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紡

摩擦紡

摩擦紡亦稱“塵籠紡”。新型紡紗方法之一。餵入的纖維條用,刺毛輥分離成單纖維狀態,凝聚在塵籠上,然後由兩隻相互壓緊並同向迴轉的塵籠摩擦搓拈成紗。其中一隻塵籠可用膠輥代替。成紗沿塵籠軸向引出,並卷繞成筒子。成紗時亦可引入長絲或別種紗線拈合而成花式紗線。適用於以特種纖維或下腳原料紡紗,以及用一般原料紡制特殊結構的紗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摩擦紡
  • 外文名:Friction spinning
  • 別稱:塵籠紡
  • 類型:自由端紡紗方法
發展概況,主要特點,原理,

發展概況

目前,人們所說的摩擦紡紗是指由奧地利弗勒爾博士(Dr.Ernt Fehere)提出的一種新型自由端紡紗方法。它是以機械一空氣相結合來吸附凝聚纖維,同時借摩擦迴轉滾筒對須條進行搓動加捻。1973年,弗勒爾首先在奧地利申請專利,並以發明者姓名的縮寫,命名為DREF紡紗。1974年,弗勒爾公司研製出DREF--工型摩擦紡紗機。經改進提高,1975年在國際紡機展覽會上首次展出DREF--2摩擦紡紗機,1977年投放市場。1978年,弗勒爾公司研製出DREF一3摩擦紡紗機。到1986年,DREF型摩擦紡紗機已售出6 000多頭(三頭或六頭為一機),遍及美國、英國、德國、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南北美洲、歐洲、亞洲等60多個國家。
因為摩擦紡的紡紗方法是用吸附凝聚纖維、搓輥搓動對須條進行加捻。產品局限於紡特粗線密度紗,使用的原料和產品適用範圍有限。目前,僅如上述情況,未見有更大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弗勒爾公司通過不懈努力,推出新型摩擦紡紗機DREF一2000型和DREF--3000型,但仍局限於紡粗線密度紗,適用的原料範圍也有限。

主要特點

低速高產:摩擦紡紗利用摩擦加捻原理,在加捻機件速度比較低的情況下,其單產可達環錠細紗機的10倍以上,屬於低速高產的紡紗技術。
適紡原料廣:摩擦紡紗既可紡好纖維,也能紡下腳纖維,適紡纖維長度為20~150 mm,同時能用好纖維包覆低檔纖維。因此,摩擦紡紗不僅能大幅度地降低原料成本,而且能對原料進行綜合利用。
成紗品種多:摩擦紡可生產多種花式紗線,如竹節紗、結子紗、包芯紗及獨特的摩擦紡彩色花式紗等。
工藝流程短:摩擦紡紗直接從條子紡成筒子紗,省掉了環錠紡中的粗紗和絡筒工序,大大縮短了工藝流程。

原理

摩擦紡是一種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原料適應面廣的新型紡紗方法。
利用摩擦紡紗法可方便地紡制摩擦包芯紗。通常摩擦包芯紗是採用長絲作為芯紗,外包短纖維被梳理成單纖維後輸送到芯紗上,再由塵籠和摩擦輥加捻而成。在這一加捻過程中,幾乎不發生纖維的內外轉移,芯紗位於紗線的內部,外包短纖維緊密地包復於芯紗的外部。摩擦紗一個主要缺點是成紗強力偏低。在紡制摩擦包芯紗時,用能溶於水的纖維和不可溶的高強度化纖長絲同時作為芯紗,可製得具有加強芯紗的摩擦空心紗,從而顯著提高摩擦空心紗的成紗強力。除了上述之外還有緊密紡包芯紗,賽洛紡包芯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