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橋位於湖南省湘鄉市西南五公里處的洙津渡,橫跨漣水,銜接湘潭與邵陽,是湖南省頗有名氣的大型石拱橋。清代以前,有湖南民謠說:“走盡天下路,難過洙津渡”。《南中紀聞》載:“洙津渡渡夫最刁,客擔經涉,受其逼詐者無不切齒。”對此,邵陽人徐公明非常氣憤,決心變賣家產,廣募資金,在渡口修一座橋。該橋動工於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秋,竣工於四年夏。以後大橋經多次維修,特別是黃文玉、黃篤倫、黃景雲祖孫三代三修大橋,傳為佳說。現在的橋長166.8米,寬6.7米,高10.8米的9拱10墩公路橋。橋東建楚南大觀牌坊一座,牌坊下立“萬福橋”石碑一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千年古橋——湘鄉萬福橋
- 地理位置:湖南湘鄉
- 橋長:166.8米
- 寬度:6.7米
地圖信息,
萬福古橋傳佳話,楚南新景譽瀟湘!
近三百年來,關於湘鄉萬福古石橋的佳話,經往來商客在鞍旅坊間的廣為傳唱,可謂譽滿大江南北。如今,建在萬福橋上游200米的洙津渡公路大橋氣勢恢宏,與下游約500米處,素稱“銀河落九天”的“漣上飛漣”韶山灌渠槽橋遙相呼應,漣水一河之上古今“三橋齊架”,構成湘鄉新八景“萬福神韻”的獨特景觀,令萬福橋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湘中大地,為楚南重鎮的古龍城平添一道亮麗的風景。還因為它連貫繁華的滬杭蘇贛和偏遠的雲貴川藏,通達四海,經過這裡商旅遊客無不驚嘆這民間奇葩,使久負盛名的萬福橋更是聲名遠播。
1998年我從部隊轉業,剛好有幸安排到洙津渡大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文書和協調工作。為了工作需要,我去湘鄉圖書館查找資料,到附近村莊找民俗傳唱藝人、贊土地、贊財神、唱夜歌子的歌師者了解關於萬福橋的故事和傳說,內容比較豐富,今整理出來,跟大家共同分享。
一、今古萬福橋
萬福橋位於湘鄉市西南五公里處的洙津古渡,橫跨漣水,銜接長(沙)益(陽)與寶慶(邵陽),被譽為“楚南大觀”,至今已有290多年的歷史。萬福橋有“如長虹映水,臥龍跨波,惠四方行旅於無窮”的讚譽,為湘鄉古八景之一,也是湖南乃至320國道上少有的承載大交通流量的古代大型石拱橋。
萬福橋始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為9孔石拱橋,橋長166.8米,寬6.7米,高10.8米,9拱10墩,通航淨跨13米,荷載汽-13拖-60,原為320國道的重要橋樑之一。
洙津渡為邵陽到長沙的必經之路,來往客商很多。但這裡水面寬,河水深,可只有一條小船擺渡,渡夫卻為人刻薄,不交足錢就別想過河,相傳“洙津渡渡夫最刁,客擔經涉受其逼詐”,“楚中有‘走盡天下路,難過洙津渡’之謠”(見《中南紀聞》)。
清雍正初,邵陽人徐公明有一天打從這裡過渡,渡子見他袍褂陳舊,其貌不揚,擔心他付不起錢,不等他上船就發話了:“有錢船上過,無錢水上行!”徐公明見渡子蠻橫,出言不遜,故意跟他鬥狠。就假裝說真的身無分文了,並說了很多好話,請渡子渡他過河。哪曉得這渡子是財迷了心竅,不知是計,認了死理就是不肯。徐公明常年經商在外,走過了幾州幾省,雖然是生意場中人,卻是正直無私,非常豪爽,聽了渡子的話很氣憤,就對渡子說:“我有日要來修起這座橋,讓你去賣瓜瓢為生(那時民間風俗稱賣瓜瓢之人為最下等的人)!”這渡子也反辱相譏:“昔日湘潭有個王國良,家裡銀子用倉當,還有寶慶楊奶奶,家有銀谷數十萬,二人都冇修得成,何況你一個小商人!”兩個人一邊鬥嘴巴一邊也就到了碼頭,徐公明氣呼呼地跳上岸,對渡子大喊道:“我走過兩京十三省,才只見你渡子這么狠。今日跟你打一賭,三年修起洙津渡。三年修不起洙津渡,不咬三口泥,要啃三口土。三年修好這座橋,叫你渡子賣瓜瓢。修起此橋跨過江,要讓渡子喝清湯!”
