位友人在官場的傾軋中有些失意吧,鮑照勸他把人生想透一些。所謂“寧及得與時人爭”,就是說人生只有一次,而且倏忽如電,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和時人競爭呢?還是多想想自己的活法吧!所謂“但令縱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讌。持此從朝竟夕暮,差得亡憂消愁怖”,就是說只要心志高潔,及時行樂以忘憂也無妨,還是活得輕鬆一些,抓緊啜飲你的聖盲只杯吧!
這樣的勸告,當然是對這位友人十分回護的。但高潔之之志呢,卻不免要打點折扣的。於是。開出藥方的詩人自己也有些懷疑了。“胡為惆悵不得已?難盡此曲令君忤。”這兩句結尾太有意思了。詩人驀然感到一種難以排解的惆悵。他可能感到自己並沒有最終地解決人生問題,自己開出的藥方,也未必能治好自己的心病。他的歌唱不下去了,他不知道該如何結束這樣一曲人生之歌,只好自我解嘲地說:“難盡此曲令君忤”。
如此坦率地把自己內心矛盾和盤托出,把自己的困惑、迷惘、自疑、自嘲係數寫出,這正是詩人的可愛之處。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