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根法則

摩爾根法則(Morgan canon) 亦稱“節省律”、“吝嗇律”。主張用較低級心理活動解釋行為動作的法則。英國比較心理學家C.I.摩爾根提出。旨在反對幼物行為研究中的擬人觀。19世紀下半葉,受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影響,動物心理學開始興起。當時的動物心理學家試圖通過對動物行為的觀察來重構動物的心靈,但這種重構實際是觀察者依據自己的心理活動來推測動物的心理活動,易陷入擬人論,其典型表現為羅曼尼斯提出的“軼事法”。

為糾正這一現象,C.I.摩爾根在1894年出版的《比較心理學引論》中提出這一法則,認為若一個動作可以被解釋為較低級心理活動的結果,便不得用較高級的心理活動來解釋。該法則隱含對通過觀察動物行為來推測動物心理的懷疑,這種懷疑論的極端發展將導致對動物心理乃至人類心理的否定,而只承認客觀的行為。因試圖將動物心理與人類心理區別開來,為心理學家所贊同,促進比較心理學研究的客觀化,對華生行為主義的誕生有較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