徐公明回到家裡,決心變賣家產,廣募資金,在渡口修一座橋。以他為主,募集大石(今雙峰千斤鄉)朱氏、拓塘(今雙峰拓塘鄉)王氏及其他熱心者捐資修建此橋,動工於雍正元年(1723年)秋,竣工於雍正四年夏,舊有“雍正元年橋下墩,雍正二年修一拱,雍正四年橋完工”之說。大功告成之日,取橋名“萬福”,即為造福萬民之意,邑人彭心鑒還有《萬福橋記》紀其盛事。從此,這座橋在湖南交通史上占有重要一頁。
雍正八年(1730年),湘鄉縣令陳哲鑒於此橋上通黔蜀,下通岳鄂,地理位置重要,為保全全,曾捐錢在西岸建橋門一道,派專人守護,戌時關橋門,不準隨便通行,並規定鄉間獨輪車不得從橋上滾過。
有湘潭楊氏老嫗,於修橋時捐資頗豐,橋成後專程到洙津渡觀看,大加讚賞。並在橋頭設定茶亭,供路人喝茶歇息。另在橋正中建楊泗廟,附設3條鯉魚共一個頭的石雕一個,鐵鑄公鵝2隻,橋頭兩邊立鐵牛兩對。時湘鄉知縣謝家麟曾作《洙津渡》詩曰:
最愛洙津渡,浮梁跨漢霄,
人從雲外渡,舟向洞中搖。
丹矽回狂瀾,蒼龍飲怒潮,
小詩聊紀勝,未敢侈題橋。
乾隆年間,湘鄉文人黃代琇為首邀集眾人出錢出力維修大橋和通向大橋的石路。帥田(今雙峰縣山斗鄉)朱氏補修1拱。道光十四年(1834年)黃代琇之子黃有恬等人又整修大橋,由當時四川敘州知府謝興嶢(湘鄉人)撰書《重修洙津渡萬福橋記》。刻碑文於橋東(碑已毀)。黃有恬之子黃景雲時年十歲,書有“萬福橋”橫額,流傳至今。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特大洪水沖壞了橋上的欄桿,事後當地民眾進行了一次搶修。鹹豐八年(1859年)橋欄又被洪水沖壞,地紳王勛等人再次捐資整修。
民國12年(1923年),華洋籌賑會潭寶公路工程處將橋腳橋面加寬,邊墩河岸加固,改作公路橋,並在橋東建“楚南大觀”牌坊一座,牌坊下立“萬福橋”石碑一塊。
民國12年(1923年),華洋籌賑會潭寶公路工程處將橋腳橋面加寬,邊墩河岸加固,改作公路橋,並在橋東建“楚南大觀”牌坊一座,牌坊下立“萬福橋”石碑一塊。
民國33年(1944年)8月13日,為阻止日本侵略軍,國民政府令準炸橋,派飛機炸毀橋東第一拱,第五拱有破損。次年,由沿線15公里以內的民眾義務修復路肩路面,國民政府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修復橋樑,全毀之拱改為磚拱,民國35年恢復通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把原來兩邊的人行道填平,將石板橋面改造為瀝青路面,並加砌橋柱護牆。
1967年,湖南省韶山灌區工程指揮部在萬福橋東面500米處橫跨漣水添建了“洙津渡渡槽”,由時任副總理的譚震林將軍為之取名、大將譚政親筆題贈“飛漣灌萬頃”5個大字,為“楚南大觀”陡增新的光彩。“文化大革命”中,“楚南大觀”牌坊、“萬福橋”石碑和亭廟均作為“四舊”遭毀,僅存兩個鐵牛俯伏於橋西頭(現已被盜)。橋東急彎處於1984年9月由湘鄉公路段恢復“萬福橋”石碑一塊。
