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蜀漢多奇山

這首詩是《擬古》的第八首。全詩以描述山奇起筆,烘托詩人的悲傷之情,又轉而以石為喻,表明其志之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擬古·蜀漢多奇山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鮑照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蜀漢多奇山,仰望與雲平。
陰崖積夏雪,陽穀散秋榮。
朝朝見雲歸,夜夜聞猿鳴。
憂人本自悲,孤客易傷情。
臨堂設樽酒,留酌思平生。
石以堅為性,君勿慚素誠。

作品賞析

“蜀漢”六句寫蜀漢的山奇。先從山的高度寫起“仰望與雲平”。詩人用誇張的手法,描述這裡的山突兀而立,高聳入雲天。“陰崖積夏雪,陽穀散秋榮”二句,又以對比的手法,寫山南山北氣候截然不同,以突出此地的山既高且奇。山北到了夏天冰封還不曾解凍,一個“積”字寫出了冰雪堆積之厚,氣溫之低;而山南,雖時值秋季,花草尚未萎謝。榮,草本植物花,也作花的通稱。一個“散”字用得極其準確、生動,寫出了山花爛漫遍野的景象。這兩句採用的是描述對比,從形式而言是對偶,“陰”與“陽”、“積”與“散”、“夏”與“秋”對仗比較工整,這種形勢上的對仗,合於美學上的對稱法則;從內容而言是對照,把山南山北兩種相反的景象描述出來,合於美學上的對比法則。因此讀起來不僅覺得句子整齊勻稱,而且覺得山奇的情景更為鮮明突出。“朝朝見雲歸,夜夜聞猿鳴”二句,主要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寫山的奇。白天看到的是雲霧迷茫,繚繞山間,夜裡聽到的是猿鳴古木深山,空谷傳響,更增添了人的哀愁,“朝朝”、“夜夜”等疊字強調了時間之長,增強了詩的抒情性和音律美。所以,這兩句生動地渲染了環境氣氛的荒涼悲悽。
《毛詩正義》說:“興者,起也。......起發己心。”如果上述六句景物描寫是“興”,即以奇山景物烘托作者的心境。“憂人本自悲,孤客易傷情。臨堂設樽酒,留酌思平生”四句,就正是揭示了詩人心境的憂傷。所謂“景乃情之媒,情乃詩之胚。”自然景物只是感情的誘因,關鍵還在於心中原有的“情之胚”就是詩人所經歷的社會生活。換言之,社會生活是“情”產生之“源”。詩人為什麼說憂人自悲、孤客傷情呢?鮑照生不得志,地位低微,這些都使得他對當時的黑暗有著深刻的認識。“憂人”四句既滲透了詩人辛酸的切身體驗,也有詩人“留酌思平生”的反思。前六句所寫的景物烘託了這四句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恰好地體現了景與情、情與詩的藝術辯證關係。
最後二句:“石以堅為性,君勿慚素誠”,詩人以山石為喻,表明自己儘管受壓抑依然堅其志。“素”,真情。“君”,有說意晦不明,不知所指。這裡的“君”為泛指,可包括詩人自己在內。古人常以詩的收尾處作自寬自勉之詞。這裡恰是詩人自勉堅守自己的志向。這個結句很見功力。就詩情而言,由前面的低沉轉為昂揚,就詩意而言,以山石為喻,揭示其堅貞不變的本性,使得題旨得以升華。

作者簡介

鮑照(414年-466年),字明遠,東海郡人(今屬山東臨沂市蘭陵縣長城鎮),中國南朝宋傑出的文學家、詩人。
宋元嘉中,臨川王劉義慶“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鮑照以辭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為“佐史國臣”。元嘉十六年因獻詩而被宋文帝用為中書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軍參軍,故世稱“鮑參軍”。泰始二年劉子頊起兵反明帝失敗,鮑照死於亂軍中。
鮑照與顏延之、謝靈運同為宋元嘉時代的著名詩人,合稱“元嘉三大家”,其詩歌注意描寫山水,講究對仗和辭藻。世稱“元嘉體”,現有《鮑參軍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