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蝌蚪

擦蝌蚪

擦蝌蚪又稱擦面,是山西黎城、沁縣、武鄉、襄垣、榆社等地的一種傳統特色麵食小吃。製法簡單,操作方便,筋道爽滑,粗糧細糧搭配,營養健康,最適合集體人多時食用,是當地招待親朋的首選美食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擦蝌蚪
  • 別稱:擦面
  • 類型:小吃
  • 產地:山西
  • 種類:麵食小吃
  • 特點:筋道爽滑
所需原料,製作方法,注意事項,歷史記載,相關傳說,

所需原料

原料可用白面或白面中摻入玉面、高粱面,或豆面、小粉、榆皮面。

製作方法

1、具備擦面的工具——“擦床”,它比擦菜的擦子孔略寬大些,形如月牙多如魚鱗
擦蝌蚪工具“擦床”擦蝌蚪工具“擦床”
2、麵團和好不必揉搓和擀壓,拌成疙瘩即可直接擦入開水鍋內。3、擦面時動作要敏捷,每擦完一塊疙瘩面塊,再擦另一塊時要蘸點清水,否則,擦床見熱氣會粘面。
“擦蝌蚪”成品樣圖“擦蝌蚪”成品樣圖
4、開鍋煮沸後,用笊籬撈出,冷水過一遍盛入碗中。
5、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四種鹵,紅燜牛肉、西紅柿雞蛋、肉末炸醬,配以蔥、香菜等香辛調料即可食用。

注意事項

和面的水溫要適度,麵團要隨和,麵團軟不能擦,麵團硬擦下不成形,所以拌麵時待面大部分呈濕粉,還得略帶乾粉。

歷史記載

據《中華飲食文庫·中國麵點史》記載:“蝌蚪”形食品在宋代《 歲時廣記》、《東京夢華錄》中已有描述。清代《鄉言解頤》卷四中有“蝌蚪子”:“麥、菽二屑各半,和面,用木床擦入沸湯中,熟而撈出,拌鹵食之……蝌蚪子者,象形也。此山後人食法, 又曰格豆子,則音之偽也。”該資料雖然講的是山西名食“蝌蚪子”,用料與宋代不同,但其製法應是相同的。由此可推斷山西擦蝌蚪始創於宋代,興盛於清朝。

相關傳說

關於 “擦蝌蚪”,至今在山西黎城、沁縣、沁源等地民間流傳著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華山腳下有一大戶人家,娶進一房新媳婦,過門五天要下廚房做飯,公婆為了考驗一下新媳婦的做飯手藝,便對她說:“今天中午全家都吃‘三和面飠合飠各’,你給老太爺另做一碗麵條,因他年近百歲,牙齒也不好,不能吃硬的、長的、寬的、大的麵條。”這一下難住了新媳婦,她想,老太爺只想吃軟的、小的、短的、窄的,可這樣的麵條母親沒有教過我,我也沒有見過。就在她邊走邊想時,發現當院有一隻大魚缸,缸裡邊養著很多的小金魚和小青蛙,還有很多很多的小蝌蚪。新媳婦看罷,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她進廚房和好面,取了耪床架在開水鍋上,取了一塊麵疙瘩往鍋里擦。煮熟後撈入碗裡,澆點豆腐滷汁送給老太爺吃。老太爺邊吃邊問:這是什麼飯?又小、又短、又滑、又軟,不嚼而化,真好吃!新媳婦說:“叫擦蝌蚪,是專為你老人家做的。”後來三天兩頭老太爺要吃新媳婦做的“擦蝌蚪”。天長日久,這蝌蚪麵食傳遍了上黨大地,成了粗糧細做的麵食精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