因萬福橋年久失修,經湖南省交通廳檢測已屬危橋。同時,橋樑的荷載能力與與日俱增的車流量和急劇增加的大噸位車輛通行形勢已嚴重不相適應,完全滿足不了現代交通的需要,1996年2月,湘鄉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省交通廳、省公路管理局、湘潭市交通局送交新建大橋的報告。1997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公路局正式下文批准在萬福橋上游200米處新建一座洙津渡大橋。
1998年8月,湘潭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市長彭憲法為指揮長的大橋工程建設指揮部,湘潭市公路管理局為大橋建設業主,並成立了大橋工程建設項目部。1998年3月,湘鄉市人民政府在湘潭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副市長劉登安組織協調征地拆遷工作。大橋於1998年11月28日11時28分破土動工,2001年1月15日竣工通車。
洙津渡大橋由湖南省交通勘察設計院負責設計,湘潭市路橋建設總公司(承建大橋連線線部分)和湖南環達公路橋樑建設總公司(承建大橋主體部分)負責施工。該橋寬13米,淨寬12米,全長306.24米,8墩9孔,跨徑2×30m+2×50m+4×30m+1×20m。主梁為預應力箱梁,單箱雙室,全橋連續。設計荷載為汽—超20、掛—120,設計洪水頻率為1%。
由於原西橋頭與公路夾角過小,彎道曲線伸入橋內,經常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是320國道的一個交通瓶徑,歷年來被過往司機稱之為“魔鬼三角”。自新橋通車後,橋頭接線總長1.538公里,為平原微丘二級公路,設計行車速度為80公里/小時,路基寬12米,砼路面11米,接線穿越韶山灌渠,另建灌渠小橋一座,長22.5米。大橋預算投資為2300萬元,實際概算總投資為2182萬元(含接線工程)。
新的洙津渡大橋由湖南省公路管理局全額貸款修建,2001年經省政府批准設定320國道洙津渡大橋收費站收取過往車輛通行費。收取的通行費全額上繳湖南省財政廳,集中還貸。2009年,根據國家燃油稅費改革政策,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二級公路收費站,洙津渡大橋收費站於當年5月1日停止收費。
由於320國道洙津新大橋的建成,為中國交通作出過巨大貢獻的“萬福橋”方才閒置下來。從2001年開始,萬福橋不再承擔交通要道的重任,卻為湘鄉留下了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觀。
二、民間傳說
萬福橋集普通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民間傳統手工藝於一體,建築宏偉,技術精湛,是名副其實的“楚南大觀”。在修造過程中,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至今在當地仍然廣為流傳。
·選石匠·
附近有兩班石匠,聽說徐公明要在洙津渡修橋,都想包下這樁好買賣,徐公明只好以比藝來決定。一班師傅在兩個山頭上,各自打一個石砥坎(舊時舂穀的石臼),把兩個對著一合,不大不小正好一對,砥坎於砥坎之間連一絲縫隙也沒有。另一班師傅打的是一對鳥籠,在鳥籠里還打了一隻鳥,鳥籠拿出來,連第一班師傅也吃驚不小,以為必敗無疑。可是徐公明說:“修橋要千年古蹟萬年牢,無需這樣精巧。”於是選用了第一班石匠。
