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豬節

搶豬節

搶豬節,是浙江省景寧縣大漈鄉畲族特有的傳統節日。搶豬節在每年秋收後舉行,主要內容包括迎神、演社戲、殺豬、慶豐收等系列活動。現已被列入了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著搶豬節,大漈的養豬業發展良好。豬養得好,豬腳也就特別出眾,因而畲鄉景寧有一道非常上席的火鍋就是“大漈豬腳”。畲鄉一年一度的搶豬節,不僅有利於生豬的生產發展,還為當地民眾帶來節日的歡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搶豬節
  • 節日時間:每年秋收後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江省景寧縣大漈鄉畲族
  • 節日活動:迎神、演社戲、殺豬、慶豐收等
  • 節日飲食:酒席
  • 節日意義:有利於生豬的生產發展
  • 列入: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起源,形式,現實意義,活動程式,五大特點,

起源

搶豬節是景寧縣大漈鄉畲族特有的傳統節日
據民間傳說:從前大漈鄉豬養不大,故很少有人養豬。明朝時有一個文成縣人,來這裡賣小豬,他從早到晚非但一隻豬也沒有賣掉,反而在馬氏仙宮附近走失一隻,因而哭泣。大家出於同情,將他的小豬全買下養起來。這年,該鄉的豬養得又肥又大,人們認為這是馬氏娘娘相助之故,為了感謝馬氏娘娘,便議定每年舉行搶豬節。
據考,“搶豬節”民俗活動起於明朝,盛行於在民國以前,民國後漸趨沉寂。在非遺普查中,通過走訪民間藝人,整理出了有關搶豬節的傳說和表現形式,並予以恢復。

形式

“搶豬節”
搶豬節由迎神與搶豬兩部分構成。無固定的日期,一般在秋季擇日舉行。節日這天,旌旗飄揚,鑼鼓喧天,人們涌集在時思寺內接神、看戲。整個搶豬節持續七日之久,第七天晚看完戲後,眾人回家將豬殺好、洗淨、綁牢,一直等到迎神頭(卯時殺豬的第一聲豬叫聲),立即抬起豬奔向馬氏仙宮。
最先抬到的豬,擺在宮的正門,稱為首豬。隨後按到達先後次序排放。豬被全部抬到後,由各村推出的董事,以豬的大小進行評選。最大的稱“馱”豬(“馱”為最大的意思),最小的稱為“昌”豬(“昌”是昌盛之意),即祝主人來年養豬昌盛。待“首”、“馱”、“昌”三豬確定,四周鞭炮齊鳴,人們為三豬披經掛彩,吹吹打打,將它分別送回主人家,其餘的豬由各人自己抬回家去。
殺豬人家,午飯時邀請親朋好友吃飯,來者每人向主人交一紅包,內有現金,其額不拘,主人一一笑納,當即擺酒席,宴請客人,謂之吃“喪豬福”。宴罷,主人便據客人所送紅包內的金額,按當時當地市價,稱豬肉給客人帶回家,謂之“散席”。至此,搶豬節才算結束了。

現實意義

通過舉辦“搶豬節”活動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體現了大漈鄉村農民樸實、熱情、崇尚勞動、尊親敬祖、敬老敬賢、慎終追遠等傳統倫理觀念,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體現。 “搶豬節”是大漈祖先們首創的大型民眾慶豐娛樂活動。內容健康、生命力強,數百年來,流傳至今,人們還是津津樂道!
相傳:一日,平陽賣小豬客人,趕著一群小豬,路過中洋。突然,小豬猛驚、四處逃竄,客人無策,仰頭大叫。田間農民們,放下手中活,分奔追小豬,客人特將小豬降價出 售,表示酬勞。村下除小數戶外,幾乎家家都養起小豬了。
上幾年,村糧食生產連連欠收,而如今則特大豐收,大家都說是“馬天仙”娘娘的神靈保佑。於是迎神、演戲、殺豬、慶豐若倡、若和,風靡七堡。
人們在較長時間投入緊張的秋收大忙,人人都感到身疲力衰!“三月不知肉味”農村的常事。現今,殺豬改善生活,補充營養正符合其生理需要。信菩薩,是農村人們的精神慰藉,迎神、演戲、正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男女老少,個個笑逐顏開,一派昇平景象!
祖先們:洞徹哲理“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抓住事機,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年復年,充實改善、鞏固發展,生機盎然!乾隆間,七堡(自然村)合力,創建了正殿,兩廂、戲台、正、左、右三大門,門前闊廣場,殿牆外建伙房,名曰“護蔭行祠”,簡稱“馬行祠”,又名“馬行宮”。供奉“護國馬氏天仙” 自後,正是七堡民眾性大型的活動,為正月元宵接龍燈、七月七獻花乞巧、八九月搶豬、迎神、慶豐、在此進行。 光緒二年,七堡董事十人。又把七堡的“搶豬” 迎神、輪值龍燈、飼豬年份,再作了具體規定。之後又有“宮大會”的組設,把迎神、慶豐有關事務作一次調整,並規定輪植村演戲之日,村董事們都到“馬行祠” 午宴、看戲。

