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南海行宮

撫順南海行宮

南海行宮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市區文昌橋上游兩公里外的撫河中央[1] ,有一座小島。這座小島,長不過二百米,最寬的地方也不過十米,最狹的地方只有三米,兩頭尖尖,活象只船兒,有的稱它為“扁擔洲”,有的稱它為“碧落洲”。

歷史,結構,

歷史

南海行宮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市區文昌橋上游兩公里外的撫河中央,有一座小島。這座小島,長不過二百米,最寬的地方也不過十米,最狹的地方只有三米,兩頭尖尖,活象只船兒,有的稱它為“扁擔洲”,有的稱它為“碧落洲”。也許是因它座落在河中央,多次漲大水,多年河水沖刷都沒有沖毀它,人們覺得它很奇怪的緣故吧,在民間流傳著它的種種傳說。有的說它是八仙赴龍會路過撫州時,蘭采和扔下的金扁擔變成的;有的說它是玉皇大帝擊殺的河怪變的;有的說它底下有金碗托住,所以漲大水時,能隨水上浮,總也不能浸沒,等等。
島上以前沒有什麼建築,只有叢叢雜草。但在1946年,撫州城裡的官紳富商,要把城東觀音閣遷到小島上,建一座“南海行宮”,以增島上美色。於是派人四出募化。募化的人們說觀音菩薩慧眼看中小島是一塊寶地,底下有一根金扁擔托住,夜裡金光閃閃,能高能低,不管洪水多大,都浸不到島上。因此,觀音娘娘託夢說,要在此處建一座行宮,她朝拜西天如來佛迴轉東土時,好在此地休息,以便救苦救難,普渡眾生。喜得那些要修來世的婦人,把積攢起來的私房錢毫不吝嗇地拿出來資助建廟,好讓菩薩來點化愚昧,來生投胎於殷實人家。於是一時間,錢如流水般地滾進了募化者的腰包。募化者得錢後,就在島上修建了一幢廟宇。

結構

這“南海行宮”的規模不大,共兩進。前進是木結構,後進是磚木結構,周圍栽了幾棵樹,廟後種了兩叢竹,象徵著紫竹林中觀音在。前後兩進都是觀音菩薩,有木雕的、泥塑的、瓷製的,其它菩薩不多,只是作為陪襯而已。這些觀音菩薩中,要數那尊兩尺多高的瓷質觀音最好,做工精細,著釉典雅,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但遺憾的是美中有不足,她的左手斷了一個小指,使人看了大煞風景。
因廟宇結構較簡單,遊人步入廟門,一眼瞧見的是“觀音老母中間座,十八羅漢兩邊排。韋馱菩薩對面站,蒲團香案擺得齊。鳴鐘擊鼓多熱鬧,和尚齋婆念阿彌。”由於這廟宇建在這座被人說得神乎其神的島上,因此平時朝拜者不少,並專門有人擺渡。但最熱鬧的日子,要數農曆的二、六、九月的十九日,因為相傳這幾天是觀音老母三姐妹的生日。這幾個月的十八到二十日,城裡的官紳商賈,蜂擁而至,一些善男信女也遠道而來。路上遊人如織,川流不息,舟渡往來如梭,舟人手不離篙。廟內香火不斷,煙霧繚繞,念佛之聲,終日不絕。那些念佛婆子不停地念著“一參拜,路挨挨,腳下穿雙紅繡鞋。我來上山尋師傅,還要師傅引我來。包袱雨傘為何因,早早修行拜觀音。”悠揚悅耳,隔河也能聽清。一些達官貴人的夫人、小姐常常賴著不走,惹得一些花花公子,在廟裡糾纏不休。
如今,“南海行宮”上的廟宇早已被拆除,但小島至今依然存在,只是已經二不存一,面目全非,其上撫河大橋飛架,成為連線撫河東西兩岸的又一通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