·九拱的來歷·
萬丈高樓從地起,修橋不選好橋腳自然不行。在這洙津渡掏腳不是件易事,選好橋腳掏下去兩三丈還是淤泥。只好另選地方,掏下去還是如此。看到這個情況,徐公明發毛了。這天,修橋的正忙著,忽然,新坳這邊竄出一隻麂子,一連九跳就跳過了河,一眨眼麂子就不見了。對麂子過河,有人就說:“我們咯樣尋橋腳不到,莫非是神仙下凡,化個麂子來點化我們。”這話一出,馬上有人附和著試一試。說來也巧,在麂子落腳的地方一掏,掏下去不過三五尺就見了石頭,在掏另外幾處也是一樣,在河中一連掏了八個橋腳,就這樣橋變成了九拱。
·冇尖子樹·
建橋要用樹扎架,如果用錢去買,募來的錢剛夠買樹,橋還是建不成,唯一的辦法就只有募樹了。徐公明募到寶慶武岡洲,武岡洲有個寶寡婦,家裡田地山塘無數,聽徐公明要募樹,她就多了個心眼,在募捐簿上寫道:“捐獻山上冇尖子樹。”一座山上有幾株冇尖子樹?徐公明好生著急,不料當晚颳起了狂風,吹斷了一山的杉樹尖。等到徐公明派人上山砍樹,根本就不用找,滿山都是冇尖子樹。
·帶了石頭不翻船·
建一座橋不容易,那時沒有水泥,對石頭的要求是蠻高的。徐公明選來選去,先看了長沙黑石鋪的石頭,雖是人家一口應承,但是船往上游不方便,且石頭質量也不理想。他又往漣水上游尋找,最後看中了薛家渡的石頭,質量很好,又是順路。但運費呢?為節約費用起見,徐公明盤算著請過往的商船帶。於是放出話來,凡船行下路,哪怕便帶一塊石頭,都能保平安,如不帶石頭的,在洙津渡上游的狗頭壩就要翻船。說來也怪,哪怕你裝滿了貨,只要給帶上了幾塊石頭,這船既不會翻,也不會和河中的石頭相撞。有的船主偷懶圖利不想帶,哪怕是艘空船,也會出事故。久而久之,這些船都樂意帶石塊了,陸陸續續從薛家渡把所需石頭全部帶到了洙津渡,省了一大筆運費。
·計數多一人·
建橋只請了99個工匠,可是做起事來滿滿一百人,到吃飯時點數,又只有99人,天天如此。大家認為那是有神仙相助。
·魯班石·
洙津渡西頭有個老漢,年過半百,無妻無子,靠打草鞋賣草鞋過生活。聽到徐公明要在洙津渡修橋便說:“我冇得么子東西捐,凡在此修橋的人要草鞋,有錢買一雙,無錢的拿一雙去就是。”老人講話算數,日日夜夜打草鞋,大部分都是沒錢給的。快到修橋接近尾聲,這天晚上,忽然來了個白鬍子老倌要草鞋,而且連續幾天都沒有給錢,老漢二話不說就送給了他。白鬍子老倌問他道:“你這老倌咯樣打草鞋,又不賺出幾個錢,以後的日子怎么過呢?”這老漢笑了笑:“船到橋頭自然直,過一天是一天。”白鬍子老倌聽他這么說,就把一塊石頭搬進來,對老漢說:“這塊石頭修橋時正好用得著,你就說是一個老倌子講的,要一百兩銀子,反正這次修橋還有點節餘呢。”這么一坨石頭哪值一百兩銀子,老漢當時以為是這老倌子無聊來尋開心的就沒在意。
橋建了三年,到最後卻出了問題。整座橋,成千上萬塊石頭,都划算出來了,可就是漏了橋中央的一塊,量好尺寸,到黑石鋪打好,運倒橋上一放,不是長了就是寬了,等到鑿窄鑿短些,石頭又太窄太短了。莫是徒弟們手藝不好,老師傅親自出馬也是一樣,反覆了幾次,還是打不好。這時候打草鞋的老漢來了,說他家裡有塊石頭,是個白鬍子老倌送的,抬來如果合適,就要一百兩銀子。徐公明想到一路來的怪事,真的派人把石頭抬來,往橋中央一放,不長不短,分毫不差,正好合適。原來這是魯班下凡幫助老漢的,人們把這塊石頭叫做“魯班石”。
