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山園帖

《擬山園帖》,共十卷,清代個人叢帖。清順治八年至十六年(公元1651-1659年)王鐸之子無咎撰集,古燕呂昌摹,張翱鐫。帖名行書。此帖全刻王鐸一家之書,共103種,其中大多為臨古之書。王無咎傳留大量的王鐸書跡,因而所選皆精湛。刻者亦一時名手,而其它王書刻帖均不如此本為佳,帖後有張縉彥、龔鼎孽及無咎題跋。張縉彥跋曰:“文安公書法妙天下,藉茅太史括所藏書及墨苑家所流傳匯集此本,有缺略模糊必求別本正字補之,備極龍躍虎臥猊攫象搏之致,文安四十年精力盡在此矣。近代玄宰、子願兩先生戲鴻、來禽二帖,壇坫海內,昔衛夫人見右軍書嘆:"此子必掩我名",此本出,惜兩公不及見也。”故此帖無論是所選之帖還是摹刻方面,都極為精妙,遠勝《琅華》、《銀灣》、《詩酒論》、《二十帖》等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擬山園帖
  • 出版社:江蘇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6年09 月
  • :十卷
擬山園帖
今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09 月版。
此貼是王鐸的最有名的代表作,世稱“神筆王鐸”。
王鐸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
王鐸因他在明亡之後降清,在氣節上頗多可疵之處,故許多人對他的人品常有微詞。但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擬山園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