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經是一種民間舞蹈。在鄄城縣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佛教音樂與本地民歌、戲曲等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表演藝術。表演者身穿彩衣,擔著經挑,邊唱邊舞,十分好看。這項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鄄城縣流傳較廣,一般在廟會上表演,在 鄄城縣的沙土廟會、郭北口廟會和信義廟會上均有表演。它常表現民間故事、民間傳說,教育人們尊老愛幼,多做好事等。2005年底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相關詞條
- 擔經舞
擔經舞起源於伏羲廟會。據考證和文獻記載:上蔡塔橋伏羲廟有畫卦亭、蓍草圃。傳人祖伏羲曾畫卦於此。漢置廟建亭,時有興衰。唐、宋發展到鼎盛,廟會上香客雲集,商賈10多省、市。明代被列為官廟,並建有接官廳,占地數百畝。擔經...
- 擔經挑
擔經挑又稱擔花籃,是河南淮陽太昊伏羲陵二月二廟會上的特有祭祀巫舞。多著黑衣,每班四個老齋公(老太太)。三人表演,一人打經板(竹製),在經板聲中以說明形式為表演者伴奏。三副經挑中六種花籃,花藍竹製精巧,有龍、虹、...
- 周金英
周金英,女,(約1896-?)山東菏澤成武縣大田集鎮小程樓村人(臥化塔東),著名的包楞調傳承人,擔經藝人,一生和包楞調的延承緊密相關,因為她的存在使得中國民間花腔藝術得以延續和保存。主要貢獻 周金英對包楞調的繼承和發展起到了極其...
- 菏澤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間舞蹈5項:羊抵頭鼓舞、撅老四舞、商羊舞、抬閣舞、擔經。傳統戲劇7項:山東梆子、棗梆、大弦子戲、大平調、兩夾弦、四平調、柳子戲。曲藝5項:南路山東琴書、山東花鼓、山東落子、鶯歌柳書、定陶皮影。雜技與競技4項:孔樓雜技、...
- 抬高閣
抬高閣,浙江省蒼南縣金鄉鎮農曆九月十五廟會中特有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節日當天,人們穿著古裝袍服裝飾,表現戲曲典故中的人物場景,如“唐僧取經”、“牛郎織女”、“目蓮擔經”等等。建國前抬高閣遊行時,左右有精壯男子手持長竿衛護...
- 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讀本下:傳統舞蹈卷
擔經(成武)擔經(鄄城)三皇舞 羊抵頭鼓舞 上槓高蹺 燈舞(人燈)燈舞(骰牌燈)孫斗跑驢 燈舞(戲燈穿花)陰陽鼓 百鳥朝鳳 尚寨竹馬 梅花樁舞獅子 燈舞(八仙燈)德州跑驢 精靈皮 鄆城高蹺 崔樓抬閣 撅老四 貓蝶富貴 閆家...
- 水窪灘
擔經(舞蹈)擔經在我縣有一千餘年的歷史,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代代的口頭相傳中,不斷的得到繼承和發展。據老藝人講,擔經這門藝術是由佛教音樂傳入後與我們本地的民間傳統藝術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民間藝術形式。擔經表演藝術是...
- 包楞調
清朝晚年以後,隨著“擔經”的人越來越少,會唱的人也越來越少,但《包楞調》這種曲調卻以不同形式仍然在民間流傳。1962年10月,成武縣文化館幹部魏傳經在大田集鄉小程樓村採集民歌時,聽說周金英會唱小曲,他就找到了當時已經65歲的...
- 湘鄉萬福橋
萬福橋位於湖南省湘鄉市西南五公里處的洙津渡,橫跨漣水,銜接湘潭與邵陽,是湖南省頗有名氣的大型石拱橋。清代以前,有湖南民謠說:“走盡天下路,難過洙津渡”。《南中紀聞》載:“洙津渡渡夫最刁,客擔經涉,受其逼詐者無不...
- 淮陽二月二廟會
廟會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群群身著黑衣、肩擔花籃、手敲竹板邊舞邊唱的婦女,她們時而慷慨激昂,時而低吟誦唱,這舞蹈叫擔經挑,舞者多是年長的婦女。她們高舉黃綾青龍旗,浩浩蕩蕩從四面八方來到太昊陵,先祭拜“人祖爺”,然後到統天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