·楚南大觀的來歷·
修洙津渡大橋冇用官府的資金,都是徐公明募捐來的。當地就把這事寫成稟帖,稟告了雍正皇帝。事有湊巧,不知在湖南的哪個縣也建了一座和洙津渡大小差不多的石橋,因為湖南屬楚,雍正一高興,就批了個楚南大橋。洙津渡的稟帖遲去了幾天,不能再叫楚南大橋了,就批成了“楚南大觀”。
·徐公明試橋·
橋建好了,徐公明要親自試橋。試橋這天,看熱鬧的很多,其中來了一個自稱有一百歲的老翁。百歲老翁看到徐公明修的橋結實美觀,讚嘆不已,並信口吟道:“年近半百才討親,眼觀五代到如今。手牽玄孫來試橋,千年古計萬年牢!”吟罷,忽然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合抱大的樹也被連根拔出。不一會平地起了三尺水,一河大水從上游往下沖,橋的九個拱排水不贏了,迅速就要淹沒拱頂。離橋三五丈遠處,正有一顆合抱大的樹,橫著被水沖了下來,眼看這樣會把橋沖斷的。徐公明心想,此前修橋三年,大小工人無死無傷,一帆風順,想到他千辛萬苦建成的橋,見今日這情形,就要被洪水沖斷,莫非天意!隨即冒雨衝到橋中央,不由得眼淚雙流,雙膝跪地,仰天長嘆道:“蒼天啊,既然天不助我,此橋一倒,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我徐公明今生若是做了虧心事,我願與大橋共存亡,罷罷罷!”心一橫,就勢橫躺在橋中央。原來是老天要試徐公明誠心的,徐公明躺在橋上等死,那樹卻打直,從橋拱里順勢流了出去。公明速起立而對眾曰:“和善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
·討工錢·
傳說徐公明為修橋已家徒四壁,橋修成還有部分人工工錢沒有付清,他把家裡的地址告訴人家隨時來討要,只能陸續支付,到後來好多年還在為修橋付工錢,有的乾脆不去討要了。有一個師傅在修橋時還要13兩銀子的工錢,因曉得徐公明為修橋暫時付不起了,就一直沒有去討。過了很多年後,忽然家裡生了變故,想起討要這修橋的工錢來渡過難關。於是他按照當初徐公明給的地址,尋到寶慶府地界,輾轉來到徐公明的家鄉已是傍晚時分。他正在猶豫,隱約看見前面來了一個長衫青袍的白髮老翁,便上前打聽,哪知走近一看正是徐公明。一陣寒暄,便說明來意。徐公明便說:“今天你來的不巧,我要有事外出,我家裡也正在辦事,你三天之後來我家裡取錢,如我不在,我把錢放在神龕中,你要我家裡人到神龕里拿給你好了。”到了第三日前往他家裡,卻見剛剛辦過喪事,一問,才曉得是徐公明在三天前已過世,那天他碰到的是徐公明的靈魂。再一說起工錢的事,家裡人到神龕一看,果然不多不少13兩。
三、古橋新韻
這座歷經近300年風雨的石砌古橋能完整保存至今,離不開很多愛橋護橋的人,他們為保護古橋、恢復古橋風貌、發展古橋精神所做的巨大貢獻同樣被傳為佳話。
·續志還願·
萬福橋附近有個叫文伯清的,年輕時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因為工作積極很快就入了黨,當了個大隊的幹部。那時政治運動比較多,年輕人大都很狂熱,為圖表現,他喜歡事事處處插插手,因此也不免要做錯很多事,得罪很多人。他文家的前輩也算是個懂禮數的人家,小時候又是聽著萬福橋的故事長大的,所以做事還是有道德準則。“文化大革命”一過去,他常常因那時做錯事而自責,就努力為四鄉八鄰做點好事來彌補。他家住在萬福橋附近,當然貢獻最多、最熱心的還是為保護和恢復萬福橋。
