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水皰是由於繃帶與皮膚間的相互摩擦,很容易引起脫皮和水皰,像踝關節前後、膝關節內側、肘的表面等。在容易摩擦的部位塗抹凡士林(起潤滑油的作用),墊上紗布再進行包紮,以防止摩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摩擦水皰
- 外文名:Friction blister
- 原因:繃帶與皮膚間的相互摩擦
- 治療:短暫休息,並進行引流
症狀表現,治療,注意事項,
症狀表現
其大小往往依據受損傷的部位而定。水皰壁厚、緊張、不易破裂,尼氏征陰性,內容清澈,皰周無紅暈。如水皰因不慎而被搞破後,則出現糜爛面或呈淺潰瘍。小水皰未破者一般無自覺症狀。有大皰時常感不適或疼痛。有時水皰繼發感染,其內容變成渾濁,周圍紅暈較顯著,自覺疼痛更甚,特別是在繼續被摩擦和壓迫時。
治療
對小水皰一般無需處理,常能自行吸收。大皰有皮膚緊張、感覺不適或疼痛時,可作短暫休息,並進行引流。但皰壁不應完全去掉,以作保護創面之用。對已感染者可清潔創面後,每日外塗1%甲紫鋅氧油2~3次或抗生素軟膏。
注意事項
不要輕易弄破或剪破水泡,如這樣處理受傷的嫩傷口會很疼嚴重的還會發炎。
部隊長途行軍時,腳會經常磨出血泡、水泡。 具體的處理方法是:備一小瓶醫用酒精,在酒精里泡一根穿好頭髮絲的縫衣針。腳磨出泡時,把穿有頭髮絲的針拿出來,穿透水(血)泡,把頭髮的一頭留的泡的一邊,針穿透泡後把頭髮的另一頭留的泡的另一邊,然後把頭髮兩頭拿起來,系成一個結,這樣泡里的(血)水就會順著頭髮絲流出來而泡不破,如不用頭髮絲就要用粗一點的針,但也要消毒,否則針太細了,扎過的泡雖然水流出來了,但後來流出來的水還會積成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