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梅人

撒梅人是彝族的支系之一,人口約28000人。主要居住在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阿拉鄉,是昆明最古老的原住民族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填寫撒梅人人物中文名或其中文譯名
  • 地點: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阿拉鄉
  • 人口:約28000人
  • 所屬:彝族的支系之一
概況,沿革,地理位置,
撒梅人
雞冠帽”是撒梅人服飾最具特色的地方。“雞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雞冠形狀,在表面上繡上各種花卉,雞
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雞冠形狀,再使用精細的手工繡上精美的花紋,戴在頭上像一隻“喔喔”啼鳴的雄雞。雞冠帽是撒梅族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徵。每個撒梅族姑娘都要擁有至少一頂雞冠帽。雞冠帽戴在頭上,表示雄雞永遠伴著姑娘。等到結婚之後,撒梅人姑娘才會脫下雞冠帽改換已婚婦人的髮型和裝飾。在結婚宴請賓朋當天會把雞冠帽前後顛倒過來佩戴。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謝劍博士著有《昆明東郊的撒梅族》一書系統記述了撒梅族的狀況。

概況

彝族支系撒梅人世居昆明東部,阿拉是撒梅人口最多的聚居地。設街道辦事處,共有10個社區。區域土地面積87.4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8215人,彝族人口10757人。轄區彝族(撒梅人)聚居地普照、石壩、阿拉、高坡、海子社區仍然保持著獨特的傳統語言和民俗風情。
阿拉撒沒文化有著別具一格的標誌和濃郁的文化底蘊:有自己的語言;宗教信仰有西波教;節慶有火把節、蟲王節等;薩美服飾從頭飾到到鞋飾充分體現了撒梅人獨特的審美理念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飲食習俗方面有傳統八大碗、撒梅雞、肝生、血炒肉等特色菜品和各種特色小吃。阿拉彝族服飾、剪紙、火把節、蟲王節、《扁鼓舞》、《好谷調》、神話傳說《龍女造人》和《畢摩創字》等均被列入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
2005年阿拉還被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民族民間歌舞之鄉。

沿革

1956年屬官渡區,1958年設阿拉公社,1984年改辦事處,1988年改阿拉彝族鄉。2009年撤銷彝族鄉,設定街道辦事處。現轄西邑、普照、石壩、阿拉、高坡、海子、清水、昌宏、昆船、航天、順通10個社區。

地理位置

阿拉街道位於雲南昆明市主城區東部,西與官渡區金馬街道、盤龍區青雲街道接壤,南與官渡區小板橋街道為鄰,東接洛羊街道、方旺林場,北鄰官渡區大板橋街道,曾是昆明官渡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