1998年,新修了洙津渡公路大橋,這萬福橋就“退休”了。文伯清覺得是還願的時候來了,便和幾個老頭一番商議,又翻閱了一些舊資料,決定出面恢復古橋風貌。他冒著酷暑嚴寒,邁開老腿,憑著一顆赤誠之心,四出宣傳、遊說,為恢復楚南大觀和橋頭堡辛勤募捐。在他的倡議下,得到了當地村民和一些在外工作以及創業人士的大力支持。他們紛紛解囊,多則數千元,少則幾十元,不久就募捐到3.5萬元,在當年就修復了橋西頭的兩層橋頭堡。有人在橋頭堡上捐書一聯:“洙津美景傳荊楚,萬福佳話著瀟湘。”
2000年初,剛剛搞完橋頭堡廊房,文伯清一病不起,人事不省,家裡已經為他在準備後事了。這樣到了第三天,他忽然醒來,跟沒事兒一樣,家人問他什麼都不說,只是說:“我還不能行(走),我還不能行(走),徐公明講要我做完咯的事再去!”之後他又聯絡幾個同樣熱心的人,繼續到處募捐,並將募捐而來的4萬多元,在橋東頭的獅子山岩建起氣勢非凡的“楚南大觀”牌坊。經過他們幾年的努力,萬福古橋已基本恢復了原貌,文伯清老人也又活了八年才無病而終。
如今新的“楚南大觀”古色新貌,更加壯美輝煌。
·託夢尋“牛”·
上世紀80年代的秋天,古橋西頭一隻鎮橋避邪的鐵牛被人偷走,住在附近的文伯清老人得知後心急如焚。他自掏資金,與崑崙辦事處新坳村的王先生兩人走遍了周圍地區,歷時近兩月,行程幾百公里四處尋找,仍然渺無音訊。這天他們二人投宿在一個小旅館,也許是走了一天太累,畢竟年事已高,剛剛洗漱的文老倒頭便睡著了。他迷迷糊糊地覺得,有人告訴他鐵牛流落的方向,猛一高興把他驚醒,原來是一個夢。但他努力回憶夢中情景,越想越覺得蹊蹺,莫不是有神仙來指點我們啊,明天就朝這個方向看看。第二天天沒亮他們就起來往北方向的寧鄉境界走,只向人描述了一下夢中指示的地方,經路人指點,竟很快就找了回來。他們又自己掏錢請來工匠將找回來的鐵牛重新安裝在原處,恢復原貌。
·天象開示·
萬福橋本來是一坐民用石拱橋,由於逐年增加的交通流量和大型車輛增多,作為320國道的現行公路橋樑使用已嚴重不適應。它的橋身開始傾斜,橋基開始下沉,隨時會有垮塌的危險。加之橋路夾角小、坡大、彎急、路窄,經常發生大的交通事故,湘鄉市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連續多年呼籲要在附近重修一坐新的公路橋。
這個意見反映上去後,上級交通主管部門就派人來進行了實地考察、技術論證,很快得到了省政府同意修橋的立項批覆。可是,湘鄉的財政緊,修橋要幾千萬打出場,資金又成了難題。有人向政府建議:面向社會,誰出錢修橋誰受益。訊息傳出去,有投資意向的人也不少,但最終都因各種原因走了。
一天下午,一個衣著講究、模樣儒雅的老者在兩個年輕人的簇擁下來到湘鄉,年輕人湊近老者:“董事長,天色已晚,我們……?”老者:“先找個地方住下來吧。”他們就落住在條件較好的龍城賓館。
