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南芥避蔭突變體的克隆與突變基因的功能研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陶懿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擬南芥避蔭突變體的克隆與突變基因的功能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陶懿
- 依託單位:廈門大學
《擬南芥避蔭突變體的克隆與突變基因的功能研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陶懿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擬南芥避蔭突變體的克隆與突變基因的功能研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陶懿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避蔭反應是喜陽植物為了躲避其他植物的遮蔭而誘導的以伸長生長為主的一系列反應。它涉及多種植物激素的協同作用和多個層面的調...
《擬南芥免疫反應負調節因子的基因克隆與功能鑑定》是黃燕為項目負責人,四川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植物以不同方式抵禦病原菌侵染來保護自己,抗性蛋白介導的免疫反應是最有效的機制之一。擬南芥中,功能獲得性突變基因snc1編碼一個TIR-NB-LRR抗性蛋白,導致突變體中免疫反應持續激活。以snc1為...
《擬南芥生長素相關基因URO的克隆及功能分析》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孫越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生長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對生長素作用機理的研究無論從基礎理論還是實際套用的角度來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生長素研究領域是當前植物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uro是一個頂端優勢嚴重喪失的擬南芥突變...
申請者的前期研究表明,紅光/遠紅光的降低影響擬南芥中PIF7的磷酸化修飾,去磷酸化形式的PIF7通過調節下游基因的表達,啟動了避蔭反應。已知光敏色素能與PIF7相互作用,但是光敏色素是否以及如何調節PIF7的磷酸化修飾成為了避蔭反應信號轉導通路中的斷點。本申請項目將延續前期工作,研究PIF7功能性磷酸化位點,通過質譜...
《擬南芥基因RPW8.1廣譜抗病性的分子機制》是王文明為項目負責人,四川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擬南芥RPW8廣譜抗病基因位點含RPW8.1和RPW8.2兩個基因。在其自身啟動子的驅動下,RPW8.2蛋白特異定位到表皮細胞中的吸器外質膜上,包裹吸器、啟動對白粉菌的廣譜抗病性。RPW8.1與RPW8.2的胺基酸殘基...
《擬南芥NCOT1基因在胚胎髮育中的作用機理研究》是程佑發為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植物胚胎從單細胞合子經細胞分裂分化、胚胎模式建成,形成具有子葉、下胚軸和胚根等結構的成熟胚胎。生長素在胚胎模式建成中起重要作用,但機理還不清楚。我們通過篩選擬南芥npy5pid雙突變體的EMS...
我們已發現擬南芥shirk1等缺失突變體對蔭蔽不敏感,生理實驗證明這些受體激酶調控的避蔭反應可能主要通過調控生長素的內穩態和運輸進行。目前我們已克隆到大豆SHIRK1,正在大豆中進行超表達並用RNAi和CRISPR/Cas9方法分別構建大豆SHIRK1及其同源基因的基因沉默或缺失突變體,結合生理生化等手段研究SHIRK1調控大豆避蔭反應的...
1945年,他的學生埃爾娜·賴因霍爾茨(Erna Reinholz)在博士論文中描述了自己培育出的擬南芥突變體。她利用了X射線誘變技術(這在當時帶有科幻小說的意味),即通過將植物暴露在X射線下改變其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從而產生突變。賴因霍爾茨製造的突變體包括將早開花植物改造成晚開花植物。這是一個人類改變基因的開拓性...
本課題主要對玉米兩個小種子突變體smk1和smk4進行了研究。二者來自於UniformMu突變體庫,均為單基因隱性突變,利用轉座子標籤技術及TAIL-PCR克隆了突變基因,發現二者功能均未知。 Smk1純合突變胚致死,編碼的蛋白定位於細胞質,玉米過表達未發現明顯表型,擬南芥同源基因的突變體也沒有明顯表型。將把轉基因植株與突...
