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不斷·會稽道中

《撥不斷·會稽道中》是元代散曲家張可久所作的一首散曲。這首小令描寫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作者對歷史和社會滄桑之變的感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撥不斷·會稽道中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張可久
  • 宮調雙調
  • 曲牌撥不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撥不斷·會稽道中
墓田鴉,
故宮花②。
愁煙恨水丹青畫,
峻宇雕牆宰相家,
夕陽芳草漁樵話。
百年之下。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會稽:今浙江紹興地區。
②故宮:會稽在春秋戰國時期為越國都城,南宋高宗時亦一度作為行在所。

作品譯文

烏鴉盤踞著墓場,往昔的宮殿里花兒依然開放。
煙水茫茫凝結著愁恨,猶如圖畫中的風光。
那宰相的宅第,有著高峻的屋宇,雕花的圍牆。
幾名漁人樵夫,在夕陽垂照的草地上將古今論講。
百年之後,總是又一番景象。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紀行之作。通常記述“道中”景物,都是以行程次第所見為先後順序,該篇則不然,可說是跟著感覺走。而列於作者印象中第一、第二的,是墓地的烏鴉和故宮的野花,全曲的感傷基調,就不言而喻了。
三、四、五句的鼎足對,也是印象的組合。這三句的安排實有深意,目的是互相就近溝通內在的聯繫。會稽地區的山水是天下著名的,所謂“山陰道上,目不暇接”的美景便處於這一帶,用“丹青畫”三字形容,一點都不過分。但由於作者的感情意向,這種美便與牽愁惹恨的感想疊合在一起。“愁煙恨水丹青畫”,又一次給讀者送來了觸目驚心的印象。當然,“愁煙”也好,“恨水”也好,越中山水的佳美是亘古永在的,所以也才會有宰相達官在此地造府作衙,其“峻宇雕牆”也成為作者於會稽道中所見的一景。然而,“宰相家”終究徒存其表,興衰一瞬,到頭來不過成了黃昏草地上漁樵聚談的閒話。小令將“丹青畫”、“宰相家”、“漁樵話”次第敘出,便暗示了這片美麗土地上所曾發生的盛衰興亡的歷史悲劇。
末句的“百年之下”是畫龍點睛之筆。它將前五句的景象一網打盡,補明了作者在曲中種種衰殘悲冷感覺的成因。作者在會稽道中目擊的“墓田”、“故宮”、“宰相家”等,無一不是當年繁華經過“百年之下”的遺蹟,那么自今以後的百年之下,又會出現怎樣的局面和景象。作者沒有說明,卻自然而然激起了讀者的聯想。清人朱彝尊有一首《賣花聲·雨花台》詞:“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乾接大長乾。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闌。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也是在末句以四字涵蓋全篇,總結出對歷史和社會滄桑之變的深慨。後人對朱詞有“結得妙,妙在其味不盡”的贊語,借來作為該曲“百年之下”的評判,同樣是深中肯綮的。

作者簡介

張可久(1270?--1348?)年,字小山,慶元(今屬浙江寧波)人,曾為路吏,轉首領官、桐廬典吏,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隱居杭州西湖。他是專力寫作散曲的作家,內容多寄情名山勝水,抒寫放逸情懷。藝術上清新雅麗,講究鍊字、鍊句、聲律、對仗技巧,使散曲趨向詩詞化,對後世影響很大,明清有人把他比作“詩中李杜” ,著有《小山樂府》,今傳世有小令853首、套曲9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