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轉山節

摩梭人轉山節

摩梭人轉山節,是納西族摩梭人)朝拜格姆女神山的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五日,流行於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境內摩梭人聚居區的永寧、拉伯、大興、新營盤、金棉等鄉鎮,其中重點在以格姆女神山為中心的永寧鄉瀘沽湖周邊地區。

2018年6 月 28日 ,摩梭人轉山節被列為地方性法定節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摩梭人轉山節
  • 別名:納西族摩梭人轉山節 
  • 節日時間: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
  • 流行地區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 
  • 設定地點雲南省麗江市
  • 設立機構:寧蒗縣人大常委會
  • 設定時間:2018年6月28日
節日起源,相關傳說,節日發展,

節日起源

轉山節源於早期納西族摩梭人)的自然崇拜。摩梭人從遊牧民族逐漸定居于山水之間,因此,摩梭人崇拜山和水,轉山轉海就是摩梭人崇拜自然的具體表現。
據史書記載,元代末期,藏傳佛教傳入摩梭人聚居區,轉山節就附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最初的“轉山節”不是集中在格姆女神山,而是摩梭人聚居的村寨靠著的山,後來,處於永寧盆地東西面的格姆女神山雄偉挺拔,摩梭人便開始崇拜格姆山,藏稱永寧為“塔壠”,稱格姆山為“森格格姆”,全稱為“塔壠森格格姆”,意即永寧獅子山。
格姆女神山雄偉壯觀,倚天聳立,昂頭挺胸,頗能代表摩梭人的氣質,所以,整個瀘沽湖周圍地區的摩梭人就集中朝拜格姆山,其它地區的摩梭人,不能按期到格姆山朝拜,但仍有朝拜各村落所靠之山的習俗。

相關傳說

格姆女神山其形似一頭臥獅,屹立於瀘沽湖與永寧壩子之間,故又得稱獅子山,是永寧的第一高峰,海拔近四千米,摩梭語稱“森格格姆”。
民間長期流傳著這樣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古時候,永寧獅子山下者坡村裡有一個美麗聰慧、勤勞靈巧的姑娘,她一天能織出幾十匹麻布。
在她織布時,看到天上的彩虹、大雁,看到地上的鮮花、蝴蝶,都能信手織在麻布上,整個永寧壩子的人們都誇讚她、傾慕她、熱愛她。
沒想到,天上的一個男神看中了她,在農曆七月二十五那天,男神用一陣狂急的旋風把她卷上了天,整個永寧壩的人們都驚叫了起來,叫聲呼天震地。
天神慌了,放了姑娘,可是姑娘無法回到人間,她的身子附化在格姆山的岩石上,而她的靈魂則變成了一個女神,穿著白衣白裙,騎著白色的神獸,右手拿金笛,左手握一棵珍珠樹,日日夜夜飄巡在格姆山上。
當災難將要降臨,當猛獸猛禽要叨走牲畜,甚至牲口在糟踏莊稼時,她都要發出呼喊聲警告人們。天長日久,女神就成了永寧地區的守護神,她不僅主管著永寧地區人口興衰、農業的豐歉、牲畜的增減,而且還影響著婦女們身體的健美,婚姻和生育。
所以每年的七月二十五日這一天,摩梭人都要到獅子山麓聚會,並以隆重的儀式祭祀女神,祈求她保佑摩梭人人口興旺、農業豐收、牲畜發展、百事順昌。

節日發展

2007年,納西族(摩梭人)轉山節,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8年6 月 28日 ,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縣人民政府關於將摩梭人轉山節列為地方性法定節日的議案,決定將摩梭人轉山節列為地方性法定節日,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全縣放假 1天,調休 2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