在本實驗室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我們獲得了一個對低磷脅迫超敏感的擬南芥突變體hps1。分子遺傳學分析表明,hps1的突變性狀是由於蔗糖轉運蛋白SUC2基因的過量表達,導致植物細胞內積累高濃度的蔗糖引起的。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鑑定和克隆參與蔗糖介導植物低磷脅迫反應的信號轉導組分。我們將主要採用以下兩條技術途徑開展研究...
3、結合基因組測序與連鎖分析,確定hw-1(t)的候選基因為Os04g0668900。該基因是擬南芥花斑突變基因immutans在水稻上的同源基因,編碼質體末端氧化酶(PTOX)。突變體hfa-1的Os04g0668900在第二外顯子上出現CG>TA突變,導致轉錄提前終止,蛋白功能缺失。 4、PTOX的功能缺失,導致hfa-1體內缺乏類胡...
lls突變體是我們得到的和溫度相關的、生長速率緩慢的擬南芥突變體,初步的實驗數據說明LLS有可能是聯繫環境信號、內源激素、糖信號以及糖代謝的重要因子,它有可能通過調節細胞內多條信號途徑來調節植物的發育。從細胞學、生理、生化和遺傳學以及分子生物學角度分析研究突變體lls和LLS基因的功能,可以為研究溫度調控植物發...
利用TAIL-PCR等技術直接克隆目標基因,分離和鑑定SALK或SAIL目標基因突變體,驗證目標基因在生長素調控PIN2降解中的生物學功能,分析目標基因的亞細胞定位和組織特異性表達,期望闡明生長素調控擬南芥PIN2降解的分子機理。本項目的研究結果對揭示生長素調控植物向地性生長的分子機理具有重要意義,也為遺傳改良作物根系性狀、...
擬南芥中有42個sucrose non-fermenting two(SNF2)家族的染色質重構蛋白,它們中大部分蛋白的功能未被研究。本項目前期通過對擬南芥自體免疫(autoimmunity)突變體bon1-1表型抑制突變體的遺傳篩選,發現染色質重構蛋白CHR5與抗病免疫反應相關。基於此我們擬通過:(1)遺傳篩選CHR5參與擬南芥抗病免疫反應調控的互作...
《剪接體蛋白SAPH在擬南芥耐熱性中的功能研究》是依託華中師範大學,由楊萬年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環境對mRNA剪接有重要調控功能,但作用機理尚不清楚。前期研究中我們克隆到一個編碼剪接體蛋白的基因SAPH,其mRNA剪接受溫度調控,在22℃下形成的mRNA有正常開放閱讀框,在38℃高溫下形成的mRNA因含有34bp...
5. 通過基因圖位克隆技術在農作物里首次鑑定出伽馬射線誘發產生的一個穩定遺傳的表觀突變基因;利用基因池測序法快速鑑定出了一個控制翠綠葉突變的突變位點。 6. 建立了2個M2(M3)水稻/擬南芥突變體庫。 本項研究雖然在基因組水平上揭示了伽瑪射線和高能離子束誘發突變的頻率和特徵,但是受到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
《水稻植酸代謝相關基因OsMRP5和Os02g0819400的分子生物學與功能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舒慶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在前一國家基金及省科技項目的資助下,克隆了四個與植酸代謝相關的水稻突變基因,包括一個與擬南芥多藥抗性相關基因AtMRP5同源的OsMRP5和一個在植物中未知具體功能...
長期以來,尋找PSII修復蛋白並闡釋其功能,是理解光系統修復機制的關鍵。該項目通過對模式生物擬南芥突變體大規模篩選,鑑定到一個陸生植物特有的葉綠體類囊體跨膜蛋白——HL2 【後更名為HHL1(HYPERSENSITIVE TO HIGH LIGHT1)】。通過生理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遺傳學等手段研究發現,HHL1基因突變導致PSII活性劇烈...
利用圖位克隆技術已經獲得控制該性狀的侯選基因。本項目利用已經得到的新型矮化突變體和矮化侯選基因,結合擬南芥同源基因的突變體,採用GUS報告基因、原位雜交技術、過量與抑制表達技術、基因晶片技術以及同位素標記激素測定技術,挖掘玉米矮化突變基因的分子基礎,分析該矮化基因功能,生長素等激素和光調控的機制與作用方式。...
