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發電機

摩擦發電機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領銜的團隊,成功研發出摩擦發電新能源技術,或將實現諸如人的行走發電、下落雨滴發電、車輪轉動發電等那些原本尚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的能源利用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摩擦發電機
  • 外文名:Nanostructured Fractional Generator
  • 國籍:美國
  • 發明者:王中林
摩擦生電是常識,但如何將這些“摩擦所得”的電利用起來,卻是擺在人類面前的一道難題。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獲悉,該所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領銜的團隊,成功研發出摩擦發電新能源技術,或將實現諸如人的行走發電、下落雨滴發電、車輪轉動發電等那些原本尚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的能源利用方式。
記者看到,這種摩擦發電機的基本元件其實就是一小塊薄膜材料,將它通過導線與LED燈相連,只要用手捏一下這個薄膜材料,LED燈就會亮起。王中林稱之為“一舉一動皆能發電”的全新能源供給模式。
“摩擦只是產生了電壓,沒有電流,就無法使用。”王中林如此解讀摩擦電發電機的原理:與傳統的電磁感應式發電機和摩擦起電機原理完全不同,這種新技術利用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效應的耦合,同時配合薄層式電極的設計,實現電流的有效輸出。這裡有一個簡單專業知識需要知道,即電要能做功,也就是“能用”,電壓和電流兩個因素缺一不可。
目前,摩擦發電機輸出功率密度已從最初的每平方米僅3.67毫瓦,提高到最高每平方米500瓦。王中林說,他的科研團隊還成功克服了摩擦發電機輸出電流小、電壓高、難以直接給用電器有效充電的缺陷,將輸出電流提高到3毫安,最高平均穩定輸出功率達1.5瓦,實現對小型電器實時供電。王中林說,或許不久的將來,你只要正常走路,安在你鞋裡的摩擦發電機就能隨時為你自己隨身攜帶的手機充電。
據悉,相關文章已經發表在3月5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此前兩年,即2012年1月,王中林的團隊已成功研發世界首台摩擦發電機,並已經開發出了一些潛在套用系列產品的雛形。王中林說,該研究成果不僅讓人們看到摩擦發電機正迅速邁向產業化,更有望從微小能源領域躋身於大規模套用的綠色新能源之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