活動程式

第一、“大漈”過去是西一、二村、彭村、潘宅、梅方坪、洋頭、茶圓、漈頭等七堡(自然村)的總稱。“搶豬節”是七堡依次輪流進行的。搶豬的內涵就是“競賽”。活動中,通過活動,比一比:誰家養的“豬”最大,誰家小。賽一賽,誰家的力量強,誰家弱。互相促進。
第二、搶豬輪值的日期,由七月七乞巧節功德道場上決定。
第三、(一)戶戶自覺在先前一年,有的二、三年就著手飼養“迎神豬”了。
第四、村董事要做的事:
(1)在迎神日前請來戲班子,演戲七天八夜,村戲有台,輪值日去該村演出。其餘都是白天在“馬行祠”演出,夜裡在“胡橋”演出。
(2)在迎神的前一日,備辦火炮、旗纛、彩轎、鼓樂迎接“馬氏天仙”娘娘和四尊菩薩去馬行祠享祀、看戲。祠里擺設祭筵 ,請“道士”作功德道場一日夜。
(3)飼養豬一隻,名曰:“眾口豬” 等候搶豬的時辰到時宰殺,以作號令。
第五、各戶飼養的豬(迎神豬),規定在迎神前一日宰殺,清洗潔淨、取出內臟,扮到專用的搶豬架上。扮成“一表豐潤細膩肌、仰著頭、口銜欒抽點起香、兩耳豎豎、四腿挺勁、躍躍欲試往前傾、神氣十足”。有的戶,還在豬身上貼上紅紙剪的“肥豬”公雞,“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大慶豐收等等花樣。並先前約定兩員身健體壯、機智明敏的抬豬“主將”,按豬大小配“副將”若干員。明日,天一破曉時,即把豬抬到“馬行祠”去。經過稱,最大的頒發“魁首”獎,全匹緋紅的八丈標(布名)披在豬背上,擺列在正中的大們,顯得巍然。次大的,擺列左大門。三大的,擺列在右大門,其餘的擺列在廣場。最小的給紅布半匹,鼓勵前進。
第六、眾口豬”一聲叫,百豬起動,大家抬著豬,勢如萬馬奔騰、越過橫河、跨上駁坎、沖向中洋橫路,搶奪 “前矛”(第一名)。獲“先帥獎”,全匹紅標掛豬身,飄飄揚揚,領頭在先。後到的,挨次排列縱隊,形成一條皚皚“垠龍”,彩旗開纛在前、菩薩護蔭在後、鼓樂響兩頭、浩浩蕩蕩、隨著路基而屈曲而伸長,忽上、忽下、變化多樣,氣象萬千!豐稔的黃金海洋,迎風蕩漾:稻穀們、肩並肩、手拉手、頻頻鞠躬。呼不出胸中的喜悅。“歡迎你,“垠龍”的豬哥哥,榮躍過洋“!西一、二村、彭村、潘宅、梅方坪、洋頭、漈頭…四鄰觀眾,人山人海、歡呼聲、鼓樂聲、火炮聲、震徹雲宵。金谷笑、垠豬笑、“搶豬節“天歡地笑!
第七、垠龍過洋了,鼓樂、火炮、歡送菩薩歸殿,歡送獲獎豬回家,所有參賽豬各自榮歸。 宴客慶豐迎神豬“凱奏歸來”滿堂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快活的不得了。特別是長年累月,千幸萬苦“孝順槽頭”的飼養主,笑得合不了嘴!平日請客,大小碗葷素菜全雞全鴨,已稱“排場”了,今日全豬一頭內外不稍缺,廚師傅,大顯身手。炒、蒸、燉、——色、香、味。肴饌滿桌,、高客滿座、盛情滿屋、開懷暢飲、暢飲開懷、潛居多年的小杜康,文質彬彬,武藝高強,座上將帥,稍稍交手,都醉倒麾下了,糧是自種、豬是自養、酒是自釀、大慶豐收,滋味特別長!

五大特點

1、主題明確,促進糧畜發展。
2、形式獨特,民眾青年樂為。
3、友愛互助,急其所急,需其所需。
4、有序循環,周而復始。
5、歷史悠久,首創之明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