在研究生學習期間,建立了運用遠紅外成像技術篩選擬南芥對乾旱、高CO2濃度等脅迫反應突變體的篩選體系,對突變體進行遺傳學分析和各種表型鑑定工作,並通過圖位克隆或TAIL-PCR技術克隆突變基因;同時以篩選到的擬南芥功能獲得性突變體gas1為材料,研究ABA與GA信號互作對種子休眠與萌發調控的分子機制。其中博士論文:擬南芥...
但是,傳統的通過篩選T-DNA插入突變體的方法已經很難篩選到新的調控因子。因此,實驗室將嘗試通過篩選activation-tagging的擬南芥突變體庫,篩選在遠紅光下具有長下胚軸表型的突變體。確定突變基因後,將嘗試闡述突變基因在phyA信號傳導途徑中的工作機理。2.光信號傳導與植物逆境應答反應的互動作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光信號...
同時克隆研究白芷開花途徑整合因子Flowering Locus T(FT)。借鑑擬南芥和甜菜中的成功模式,探討白芷FT同源基因的結構和功能,利用特異性表達啟動子調控FLC等FT抑制因子,從而達到控制白芷花期的目的。2010.9-2012.9 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衰老實驗室系統學習和研究了激素和糖類物質對植物衰老的影響,重點研究了生長素回響...
Robinson 等人報導了,擬南芥紫色酸性磷酸酶 AtPAP26 就參與了衰老組織中磷的再利用過程。分泌型的酸性磷酸酶的主要作用是分解土壤環境中的有機磷底物釋放出可以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 Pi。通常情況下,分泌型的酸性磷酸酶比細胞內的酸性磷酸酶更加穩定。分泌型的酸性磷酸酶的 pH 活性範圍(活性高於 50%)是 4.0-7...
我們前期研究發現一個編碼TIR-NB-LRR蛋白的擬南芥新型突變體ecs1,其乙烯含量增加,表皮細胞變大,核內複製增強。項目擬通過雙突變體構建與鑑定,二次誘變和激活標籤法尋找相互作用基因,乙烯含量測定,ACS酶活性和穩定性檢測,轉錄組分析,cDNA文庫篩選,蛋白互作分析如酵母雙雜交、BiFC和Co-IP,結構域敲除和點突變,...
2007.09-2013.06就讀於河南農業大學,碩博連讀,碩博期間的主要工作是小麥育種以及小麥耐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通過同源克隆方法得到了小麥耐鹽SOS途徑基因TaSOS2和TaSOS3。2.利用酵母雙雜交和雙分子螢光互補的方法證明TaSOS2和TaSOS3的互作。3.在擬南芥原生質體中做了小麥TaSOS1、TaSOS2和TaSOS3的...
1998年,Lolle和Pruitt報導了具有融合生殖器官特徵的擬南芥突變體,並將該突變基因命名為HOTHEAD(HTH)。HTH基因的功能是使表皮產生蠟層,以防止水分損失,抗輻射及抗病原體,在植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HTH基因是控制後發育器官融合的基因家族中的一員。同年,Lolle和Pruitt還報導了fiddlehead突變體,其...
轉座子標籤技術是利用轉座子作探針克隆出突變基因,再用突變基因做探針,從野生型個體中分離並克隆出野生型基因,最終得到完整的基因的技術方法。轉座子標籤(transposon tagging)技術是研究功能基因的有效具之一。轉座子標籤法不但可以通過上述轉座突變分離基因,而且當轉座子作為外源基因通過農桿菌介導等方法導入植物...
由此確定了基因在兩個BAC克隆上的70kb範圍,位於水稻第十二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接近於著絲點。現正確定Spl1候選基因,並同7個等位突變體比較和做互補試驗,最後克隆出spl1基因。(2)水稻細胞程式死亡基因OsLSD1的功能研究 擬南芥LSD1基因編碼一個含有三個鋅指結構域(zincfingerdomain)的負調控因子,推測LSD1蛋白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