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寶應寺律藏院戒壇記

《撫州寶應寺律藏院戒壇記》是唐代顏真卿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撫州寶應寺律藏院戒壇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顏真卿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撫州寶應寺律藏院戒壇記
如來以身口意三業,難調伏也。淨屍羅以息其內,行住坐臥四威儀,攝善心也。明布薩以昭其外,故曰波羅提木義是汝之師。則憍陳如之善來,迦葉波之尚法,諸聲聞三歸約眾,十四年以八敬度尼,羯磨相承,其致一也。至漢靈帝建寧元年,有北天竺五桑門、支法領等,始於長安譯出《四分戒本》兼羯磨,與大僧受戒。至曹魏,有天竺十尼自遠而來,為尼受具。後秦姚萇宏始十一年,有梵僧佛陀耶舍譯出《四分律本》。而關內先行僧祗,江南盛行十誦。至元魏法聰律師,始闡四分之宗。聰傳道覆,覆傳惠光,光傳雲暉願,願傳理隱樂洪雲,雲傳遵,遵傳智首,首傳道宣,宣傳洪,洪傳法勵,勵傳滿意,意傳法成,成傳大亮、道賓。亮傳雲一,賓傳岸超、慧澄。澄傳慧欽,皆口相授受,臻於壺奧。欽俗姓徐,洪州建昌人,蓋漢孺子之後也。二十二尋師於臨川楮山,後五歲削髮,隸於高安龍岡寺,遂受戒。有唐義淨則譯經上足曰洪州靈傑,其秉宣羯磨者曰兩京清滌使法慧。欽智度沖深,神用高爽,行無權實,身絕開遮。闡律藏而日月光明,騁辯才而龍象蹴踏,江嶺之外,凜然風生。開元末北游京師,充東京福先大德。常誦《大涅槃經》而講之,兼明《俱舍論》、《維摩金剛經》。每登講座,其下日有二三千人,由是名動輦轂。屬祿山作亂,杖錫南歸,居於西山洪井雙嶺之間。慕高僧觀顯之遺蹤,於寺北創置蘭若。山泉之美,頗極幽絕。欽雖堅持律儀,而志在宏濟。好讀《周易》、《左傳》,下筆成章,著《律儀輔演》十卷。嘗撰《本州龍興寺戒壇碑》,頗見稱於作者。大曆三年,真卿忝刺撫州。東南四里,有宋侍中臨川內史謝靈運翻《大涅槃經》古台,階扃儼然,軒構摧圮。有高行頭陀僧智清者,首事修葺,安居住持。明年秋七月,真卿績秩將滿。有觀察使尚書御史大夫趙國魏公,願以我皇帝降誕之辰,奏為寶應寺,仍請山林高行僧三七人。冬十月二十三日,聖恩允許。於是鼎新輪奐,其興也勃焉。乃請止觀大師法源法泉、襄陽乘覺、清源善宏、羅浮圓覺、佛跡十喻、餘杭慧達臮當州海通海岸等同住董修,以資景福。僉以為學徒雖增,毗尼未立,明年三月,乃請欽登壇而董振擇焉,仍俾龍岡道乾、天台法裔、招提智融、白馬法允、衡岳正覺、同德義盈、香城藏選、龍興藏志、開元明徹等同秉法事。於是遠近駿奔,道場側塞,聖像放光,而龍王不雨者四旬。僧尼等三百五十七人,而文士正議大夫前衛尉少卿張廷皋脫俗歸真,其名曰環綱,為稱首焉。又欽比年以來,為受具者,凡一萬餘人。江嶺湖海之間,幅員千餘里,像法於變,此皆欽教道之力焉。臨川在嶺隅,未嘗宏律,於是二眾三百餘人,請法裔敷演而依止之矣。復有上都資聖寺高德曰:“還本律主,偉茲能辨,深嗟嘆而讚美之。請於寺東南置普通無礙禪院,院內立鎮海觀音道場,請善宏居之,以開悟心要。雲一上足曰智融,精持本事如會尊眾,乃命智光等於普通道場東置律藏院,創立戒壇,以佇欽公之來儀,且施肇紀之不朽。經營未幾,壇殿郁興。庶乎渡海浮囊,分毫絕羅鐔之請;嚴身瓔珞,照耀有摩尼這光。則入佛位而披伽梨者,名香普薰,神足無極,其可勝紀而蕪絕乎?有唐大曆辛亥歲春三月,行撫州刺史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書而志之。

作者簡介

顏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山東費縣)人,唐代大臣、書法家。顏真卿為開元年間的進士,任殿中侍御史。安祿山發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後官至史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道勁鬱勃,古法為之一變,開創了新風格,人稱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