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

摭,形聲漢字。從手,庶聲,現代漢語國語音zhí,意指挑剔;指摘,如:摭羅,摭拾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摭
  • 拼音:  zhí
  • 部首 : 扌
  • 部首筆劃 : 3
編碼信息,詳細解釋,古籍解釋,

編碼信息

字意五行:金
簡體筆劃:14
康熙筆劃:15
拼音輸入:zhi
五筆輸入:RYAO
吉凶寓意:凶
筆順:橫豎橫捺橫撇橫豎豎橫捺捺捺捺

詳細解釋

(形聲。從手,庶聲。字又作“拓”,從手,石聲。本義:有選擇的拾取)
(1)同本義,拾取。拓,拾也――《說文
摭,取也――《方言一》
有順而摭也――《禮記·禮器》
乃摭於魚臘俎――《儀禮·有司徹》
猶拾遺於塗,摭棄於野。――《論衡·逢遇》
摭紫貝,搏耆龜。――張衡西京賦
(2)選取,摘取
摭我華而不食我實――《法言·問明》
往往摭《離騷》文而反之――《漢書·揚雄傳》
摭華(採摘其文章辭藻);摭裂(採摘細碎);摭實(摘取事實;據實)
(3)挑剔
如:摭賴(挑剔誣賴);摭羅(挑剔、羅織)
(4)蒐集
摭其陰事以奏之,太祖遂疑之――《舊五代史
摭採(蒐集採用);摭拾(收取、採集)
摭拾趣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康熙筆劃:15 部外筆劃:1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拓字重文。《說文》拓或從庶。《揚子·方言》取也,宋之閒曰摭。《禮·禮器》有順而摭也。《疏》猶拾取也。《儀禮·有司徹》乃摭於魚臘俎。《注》今文摭為揲。《前漢·司馬遷傳贊》至於采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
又施只切,音釋。亦與拓同。見拓字注。
又職略切,音灼。義同。 本作摭。摭字原從作。,庶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