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蟻現象

擬蟻現象

擬蟻現象是一些動物為更好的生存,以螞蟻為模擬對象進行模擬的一種有趣的擬態生物學現象,主要存在昆蟲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擬蟻現象
  • 存在:昆蟲世界
  • 目的:一些動物為更好的生存
  • 昆蟲:蜘蛛,盲蝽等
詳細解釋,主要種類,主要代表,蟻蛛,蟻蜂,蟻形蟲,小結,

詳細解釋

在昆蟲世界裡,所有的昆蟲都面臨著被其它動物和昆蟲捕食或寄生的危險。那些沒有防衛能力的昆蟲,為了防止和避免被其它動物取食,常常模擬那些不可食的、有毒的或者有威懾力的生物或非生物,使捕食它們的天敵難以發現和產生誤解而不被捕食。這是某些昆蟲賴以避敵的方法之一,也是一個令人非常驚奇和難以置信的現象。螞蟻是很多動物模擬的對象。這是因為螞蟻往往對來犯者群起而攻之,能分泌蟻酸,有些種類還有蟄針,對鳥、獸而言味道不好。同時,螞蟻作為許多昆蟲的天敵,模擬螞蟻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

主要種類

“擬蟻”現象在動物界裡至少獨立地產生過70餘次,其中蜘蛛中15次,
盲蝽中10次,隱翅甲中7次。據統計,擬蟻者多達54科200多屬2000多種。其中,蜘蛛目的蟻蛛,膜翅目的蟻蜂,鞘翅目的蟻形蟲較有代表性。

主要代表

蟻蛛

蟻蛛為蛛形綱、蜘蛛目、跳蛛科、蟻蛛屬物種。其外形似螞蟻。頭部與胸部之間有緊縊,腹柄清晰可見。眼區幾乎呈正方形。多營網於樹葉上,以螞蟻和其它小昆蟲為食,蟻蛛模擬螞蟻更是到達極致:它自己並不是昆蟲,不具備頭、胸、腹的三段結構,只有頭胸部、腹部這兩段,於是它在自己的頭胸部來了個深深的溝,生生造出個假頭和假胸。而且它比螞蟻多一對足,於是它用第一對足來模擬螞蟻的觸角。它的視力很好,但走動時前足會摸摸索索地擺動,這是為了模擬螞蟻觸角的動作。這樣煞費苦心是有原因的,因為蟻蛛的食物主要就是螞蟻。有的蟻蛛甚至可以用前足和螞蟻進行短暫的“觸角交談”,以消除螞蟻的戒心。
擬蟻現象

蟻蜂

亦稱絨蟻。在西半球乾熱地區最多。體密布毛,像蟻而無翅乃得名。多數色豔麗,約6~20公釐(0.25~0.8吋)長。已知約3,000種,在西半球乾熱地區最多。僅雌體帶螫針。兩性均能發聲。多寄生在蜂上,但也有的寄生在蠅或甲蟲上。卵產在宿主的巢房內,每房一卵。寒冷地區,幼蟲寄生在未成熟宿主體外,以蛹越冬。
擬蟻現象

蟻形蟲

蟻形蟲是外觀近似螞蟻的小型甲蟲,本種頭部、翅鞘和各腳黑色,前胸背板紅褐色;體表散生明顯絨毛,但仍具有光澤。成蟲出現於春至秋季,生活在平地與低海拔山區。經常活躍在草叢、地面,行動相當敏捷、擅飛行。
擬蟻現象

小結

無論模擬者還是被模擬者都是不可食的,稱為繆氏擬態。相比貝氏擬態,這種擬態更有效。在貝氏擬態里,捕食者如果第一次吃到的是無害的模擬者,那它下次見到其他類似的昆蟲還是會吃。但在繆氏擬態中,捕食者只要捕食了其中任何一種就不會再嘗試捕食其他種了。所以這是一種比較和諧的擬態,對模擬者和被模擬者都有利。這種擬態在紅螢、蜂類、蟻類中都能見到。胡蜂科和馬蜂科的昆蟲都裝備著有毒的蟄針,個個的屁股都摸不得;而它們的長相也幾乎如出一轍:黃黑相間的條紋,複雜的面部“臉譜”……別說近緣種之間,就是馬蜂和胡蜂這兩個科之間的外觀差別也很小:一個腹部基部較平緩,一個腹部基部較陡峭。這么細微的差別在捕食者眼裡根本可以忽略,它們會把這些種類都當做是一種,也就是曾經蟄過它們嘴的那種。昆蟲為什麼“知道”它該把自己裝扮成這個模樣?人們至今還不得而知,因為昆蟲不可能有意識地進行模擬,那么,只能認為是由於昆蟲在長期進化程式中驚人的自然潛力──多樣變異和自然選擇的結果。
總而言之,擬態只是手段,生存才是目的,生物界的生存手段千千萬萬,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生存和種族繁衍,人也不例外,誰的手段更高明,只有時間能夠來驗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