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人派

伊斯蘭教初期,許多穆斯林常以《古蘭經》的有關經文(7:54,55:27等)為據,對安拉的本體作形象性的比喻,如相信安拉有生命,能聽、能視、能言,有肢體和手足,信仰者在後世天園裡能視見安拉等,史稱“象徵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擬人派
  • 定義伊斯蘭教早期教義學派別之一
  • 解釋:對安拉的形象作擬人化的描述
  • 時間:伊斯蘭教初期
擬人派
伊斯蘭教早期教義學派別之一。因主張對安拉的形象和德性作擬人化的描述、解釋而得名。
穆爾太齊賴學派產生後,因堅持安拉獨一說,否認安拉具有擬人化的諸多德性,曾對象徵派予以譴責。9世紀初,象徵派繼續發展,形成“擬人派”,以希沙姆·伊本·哈凱姆(Hisham ibn Hakam,生卒不詳)為代表。他提出,安拉的本體猶如人體一樣,有類似於人的肢體和器官,有7種特長,並就安拉的形象加以種種描述。此後又出現“肉身派”,提出安拉與人同形同性之說,相信安拉會以人的肉身的形式出現,並對“安拉的寶座”予以描述。象徵派和擬人派後來雖被遜尼派教義學家視為“異端派”,但它們對安拉具有7種基本德性,即生命意志能力知識聽覺視覺語言的觀點,卻被教義學家所接受,在穆斯林中仍有廣泛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