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與文化教育,新農村建設與村務公開,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10.00畝,均為旱地。人均耕地1.50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42367.8畝;水面面積7.65畝;草地1862.55畝;荒山荒地2518.50畝,其他面積4786.3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話。全村有53戶通自來水,有443戶飲用井水,有443戶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44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2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9戶。該村到鄉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8輛,機車276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建有小水窖529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0萬元,占總收入的51.55%;畜牧業收入220萬元,占總收入的45.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00頭,肉牛480頭,肉羊2700頭);林業收入 4萬元,占總收入的0.83%;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2.07%;工資性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1.65%。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1人(占勞動力的7.5%),在省內務工60人,到省外務工21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種植、養殖產品主要在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內銷售。
人口衛生與文化教育
有資料顯示,該村現有農戶443戶,共鄉村人口1740人,其中男性907人,女性833人。其中農業人口1740人,勞動力1080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其中漢族716人, 回族3人,彝族1021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37人,參合率88.34%;享受低保8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6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78戶,占農戶總數的17.61%。
新農村建設與村務公開
2007年以來,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