這老者是一個湘鄉人從外面引來洙津渡大橋投資的,他有個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必須先查找資料,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然後按照這些來決定他投資的意向。他要年輕人去安排住宿,自己就信步來到湘鄉圖書館。他跟圖書館的管理員說要查點關於湘鄉民風民俗的書,管理員熱情地捧出幾本。老者翻來看去,忽然被一行字愣住了:“走盡天下路,難過洙津渡!”老者不禁忖道:“這個洙津渡,原來是個很野蠻的地方啊,如果我投資到這裡不僅我的錢打了水漂,人還有可能受罪!”第二天,他們就悄悄地離開了湘鄉。
這件事不知怎么被人曉得就傳了出來,傳來傳去傳到了正在湘鄉檢查工作的湘潭市公路管理局局長毛滌懷和副局長陳田庚知道了。這毛局長曾經在湘鄉工作多年,還當過幾年副市長,算是半個湘鄉人,而陳副局長的老家本來就是湘鄉的,聽到這樣一說,心情都很沉重。一邊走一邊在合計,決定回公路局以後搞個方案,以公路局牽頭,爭取上級支持資金來修橋。也是好事多磨之後天隨人願,方案在公路局很快通過。洙津渡的建設環境完全不是過去書上記載的那么嚴重,經過一些工作程式的完善,在湘鄉市委市政府的配合下,大橋於1998年11月28日正式奠基開工。
冬天的江南一直下著菲菲細雨,就在開工的這天,也許是天公作美,久雨的洙津渡晴空萬里,驕陽暖照。洙津渡兩岸人民自發地來燃放鞭炮煙花,用他們自己淳樸的方式來支持洙津渡大橋的建設。湘鄉市市長李江南說:“過去的那位洙津渡渡夫讓洙津渡人民蒙受了幾百年的恥辱和冤屈,今天,我們洙津渡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們自己,正如你們農村的一句俗話講的叫人不曉得天曉得!”
·停機制妄·
當時負責大橋施工的是剛從南亞回國的省路橋環達公司,那個經理叫劉汝春。在那天的開工典禮之前,省、湘潭、湘鄉的領導先到現場視察了一遍,督促施工方一定要保證工程質量把大橋建設好。
這劉經理仗著自己公司的實力,又是在外面見過世面的,很有點“瞧不起”人的意思。他言語狂妄,說你們這種“小橋”算什麼,你們是沒有見過真正的橋是什麼樣子的啊,搞得陪同的業主方和湘鄉領導很不好意思。到了11點28分開工典禮開始,要施工方所有的機械象徵性的操作操作,劉經理指揮施工隊的人把準備了很久的機械開到工地,當指揮長彭憲法一聲令下說“開工”!那機械都轟隆隆的一齊響起,但剛剛動了幾下就有4台戛然而止。這劉經理一下急了眼,對著工程隊隊長罵開了:“實在是保養得好好的,要你們做好充分準備,怎么在關鍵時刻出我的醜啊!”沒等罵完,工程隊長已組織人員進行檢修。他們左看右看,檢查來檢查去就是找不出問題,但總是發不動了。旁邊有好事者對劉經理說,“可能是你太狂妄了,上天要懲罰你,你趕緊作個對工程質量的承諾,可能就萬事大吉了。”都這個時候了,剛剛開工就出了這個洋相,劉經理也覺得是自己太誇口,如今在這場合,講幾句話壓下陣也是應該的。於是,他走到主席台前,對著大家深深地一鞠躬,然後說:“尊敬的各位領導和湘鄉的父老鄉親們,你們好。我們省路橋環達公司實力雄厚,技術一流,請你們相信,我們一定會保質保量把洙津渡大橋修好!”說也奇怪,剛剛發不動的機械,一下子都齊唰唰的發動了。
四、典籍傳記
