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坊

道光十二年(1832),為闡揚斯元儒“賑濟饑民、庇佑學士”之舉,旨準建造“樂善好施坊”,但當時並未及時建造

宣統二年

而此坊實為其曾孫斯遲香於宣統二年(1910)所追建。石坊鑿刻於斯宅溪邊青龍山南麓崖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摩崖石坊
  • 坊高:5.5米
  •  寬:6.2米
  • 建造時間:宣統二年
建築設計,義士斯翊聖公坊記,

建築設計

闌額正中橫刻“樂善好施”4個楷書大字。右側豎刻“閩浙總督程、浙江巡撫富具奏”。左側刻“道光十二年建”(實為準建)。石坊額枋上,橫鐫“為義士登仕郎斯元儒立”。左右兩長方形柱面上,鐫有楹聯:“活十萬戶饑民不讓義田種德,庇甘四鄉學士允稱廣廈樹功”。

義士斯翊聖公坊記

額枋下線框內刻有《義士斯翊聖公坊記》,由傅振海撰文、孫廷翰書寫。這篇近500字的《坊記》介紹了斯元儒簡要生平及“樂善好施”之業績。“公諱元儒,字翊聖(翊,同翼),世居浣東上林里”。“以茶竹木致富,為浣水四家之一。其生平建大廈,立義塾,五世同堂,科第相繼”。“嘉慶六、七年(1801、1802)邑連荒。捐賑得銀二萬餘兩,議敘者八十人,公與焉,憲獎《襄成賑務》(匾)。道光十二年(1832),邑城捐建考棚,亦得銀二萬餘兩,議敘者三十餘人,公以二千金首倡,奉旨準建樂善好施坊”,然而未知何因,當時並未得建。由於與斯元儒同時準建者“若趙元度、駱名高、陳之垣諸公,已先後伐石如例。惟公年久,貞珉未勒,慕義之士憾焉”。於是,宣統二年(1910)十月,斯元儒曾孫、秀才斯遲香,遂決定“以摩崖代之”,建造“樂善好施”之坊,並懇請傅振海為之撰寫《坊記》。《坊記》中說:今於名山峭壁鐫鑿“樂善好施”之坊,“故女媧之煉、綽楔(牌坊)之標,其能與此天然之坊表爭壽乎?”就是說,別人雖然樹坊立表,難道能比這“天然坊表”保存更久嗎?果然,其他坊表均蕩然無存,而此“天然坊表”竟安然無恙。字為楷書,由光緒己丑(1889)翰林孫廷翰(?-1917)書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