明天啟崇禎間綏寧知縣包汝輯《中南紀聞》記載:“湘鄉洙津渡渡夫最刁,客擔經涉受其逼詐無不切齒。按台孫君頗聞其故。一日,魚服過此,目擊橫慘狀。行部時,令置十灶於渡頭,俱架火鍋篷蓋,擒獲渡夫,屏人密置一鍋內,各固封其外,焚香禱天,喚渡夫妻,令隨意著火,十鍋聽其信手燃薪。竟焚渡夫一鍋,骨肉糜爛。自此,遂不敢肆。余己巳秋赴省,村人為余言。然是時每客擔尚索銀一分,餘風未盡殤也。楚中有‘走盡天下路,難過洙津渡’之謠。”
《寶慶府志·傳》載:徐安禧,字公明,邵陽人,性豪爽,喜施濟,而言行敦樸循謹,隨力推解,素以然諾信以服人,人皆信之。湘鄉洙津渡者,省會要道也。其地居民,以業船為利,必勒索取盈而後得渡,行人患之。安禧慨思建為石橋,人皆以工巨費繁為阻,安禧毅然自任,鬻產而三百金為倡,遠近感其誠,爭捐金以助。安禧晝夜督工,勞瘁不辭,經理有法,閱三年竟成,名曰“萬福橋”。湘人於橋側立廟,肖像祀之。今湘邵婦人、女子及四方過客,無不知有徐公明者。
邑人彭心鑒《萬福橋記》:皇上御極,勵精圖治,一時大小臣工率作興事,而山林草澤之夫。亦往往慷慨有為,創非常之義舉,以仰贊高深。若邵陽徐公明者,豈不錚錚一奇男子哉!湘鄉於長沙為僻壌,然上通黔蜀,下通岳鄂,則洙津渡亦水陸要衝也。舊設官渡,每歲動支工食以飯舟子,然人馬輻輳,旅商雜遝,未免疲於奔命。兼以置郵,文移絡繹不絕,刻時電馳;嚴冬大寒,黃昏子夜,星使傷其留滯,篙工苦於呼號,徐君患之。先是徐君曾於某邑修石橋為己任。除量力捐資外,不惜重趼募修,芒鞋節杖,遍長寶間。誠心所動,雖在慳吝,亦樂倒囊。由是審曲面勢,約長五十四丈,寬二丈四尺,高四丈七尺,九門十墩。又為經久計,於西岸構梵剎二進,置田若干畝,永遠守護。取料則有邑叟劉大斑捐助,由豐溪逆載而上;取石則於上流之薛家渡舟運至橋所,近二百里。工大而竣速,經始於雍正元年秋,告成於雍正四年夏,不散載而集事,約費萬餘金。橋成,錫以嘉名,曰“萬福”,如長虹映水,臥龍跨波;公私兩便,寒暑無虞。若徐君者,豈非布衣之雄,激昂於明作之代,而為湘邑創非常之舉,以佐王政之所不逮,而惠四方行旅於無窮也哉!余心偉徐君之仁心義氣,俠骨壯膽,因其請記以壽貞珉也,爰為縷陳始末,以紀勝跡。是役也,襄事則有某某等,董工匠者,則惠昌張氏也。
謝興饒《重修洙津渡萬福橋記》:余聞韓文公讀滕王閣序,謂王子安有雄詞於前,而深以未至洪昌睹名勝為悵。吾邑洙津渡有萬福橋,為西南鉅觀,創建於徐公公明。越六十年,乾隆甲辰,黃公文玉修之。先大夫為記其顛末,且曰:“用以告後世徐公、黃公之志者”。夫物之成虧有數,固賴乎有志者之補救。迄今日久,以歲歲沙水之齧趾也,風雨之蝕顛也,文玉之嗣篤倫,完其橋西壅墩,其橋面榨石,分水東西,牌坊、萬福庵宇之傾圯者,復董其役,偕中修葺。道光癸巳冬興工,今秋將告竣工,千里以書來屬序於余。維先大夫作序之年,嶢方苕齡,或經過其地,亦不省記;嗣後倥傯入都,雖歸里者雲,皆往返倥傯,不獲睹是橋之壯麗也,其與韓公未至之憾,不有同情耶!茲幸黃公濟其美,邑諸君子又能捐資以襄美舉,其足以照前而耀後者,精神常充暢山河之間,使後人之人莫不想慕於蘚碑零落之際。於戲!邑諸君子,皆成共成。夫徐公之志,若黃公篤倫,尤可謂善繼先志者矣。嶢愧無文,謹以先大夫嘗敘其事,又承黃公之命,不敢不為之記。時在道光甲午歲秋仲,去甲辰已五十年矣。
進士出身、前翰林庶吉士、武英殿纂修知四川敘州府事果堂謝興嶢拜撰並書。
地圖信息
地址:湘潭市湘鄉市零二五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